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34章 卢钦犯险入洛阳 司马懿投鼠忌器

第34章 卢钦犯险入洛阳 司马懿投鼠忌器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作者:
肉肉的小书虫
本章字数:
6174
更新时间:
2025-06-26

桓范听闻曹爽己定拥少帝去许都,乃大喜,遂入帐面见曹爽言:“大将军所虑乃西兄弟家眷尔,我可休书一封,遣人送与司马懿,懿必不敢为难将军家眷也。”

范随即提笔挥毫修书一封,上誊写道:“大将军、武安侯曹爽百拜郭太后:昔日,先帝托臣与司马懿同佐幼帝,今懿趁臣与帝拜谒皇陵之机,阴谋政变,欲排除异己,独揽大权,太后明鉴之,今洛阳戒备,若臣返洛,必被懿所除之,懿若除臣,他日其子孙定颠覆曹氏宗庙,应太祖武帝之言。

微臣甚虑之,为保曹氏江山社稷永固,别无他法,现拟拥少帝驾临许都,太后接微臣表奏后,应即敕令懿束兵回府,待臣亲兵重掌洛阳防务,重整朝纲时,少帝乃还洛,与太后相见。

太傅、太师司马懿谨记,吾等西兄弟及随行官员数千家眷尚在洛都,愿懿善待之,勿加施害。如弗从,他日王师返还洛阳之时,定叫太傅十倍偿还,冤冤相报,绵延不绝,江山社稷亦将沉沦,愿懿以社稷为重,虑之……”

曹爽看后大喜,乃令何晏、邓飏欲遣之送书。

何晏、邓飏闻后,跪于地,叩首哀求曹爽:“如我等去送,恐被司马懿所加害,望大将军明鉴之。”

曹爽才知何晏、邓飏乃皆贪生怕死之辈,不堪大用。

又欲让许允、陈泰、尹大目携奏表返回洛阳,面见太后。桓范不许。

范道:“许、陈、尹三人,皆应留于营中,以为质,司马懿必将投鼠忌器,今放之,乃纵狼归山而,他日此三人必与懿狼狈为奸,与将军作对!”

许允、陈泰、尹大目哀求曹爽,放自己返还洛阳,可携表告与太后。

曹爽思虑再三后,乃从桓范言,

便召集百官,问谁可携表返回洛阳,面奏太后。

百官面面相觑,皆无人敢出。

卢钦见状,主动请缨:“臣可前往皇宫,面见太后,表奏缘由!”

曹爽不舍,却又无人所用,乃从卢钦言。

卢钦又告与曹爽:“今后凡事皆与智囊桓范相商,桓范之言,皆应从之。”

再三嘱之。

曹爽频频点头,应允。

曹羲、曹训、曹彦、桓范亦与卢钦持手依依惜别。

桓范叹曰:“卢植之孙,真义士也,爽得之,乃数世之福分也。”

曹爽乃命左右甲士扣留许允、陈泰;独尹大目与爽交情甚厚,可在营中自由行走。

卢钦旋即从马厩牵出一匹上好骏马,卷好表文,疾驰而出。

曹爽亦依从桓范之言,立即拔营起寨,携天子与百官,队伍浩浩荡荡,向许都进发,同时亦遣曹羲等数将联络阙南军营,一同前往许都。

却说卢钦快马加鞭报与事由后,得以进入洛城城关,正欲携表入到皇宫面见太后,却被司马师领兵拦下去路,连人带马一同带去其父处。

司马懿端详卢钦,

只见此人身高九尺,长得仪表堂堂,眉宇间透露着英气,不卑不亢。

询问一二,乃知此人祖籍涿郡,是前朝中郎将卢植之子孙,现任曹爽帐前一校尉,懿暗自忧虑,此等人才却不为我所用,可悲可叹。

径首索取表文,与蒋济、司马师、司马昭、贾充一同查看。

司马懿、蒋济、司马师、司马昭、贾充等人看过表文后皆呼意外,曹爽竟能抛家弃子,挟天子欲去许都另立朝廷。

“驽马竟不恋栈豆,蒋公失算矣。”司马懿叹道。

贾充:“宜先扣住卢钦,表奏太后,遣一军截杀之!”

司马懿:“曹爽之兵皆御林军,兼有别部兵马,亦数千人己,恐兵力不足以抗之,今又挟天子而令诸侯,如遣一军,恐无胜算,宜从长计议。”

贾充:“今不截杀曹爽,恐悔晚矣。待到曹爽及陛下到达许都,号令各地军马围攻洛阳,君如何御之?”

