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夜筹备
腊月初八的深夜,"古今食府"后院灯火通明。苏念指挥着伙计们将一口特制的九宫格铜锅架在院中央,锅体上精心雕刻着九条盘龙,每个格子都能单独控温。
"辣椒油再熬浓些。"他尝了尝小满调制的底料,"陛下赐的‘天下第一味’招牌明日就要挂上,这第一锅‘红汤’必须够劲道。"
寒风卷着细雪飘落,苏念望着铜锅出神。三个月前御宴上的惊心动魄仿佛还在眼前——李阁老被革职查办,海禁令解除,师父将辣椒种植的秘法献给了朝廷...
"师兄!"小满的呼唤将他拉回现实,"赵师公说肉片要切多薄?"
苏念拿起菜刀示范,刀刃在火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薄得能透光才好。记住,火锅吃的就是这份刀工。"
#### 黎明炊烟
天刚蒙蒙亮,街头的积雪还未清扫干净。"古今食府"的伙计们己经开始在门前支起雨棚,摆好长凳。那口九龙铜锅被安置在特制的泥炉上,红白两种汤底开始咕嘟冒泡。
第一缕阳光穿过屋檐时,辣椒的辛香己经飘满整条街。巡夜的更夫忍不住驻足:"小苏掌柜,这是弄啥新花样?"
"火锅!"苏念掀开锅盖,红汤翻滚如岩浆,白汤浓醇似奶汁,"三文钱一位,荤素随便涮!"
更夫掏出铜钱:"给俺来碗红汤的!这大冷天..."
#### 百味同锅
正午时分,火锅摊前己经围得水泄不通。绸缎庄的伙计和卖炭翁挤在一桌,衙门师爷与挑粪工共用一个蘸碟。辛辣的蒸汽模糊了身份界限,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吸溜"声。
"加汤!"卖花姑娘红着脸递上空碗,"多...多放点辣椒..."
苏念舀起一勺红汤,突然发现锅底那道铜钱形状的划痕在沸腾中若隐若现。他想起师父离京前的嘱咐:"这口锅见证过太多,如今该见证些新气象了。"
#### 意外来客
日头西斜时,一位头戴帷帽的女子在摊前驻足。她伸出纤纤玉手,指向九宫格中央的格子:"这个,可是用‘忘忧草’熬的菌汤?"
苏念心头一震。这配方除了御膳房,外人绝不知晓。他刚要询问,女子己经掀开面纱——竟是萧皇后微服出宫!
"陛下的红疹全消了。"皇后压低声音,"本宫特来求教,这辣椒...可能解‘百日醉’的毒?"
苏念的勺子"当啷"掉进锅里。‘百日醉’正是当年太后控制朝臣的秘药!
#### 薪火相传
华灯初上,最后一拨食客依依不舍地离去。小满清点着钱匣惊呼:"师兄!今日赚的比酒楼还多!"
苏念却蹲在铜锅前发呆。皇后带来的消息太惊人——朝中还有余党在用‘百日醉’控制官员。而辣椒与‘忘忧草’的混合配方,或许是唯一的解药...
"愣着干啥?"赵铁柱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他和苏媛风尘仆仆地站在院门口,脚边堆着几个鼓鼓的麻袋。
"师父!师公!"苏念惊喜地迎上去,"不是说要去岭南过年吗?"
苏媛解开麻袋,露出里面鲜红的辣椒:"半路接到飞鸽传书。这些是新育的‘抗寒椒’,能在北方种植。"她望向那口冒着余热的铜锅,"听说,你把火锅做出名堂了?"
#### 铜锅新语
夜深人静,师徒西人围坐在炉边。赵铁柱掏出一个小布包:"看看这个。"
包里是半枚残缺的铜钱,边缘带着熟悉的锯齿。
"在李家密室找到的。"苏媛轻声道,"和当年太后用的是一批。"
苏念突然明白过来:"所以‘百日醉’也需要铜钱做引子?就像当年的‘膳印’?"
铜锅里的残汤突然"咕嘟"冒了个泡,映出西人凝重的面庞。锅底那道痕迹在火光中,仿佛一艘即将远航的船。
[下节预告]
1. 辣椒种植引发的土地之争
2. 铜钱与‘百日醉’的隐秘联系
3. 皇后送来的神秘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