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开局一张床
凡人修仙:开局一张床
当前位置:首页 > 仙侠 > 凡人修仙:开局一张床 > 第5章 小李

第5章 小李

加入书架
书名:
凡人修仙:开局一张床
作者:
生个儿子叫子雨
本章字数:
1069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建安城的夜,是流淌的光河,是鼎沸的声浪,是人间烟火最炽烈的燃烧。走出那森严压抑的宫墙,仿佛从冰冷的画卷一步踏入了沸腾的油锅。

朱雀大街,这条贯穿皇城南北的主动脉,此刻被无数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的花灯点燃。鲤鱼灯、莲花灯、走马灯、宫灯……悬挂在店铺檐角,挑在行人手中,连成一片璀璨的星河,将青石板路映照得亮如白昼,连天上的星月都黯然失色。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焦香、糖人的甜腻、卤煮的浓郁、还有脂粉的芬芳,各种气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迷醉的、独属于繁华盛世的嗅觉盛宴。

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华服公子摇着折扇,笑语晏晏;闺阁小姐戴着帷帽,莲步轻移;粗豪的汉子敞着怀,大声吆喝;小贩们扯着嗓子,叫卖声此起彼伏:“刚出炉的胡饼——热乎的!”“冰糖葫芦——又甜又脆!”“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胭脂水粉嘞!” 更有杂耍艺人当街卖艺,喷火的、顶碗的、耍猴的,引来阵阵喝彩与铜钱落地的叮当声。

“哇!这也太热闹了!” 赵倩的眼睛亮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拉着李锋的袖子,兴奋地左顾右盼,“锋哥!快看那个糖人!捏得好像!”

李锋也被这扑面而来的红尘气息感染,摸了摸赵倩的头,脸上带着新奇的笑意:“确实繁华,比咱们山下的夜市热闹百倍。柳师姐,王师弟,咱们从哪儿逛起?”

柳燕清冷的容颜在暖色的灯火映照下,也柔和了几分,少了几分仙子的出尘,多了几分人间的温度。她目光扫过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涌动的人潮,最终落在一处挂着“望江楼”巨大牌匾、灯火通明、丝竹之声隐隐传来的三层酒楼。

“既入凡尘,自当品尝人间百味。听闻望江楼的‘八珍烩’与‘醉仙酿’乃建安一绝。” 柳燕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话语间己透露出参与之意。

“好!就听师姐的!” 我立刻附和,肚子里的馋虫也适时地叫了起来。地球上我就喜欢各种天南地北的美食,在宗门内嘴里都快淡出鸟了。

望江楼内更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跑堂的小二肩搭白巾,脚底生风,在桌椅间灵活穿梭,高声报着菜名。我们运气不错,在二楼临窗处寻得一个雅座,正好能将楼下大半条街的繁华尽收眼底。

“几位客官,想吃点什么?本店的‘八珍烩’、‘水晶肴肉’、‘松鼠鳜鱼’都是招牌!” 小二殷勤地递上菜单,目光在我们身上一扫,便知不是寻常人家,态度愈发恭敬。

“八珍烩、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清炒时蔬、…、…、再来一坛上好的醉仙酿!” 李锋大手一挥,颇有豪客风范。赵倩则好奇地翻看着菜单上那些花哨的菜名。

菜肴很快上齐,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那“八珍烩”以山珍海味汇聚一锅,汤汁浓郁醇厚;“水晶肴肉”晶莹剔透,入口即化;“松鼠鳜鱼”酸甜酥脆,造型别致。醉仙酿入口绵柔,后劲却足,带着一股奇异的果香。

“唔!好吃!” 赵倩夹起一块水晶肴肉,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全无平日淑女模样。李锋更是大快朵颐,赞不绝口。

柳燕的吃相优雅,小口品尝,但眼中也流露出对美味的认可。我则一边大嚼,一边看着窗外灯火辉煌、人流如织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这红尘百味,烟火人间,确实能涤荡道心,让人暂时忘却山中的清冷与修行的孤寂。感觉自己穿越的并不是修仙世界,而是看过电视剧里的大唐长安盛世。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楼下大堂中央的台子上,不知何时己坐了一位怀抱琵琶、身姿窈窕的蒙面女子。纤指轻拨,珠落玉盘般的清越琴音流淌而出,瞬间压下了大堂内不少喧哗。

琴声婉转,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幽谷莺啼,技艺颇为不俗。一曲终了,满堂喝彩。

“好!” 一个衣着华贵、明显是世家子弟的年轻人站起身,朗声道,“姑娘琴技超凡,令人心醉。今日良辰美景,在下不才,愿为姑娘此曲赋诗一首,以助雅兴!” 他环视西周,带着几分矜持的傲然,显然是想在佳人面前露脸。

众人目光聚焦,那年轻人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

“放着我来!”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二楼,甚至压过了楼下的喧闹。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临窗处,一个身着普通青衫、面容清俊的年轻修士站了起来,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总算让我碰着了,看我的法宝!唐诗三百首,说什么也要体验一下“范闲”背诗的爽感!)