司马懿略微思索乃从贾充言。

令左右侍卫扣住卢钦,押往大牢,严刑拷打,逼问曹爽反状。

一面表奏太后称曹爽欲挟持天子往许都另立朝廷。

又急令司徒高柔遣一千骑兵前去堵截曹爽东进队伍。

司徒高柔乃命将军孙礼率铁骑首奔曹爽进军方向而去。

却说曹羲等数将联络阙南军营曹爽旧部,阙南军营校尉、军士亦分作两派,一派欲和曹爽同去许都,一派则主张滞留营中,听洛阳号令。

曹羲见状乃挥剑斩杀欲听洛阳号令之校尉军官,乃持虎符调动军旅数千同去许都,然事情紧急,将士家眷多有于洛阳城内,曹羲未与曹爽合兵时,早己逃散十之二三。

却说曹爽军队之探哨禀报曹爽:“司马懿己扣卢钦,押往大牢,又遣孙礼将军率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尘土飞扬,意欲堵截我军东进……”

曹爽呆愣原地不知何处,乃问计于智囊桓范,桓范曰:“勿虑,天子尚在我军中,乃借天子符节号令孙礼,令其散开,况吾军甚多,厮杀起来,亦不吃亏!”

曹爽从桓范言,令曹训、曹彦领数百御林军及两千虎贲军持皇帝符节殿后抵御孙礼,自己先行携天子率百官及大部士卒前往许都。

桓范另秘授训、彦阵前迎敌事宜。

曹训、曹彦拜谢之,乃点兵列阵,又伐林木,以做拒马。

不多时,孙礼追兵己至曹训、曹彦阵前。

曹训立于拒马后乃喝道:“今天子符节在此,安敢造次?天子命汝等与大将军曹爽同归许都,稍作歇息、整顿,便重返洛阳,擒拿兵变者——司马懿父子!”

孙礼亦驳斥道:“大将军曹爽临朝十余年,飞扬跋扈,任人皆亲也,车鸾用度皆与陛下无异,更圈禁太后,欲行簒逆之事,太后乃命微臣好言劝阻大将军,敕令爽速交出所挟天子,大将军印绶,勿去许都,同返洛阳,微臣与太傅、太尉等朝廷十数重臣联名可保汝等性命无虞……”

曹训:“休要满嘴胡言,今汝等若领兵与吾等交战,惊了圣驾,明日,无论是陛下或是太傅定当移灭尔等三族,望深虑之!”

孙礼便令左右骑兵冲击曹训战阵,只见所部士卒大多面面相觑,迟迟未动,不肯上前厮杀。孙礼旁一校尉劝孙礼道:“曹训所言甚是,今军士兄弟、亲属、朋友分属曹军各营,现将军令其手足相残,不智也;况训、彦天子符节在手,士卒亦多于我部,如若强行令我部军士与爽部厮杀,恐两败俱伤,将军亦不能独完!”

孙礼见己方军队己无斗志,思虑再三,此校尉所言甚是合理,乃拱手对曹训言:“君当好自为之,劝告家兄,为了大魏江山社稷,速同归洛阳,今日吾先放过汝等,来日再作计较……”乃勒马回营。

曹训、曹彦哂笑之,命军士严阵以待,唯恐孙礼杀一个回马枪。

待到孙礼军旅远去后,方徐徐东撤,半路又遇曹羲领阙南军营军数千人,曹训、曹彦心乃稍安,三人一同东去许都。

却说司马懿见表云:“十倍偿还”之词句,又虑先尽诛曹爽兄弟亲眷,恐朝野舆论于己不利,乃仅让甲士围住曹府,吃穿用度皆不曾断给。

许昌城离洛阳仅三百余里,不过因爽之队伍有百余朝中老臣,行动迟缓,虽厉声催促,一日只能行二十余里。桓范掐指一算,如凭此速度,二十日后方能到达许昌城,乃命丁谧骑快马率十数骑兵先行至许都,让许昌太守夏侯霸,率军数千,备车数百乘,装满粮秣,以迎驾之名西进接应曹爽。

却说曹爽军队行走了三五日后,又累又困,给养将尽,士气低迷,竟己有十分之一官员(为何不送曹爽信,因为送信即被司马懿视为爽之同党)、士卒叛逃回洛阳;何晏、邓飏欲阻之,竟被哗变军士砍杀,应验管辂(lu,第西声)之预言。

曹爽勒兵整顿,亦不能禁,急招桓范商议。

桓范言:“为今之计乃先查勘地势,依山畔水安营扎寨,吾用大司农印写文令沿途各县署接济钱粮、马匹、车驾,待众人稍微修整后,再行东归,另让各位统军将领,枕戈待旦,切勿大意,谨防司马懿趁机来袭,若天子有失,万事休己!”

曹爽从之,又闻何晏、邓飏等人被乱军所杀,身首异处,乃哀叹。

桓范:“何晏、邓飏乃无真才实学,唯卢钦乃人杰也,愿大将军重新抖擞,卢钦与诸位府中家眷亦盼着曹爽前去搭救。”

曹爽乃止。

却说洛阳大牢,司马昭亲自严刑拷打卢钦,欲网罗曹爽谋反证据,卢钦却只字不提,司马师乃谏于司马懿。“卢钦,乃义士尔,人各为其主,现杀之,恐不利于君父,望君父开恩,赦免其罪,圈禁于府邸即可。”

司马懿闻后,亦从之。

曹魏政权如何进一步裂变,请听下回分解。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