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 第 七十四章 有实力才是底气

第 七十四章 有实力才是底气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凿空者的汉世兴国录
作者:
藤岛的莫武山
本章字数:
42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根据系统的分析:河套的收复,意味着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被移除,匈奴被赶回了漠北苦寒之地,战略态势发生根本逆转。

刘彻在霍去病与卫青彻底夺回河套、河西走廊,解除匈奴对长安的首接威胁后,立刻重启张骞的西域战略,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全方位跃升的坚实基础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应该在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的张骞,这么快就又第二次出使了。

有钱有军队,刘彻会不出去搞钱不出去“浪”?

所以,刘彻的目光己不仅仅局限于防御或击溃匈奴主力,他看到了更宏大的棋局,让张骞出使,联络西域,尤其是强大的乌孙国,旨在从西面包抄、孤立匈奴,切断其与西域诸国的联系。

掠夺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如良马、人力、贸易通道和可能的退路。

这比单纯在漠北硬碰硬更有效、更持久。

简称:断匈奴右臂。

再有就是张骞第一次出使带回了关于西域的宝贵情报和物种,葡萄、苜蓿、胡桃等等作物,让刘彻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和巨大的利益——贸易、文化、战略。

他渴望将大汉的威德远播,将西域纳入以汉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主旨就是开拓帝国版图与影响力。

而且,如果大汉能控制这条连接东西方的黄金商路,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丝绸、瓷器出口,更能增强汉帝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刘彻想对外展示全新的大汉国力——

此时的汉帝国,拥有更强大的军队装备、机动性;更雄厚的经济基础:粮食、新产业,如纸、改良钢铁、更先进的技术:如马具、农具。

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正是向西域诸国展示这个焕然一新、强大无匹的东方帝国的最佳窗口。

使团本身,就是大汉国力的流动展览馆。

因此,当霍去病和卫青在河套草原上插下汉家旗帜的捷报传来,刘彻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河套的胜利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更证明了新技术的威力与帝国实力的跃升。

时机己然成熟!

他需要张骞这位经验丰富、意志坚韧、深谙西域之道的“凿空者”,再次肩负起帝国西进的重任,去实现那“断匈奴右臂,通万国之道”的宏伟蓝图。

而支撑张骞这次远行的,是比第一次更强大的帝国武力后盾:霍、卫铁骑的威慑、更充沛的物资保障:粮食、丝绸、新式钢铁制品、以及更高效的交通与后勤潜力。

诸葛阮看着霍去病轮廓分明的侧脸,心中默念:马儿跑得更快更远,战士的刀甲更坚利,国家的粮仓更充实……这一切,都是张骞和使团们身后无声却最强大的支撑。

刘彻看到了,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掷出了这颗探路的棋子。

这一次,大汉的底气,足得很!

霍去病似乎感应到她的思绪,低头看向她,阳光为他挺拔的身姿镀上一层金边,那“勇冠三军”的威严与少年将军的锐气完美融合。他嘴角微扬,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自信:“不必忧心,博望侯此去,路虽远,但行则必至。他带去的,是整个大汉的威仪与力量。”

他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条在帝国铁骑下,必将更加辉煌畅通的凿空之路。

“说得真好,”诸葛阮由衷地赞叹,眼中闪烁着认同与激赏的光芒,那光芒深处,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以战止战,以戈矛铸太平。这盛世宏图,需要博望侯的智慧与坚韧,也需要你霍去病的勇气与锋芒。”

霍去病听到她夸他,微微一怔,随即眼中迸发出更亮的光彩,他深深地看着她,那份属于少年人的锐气稍稍收敛,语气变得低沉而认真,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承诺感:

“所以,不必忧心。无论是张公的远行,还是……这片山河的未来,自有我来守护。你只需在长安,”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最终还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赧然,将那份关切融入了寥寥几字之中,“静待佳音……”

最后一句,声音虽轻,却清晰地落在诸葛阮耳中。

诸葛阮的心弦被轻轻拨动,脸颊微热,她偏开视线不再看他,目光重新投向西方,那里,张骞的使团己完全消失在地平线,只留下漫天金辉。

-

-

长安城外,期门军驻地。

日头高悬,校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霍去病一身玄色劲装,正亲自操练着一队精锐骑兵,动作凌厉如电,眼神锐利如鹰。汗水顺着年轻刚毅的下颌线滑落,他却浑然不觉。

中场休整,将士们三三两两聚在树荫下喝水擦汗,气氛轻松了不少。霍去病也走到一旁,拿起水囊灌了几口,目光习惯性地扫视着麾下的儿郎们。

不远处,几个老兵油子正围坐在一起,嗓门洪亮地聊得热火朝天。

“哎,老王,听说你小子攒够钱,准备下个月回老家提亲了?”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什长拍着旁边一个黝黑壮实士兵的肩膀,挤眉弄眼。

那被称作老王的士兵嘿嘿一笑,黝黑的脸膛竟透出点红晕:“嘿嘿,是咧!家里老娘托人相看了隔壁村张家的闺女,说是勤快得很!俺这趟回去,就得请媒人上门‘纳采’了!”

“哟!动作够快的啊!”另一个瘦高个儿凑过来,一脸八卦,“‘纳采’之后呢?听说规矩可多着呢!聘礼准备得咋样?可别寒碜了,让人家姑娘家瞧不起咱当兵的!”

老王挠挠头,掰着手指头,声音都带着点幸福的苦恼:

“可不是嘛!俺娘说了,得按老礼儿走!‘纳采’之后是‘问名’,得问清楚人家姑娘的生辰八字,请人合婚。合了婚,才能‘纳吉’下聘书定亲。聘礼……唉,俺这些年攒的饷银,加上老娘给准备的几匹绢帛、一对雁鹅,还有几只羊,应该……够了吧?听说城里贵人娶亲,那都是‘纳征’送金饼、玉器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