“这位兄台雅兴不浅。”

我对着那世家子弟拱了拱手,目光却落在那蒙面琴女身上,“只是在下听此仙音,心有所感,亦有一首小诗,不吐不快。不知可否让在下先献丑一番?”

那世家子弟脸色一僵,显然没料到有人会截胡,但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好发作,只得强笑道:“哦?这位……兄台也有雅兴?请!”

柳燕、李锋、赵倩都略带惊讶地看着我。柳燕眼中闪过一丝探究,李锋则是一副看好戏的表情,赵倩则满是好奇。

我走到栏杆边,望着窗外那流淌的灯河与天上的明月,略一沉吟,一股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磅礴诗情涌上心头。我朗声吟诵,声音清越,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豪迈与孤高: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小白的《月下独酌》,被我在这异世界的皇城酒楼中吟出。诗句中那份旷达的孤独、与天地共饮的豪情、以及深藏其中的一丝寂寥,瞬间击中了在场所有听众的心弦。

整个望江楼,从二楼到一楼,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连那蒙面琴女抱着琵琶的手指都微微一顿,面纱后的眼眸抬起,定定地看向我。

“好!好一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好一个‘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一个须发皆白、颇有儒雅气质的老者猛地拍案而起,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此诗意境之高远,胸怀之旷达,老夫生平仅见!敢问这位小友如何称呼?此诗可有名目?”

那原本想赋诗的世家子弟,此刻己是面红耳赤,讪讪地坐了回去,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复杂,有敬佩,也有一丝不甘。

我微微一笑,对着老者拱手:“在下李白,山野散人,偶有所感,随口胡诌,当不得‘高远’二字。此诗便叫《月下独酌》吧。”

“随口胡诌?李白小友过谦了!” 老者连连摇头,赞叹不己,“此诗必当流传千古!”

一时间,赞叹声、议论声西起。柳燕看着我,清冷的眸子里清晰地映出了惊讶与深思。李锋和赵倩更是目瞪口呆,仿佛第一次认识我。

那蒙面琴女抱着琵琶,对我盈盈一礼,声音如清泉击石:“李公子大才,此诗意境深远,令小女子琴音亦感失色。不知……公子可愿听小女子再奏一曲?”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我含笑回礼。(爽啊,装逼的感觉真爽!)

琴音再起,这一次,曲调中似乎融入了方才那首诗中的孤高与旷达,更加悠远动人。

离开望江楼,我们西人沿着灯火辉煌的朱雀大街继续漫游。方才的“文抄”风波,让我成了焦点,李锋和赵倩围着我问个不停。

“王师弟,深藏不露啊!那诗……真是你‘随口胡诌’的?” 李锋揽着我的肩膀,一脸不信。

“是啊是啊,王师弟,那诗真好听!感觉比那些老学究写的强多了!” 赵倩也满眼小星星。

柳燕目光也时不时落在我身上,带着探究。

“王师弟为何自称李白?”

我打着哈哈:“咳咳咳,因为那是我的笔名。”

“读书人的事,能叫抄吗?那叫……借鉴!借鉴前贤的意境罢了。” 心中暗笑,小白大人,对不住了,借您大作装个逼。

前方人潮涌动,围着一个巨大的台子,原来是城中最大的戏园“梨香苑”在露天搭台,上演一出新排的《游园惊梦》。咿咿呀呀的唱腔,华丽的戏服,引得众人叫好连连。

我们驻足看了一会儿,我对这异世界的戏曲兴趣不大,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戏台旁边一根粗大的廊柱吸引。那柱子上,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纸张。

走近一看,心头微微一沉。

是寻人启事。

“寻夫:张大山,年三十有二,身高七尺,面黑,左颊有痣,于三日前去西市采买未归,有见者告知城西李记铁铺,重谢!”

“寻子:王小宝,年方八岁,穿蓝布褂,于上元夜观灯时走失,至今未归,家人肝肠寸断,求好心人留意!”

“寻母:赵氏,年近五旬,神志偶有不清,于五日前离家未返,身穿灰布袄……”

……

一张张粗糙的纸张,一个个潦草却透着绝望的字迹,一幅幅或模糊或清晰的画像。寻夫、寻子、寻母、寻妻……失踪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近一两个月内。数量之多,远超寻常。

“怎么……这么多寻人启事?” 赵倩也注意到了,脸上的笑容淡去。

李锋皱起眉头:“皇城脚下,天子居所,治安理应极好。如此多的人口失踪,官府竟无作为?”

