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冷了,我穿黄袍很合理
大明:天冷了,我穿黄袍很合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天冷了,我穿黄袍很合理 > 第23章 太想进步

第23章 太想进步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天冷了,我穿黄袍很合理
作者:
小南梁
本章字数:
4172
更新时间:
2025-07-05

有的人心中却是冷笑不已,笑那名头铁的大臣没有眼力见,没有脑子,就知道往枪口撞。

还有的人本着吃瓜不嫌事大的原则,差点笑出了声,被朱元璋瞪了一眼,吓的魂飞魄散,愣是屁都不敢再放。

“对于剿灭顾青一事,谁赞成,谁反对?”

朱元璋再次问道,这一次他扫视着文武百官,再无一人敢反驳,毕竟没人是傻子,总不能有了刚才那个前车之鉴,没人会想着做第二个让九族感谢的人。

“好众大臣不语,那就算是默认了即日起调精兵1万围剿顾青, 1万对1000优势在我!”

朱元璋一副胜券在握的微草模样,他杀那个大臣的目的,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如此一来朝堂上就没有了反对者,让他能够独揽大权。

“皇上三思啊,如今已是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份了,大雨连绵,几个月的雨季一过去便要进行秋收,不如明年再打吧!”

朱元璋独断专行的行为,终于让一名大臣忍不下去,于是上前一步。

他的双腿都在打颤,他知道要是但凡激怒朱元璋,他也会和刚才那个头铁的大臣一样结局,但他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还是硬着头皮说到因为他知道,他不能不说。

不然如何对的起大明千万百姓,如何对的起自己每日拿着的俸禄,如何对的起自己良知?

“你也要阻拦朕吗?”

朱元璋听的不由皱眉,他一时之间,甚至都觉得是自己杀的不够多,让他人觉得自己提不起刀了,眼中流露着审视意味。

朱元璋很好奇,这个大臣会给他一个怎样的回答,若是令他不满意,那么不好意思了,去地下底下,陪刚才那个头铁的犟种吧。

“臣是洪武五年的进士,是天子的门生,要说恩师,陛下是臣的恩师,洪武八年,臣从翰林院出任检点,后升仕读升为巡抚,升户部左士郎,每一步都是皇上的提拔,要说靠山陛下才是臣的靠山,要说同党,也只能是陛下的同党,臣为陛下忧虑。”

朱元璋听的不由闭上眼睛,若是这名大臣,态度强硬,他会毫不留情下令拖下去,夷三族。

可如今这名大臣这样说,却让他找不到处罚这名大臣的理由,他一时是微微愣住发神片刻。

因为这位大臣说的确实没错,这名大臣确实是靠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以说美有他朱元璋,就没有这名大臣的今天。

他闭目沉思,并未生气,听着那名大臣继续说着。

“梅雨季一过,秋收便来,秋收过后,皇上还要派兵去打西南,去打打北方蒙古,大军耗费粮草不计其数,山匪必不成不了气候,且仅仅是盘踞于此,臣认为明年适宜!”

那名大臣见自己话并没有使得朱元璋发怒,不由的松了一口,毕竟没人身居高位,不怕死,他们也是人,也会贪图富贵,和钱财,和自己的小命。

不然自己的老婆孩子,找谁来照顾,要是碰到哪个曹贼兄弟,那他死后也不安生。

他提议的时候,并没有将话语说的太强硬,是软着来的,这样不仅保住自己小命,也能让朱元璋听进去,挽救下大明这栋内忧外患的房子。

“是啊皇上这几年间南征北战,前几年对北方多次用兵,这些年又对西南进行大规模征伐,再打下去,民生多艰难,国库亏空,愿皇上为百姓为社稷,为天下,为我大明万世江山着想。”

另一名大臣眼见有人当了出头鸟,也是谏言道,随后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他们只是一时被朱元璋吓的不敢说话,沉默不语,并不是他们没有报效国家之心。

毕竟啊,这君子不会说谎,但他在权力的威慑下,他也只会选择沉默不语,美名其曰,识时务者为俊杰。

“天下战乱久矣,愿皇上收敛好战之心,施恩于天下。”

紧接着又是一名大臣谏言道。

“区区千百山匪,便要动用数万大军,合乎情理否?粮草不知己多?于国朝利大否?且北方今年蒙古扰边,不为其备粮备战否?请皇上深思!”

有着前面的大臣做示范还没被处罚,剩下原本中立态度的大臣,也纷纷倒像他们一方,也跟着附和谏言道。

毕竟这也能给朱元璋留下个忠心印象,让他们能有机会被朱元璋重用,他们也想进步。

朱元璋眼见越来越多大臣谏言,不由叹息一声,知道事不可为,如今这种满朝文武大臣,基本都持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就算他是皇帝,领导一个大明王朝,但面对这种情景,他也只能先认了。

他也总不能把这些文武大臣全杀干净,不然自己这大明就真的是无人可用了,到时怕不是上朝只剩他一人了。

他也不是没有脑子,只是当时一时气糊涂,被那名头铁大臣所触怒,所以才不听他解释,将其腰斩,说到头,他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帝王威严,图个面皮。

“近梅雨季,山匪聚集居于山中,大军不便征伐,雨中泥泞,剿匪更多不便,既然如此便定为明年征伐,诸臣可还有事禀告?”

朱元璋无奈答应下来,退让一步,他已有下朝之意。

就在这时,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从原本并不起眼的人群中,挤了出来,进入朱元璋视线之内。

“太子薨逝,臣深感惋惜,但国不可一日无备,请陛下为国本考虑,挑选太子太孙。”

刘三吾上前几步,拱手禀告道。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燕王与朕年轻时相似,朕欲立之,如何?”

朱元璋还是很看好朱棣的,毕竟朱棣打仗这一方的能力挺不错的,在北平屡次抵挡草原侵犯,因此也磨练对军事方面的能力,对打仗方面挺不错的,他只需安排贤能之士辅助,就可保住大明太平盛世。

毕竟都是他儿子,被他用鞭子也没少抽,他也知道自己每个儿子的德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