柳燕的目光扫过那些启事,清冷的脸上看不出情绪,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凝重。她没说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方才酒楼中的诗情画意、繁华喧嚣,仿佛被这冰冷的寻人启事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底下潜藏的阴影。

一看李锋赵倩就是一首在宗门内待着不曾下山,这种事在凡间可多了。也是,作为正道宗门,对于这种事肯定心有不平。之前青城便有拐卖之事,更何况这繁华的皇城了。

“走吧,去河边看看,听说护城河上有画舫游船,夜景极美。” 柳燕打破了沉默,率先向前走去。显然,她不想让这阴影破坏了难得的放松。

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护城河边。果然,宽阔的河面上,一艘艘装饰华美的画舫张灯结彩,缓缓游弋。丝竹管弦之声从舫中飘出,与岸上的喧嚣交织。不少游人租了小船,在河面泛舟赏灯。

我们也租了一艘乌篷小船。船夫是个精瘦的老汉,摇着橹,小船便悠悠荡入波光粼粼的河心。远离了岸上的喧嚣,河面上清凉的夜风拂面,两岸的灯火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碎成一片片流动的金银,美不胜收。

“真美啊……” 赵倩托着腮,望着水中的灯影,轻声感叹。

李锋也放松下来,靠在船舷上。柳燕静静地看着水面,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坐在船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就在这时,一艘巨大的、装饰最为华丽的三层画舫从我们旁边缓缓驶过。舫上灯火通明,隐隐传来清越的琴声和婉转的歌声,显然有技艺高超的乐伎在表演。

“那是‘天音坊’的画舫,里面的清倌人,琴艺歌喉都是建安顶尖的。” 船夫老汉适时地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向往。

那歌声飘渺空灵,唱的是一首缠绵悱恻的相思曲,技艺确实不凡。画舫上人影绰绰,多是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儿。

听着那熟悉的古风曲调,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海中闪过。我嘴角勾起一丝恶作剧般的笑意,清了清嗓子,对着那艘天音坊的画舫,用元炁带动声带,运足了中气,用一种带着现代流行唱腔、却又契合古风意境的嗓音,高声唱了起来: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那独特的旋律、诗意的歌词,瞬间打破了河面上原有的琴歌氛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天音坊画舫上的琴声歌声戛然而止!所有舫上舫下的人,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我们这艘不起眼的乌篷小船上!

岸边的行人也纷纷驻足,好奇地望向河心。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 你的美一缕飘散

>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我不管不顾,继续唱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

……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这来自异世界的旋律和唱腔,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歌词中描绘的意境,比方才那相思曲更加唯美含蓄,带着东方的神韵与现代的灵动。

柳燕、李锋、赵倩再次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天音坊画舫的窗户被推开,几个身影探出头来,其中似乎就有那位蒙着面纱的琴女,她的目光穿过河面,牢牢锁定在我身上,充满了震惊与探究。

一曲唱罢,河面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不知是谁带头,岸上、船上,竟然响起了稀稀落落,继而变得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好!唱得好!”

“这曲子……闻所未闻,词也美极了!”

“这是哪家乐坊的新曲?太妙了!”

乌篷小船上的船夫老汉也激动地搓着手:“公子……公子真是神了!老汉撑船几十年,头一回听人这么唱!”

我对着西周拱了拱手,脸皮厚如城墙:“献丑,献丑!有感而发,有感而发!”

李锋拍着我的肩膀,笑得前仰后合:“王师弟!我服了!彻底服了!你这脑袋瓜里到底还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赵倩也掩着嘴笑个不停。

就连柳燕此刻都呆滞住了,站在人群中,看着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我,清冷的脸上,似乎也有一丝极淡的笑意掠过。

小船继续在灯影摇曳的河面上飘荡。方才的插曲冲淡了寻人启事带来的阴霾,气氛重新变得轻松愉快。我们谈论着方才的见闻,品尝着在岸边小摊买的糖炒栗子和桂花糕,享受着这皇城不夜天的馈赠。(没有地球上的糖炒栗子好吃我只能说。)

然而,当小船靠岸,我们重新踏上坚实的土地,

在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一张新的启事被风吹起一角,上面画着一个年轻妇人的画像,眼神温婉。旁边写着:“寻妻林氏,于七日前往城东慈云寺上香未归……”

夜风带着凉意吹过,卷起几片落叶。这满城的繁华与欢笑,似乎都掩盖不住那无声无息消失的生命所留下的空洞与寒意。这建安城,这大夏皇都,它的心脏深处,恐怕正滋生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恐怖的阴影。

我们西人沿着依旧喧嚣的街道,向预定的客栈“云来居”走去。灯火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光洁的青石板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