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14岁的古玩爱好者刘思齐义愤难平,气呼呼地躺在了家里的床上睡起了大觉,炎炎夏日,他便憨憨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发觉天地转变,刘思齐看见金色的沙帐,浅黄色的稚龙床……“莫非这次……我穿越了?”
他来不及多想,望着铜镜里晃动的面容,少年的稚气裹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惶惑。宫女春娥的团扇突然停住,鎏金青铜博山炉刻着“章武元年”西个篆字。
“殿下该梳洗了。”宦官黄皓捧着玄端朝服趋近,腰牌上的螭虎纹缺了半角——这是刘备称帝后新铸的官符。
冷汗顺着脊梁滑进中衣,刘思齐猛然抓住宦官黄皓的手腕:“今日可是七月初三?”
“殿下莫不是暑气侵体?”春娥吓得打翻香膏玉盒,“今日是章武元年七月初九,皇帝五日后就要...”
殿外忽起甲胄铿锵,一位老将军身披银盔银甲,英气逼人,胡须染霜的身影掠过雕窗,这莫非是赵云将军?刘思齐正在揣摩着。这位常胜将军为阻东征,曾在青石板上跪出两个血印。思齐攥紧袖中突然出现的玉佩,这枚在古玩市场淘来的物件,此刻正发烫得像块火炭。
“摆驾承露殿!”刘思齐踢翻脚踏蹿起来,漆案上《六韬》竹简哗啦散落。务必赶在父皇刘备焚毁东吴国书前见到他,更要让诸葛亮登上东征东吴的战船——若此番东吴陆逊火烧连营时丞相在场,蜀汉数万精锐或可保全。刘思齐心里琢磨着。
当他穿过九曲回廊时,刘思齐盯着掌心被玉佩烙出的八卦纹。晨雾里飘来张温的吴语口音,这位本该被刘备斩首的东吴使臣,此刻正在西偏殿诵读《史记》……
承露殿内,“父皇!”刘思齐伏在龟裂纹青砖上,额头贴着刘备麂皮靴的云头。御案铺开的地图被朱砂圈出秭归,墨渍未干的《伐吴诏》压着半块虎符。
刘备身着明黄服饰,双鬓斑白,面露微怨,却有九五之尊的贵气,当他苍老的手掌突然钳住思齐下巴,眼中血丝织成可怖的网:“阿斗也来劝朕罢兵?”只见刘备腰间雌雄剑嗡鸣,案头放着诸葛亮今晨呈上的劝谏伐吴的表文,火漆完整未拆。
刘思齐咽下血腥气,目光扫过御案上的表文,突然心里一激,开口:“儿臣以为伐吴之事,优势在哀兵之势,劣势在水战经验,机会在东吴新收荆州未稳,威胁在...”他的指尖划过长江天堑;“在东风。”
刘备瞳孔骤缩,雌雄剑锵然出鞘三寸。这位帝王年轻时师从卢植,最善捕捉言语机锋。刘思齐需要再借用《高祖本纪》的力量来说服父皇携上丞相……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刘思齐背诵的声音在殿宇间回荡,看着刘备的剑穗从猩红褪成明黄,“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老宦官突然捧进丞相诸葛亮精心所作的沙盘,木屑似乎还沾着锦江畔的晨露。刘备的剑锋划过沙盘上巫峡十二峰,突然:“我儿竟知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典?!”
思齐指着沙盘上猇亭地形:“父皇请看,若在此处设二十连弩车...”话音未落,那位白铠老将觐见。
“赵云何事?”
刘思齐心想果真是赵云。
赵云手中密信递给刘备,“陆逊主力己悄然西移百里。”
“朕意己决,五日后伐吴,劳烦子龙将军整顿好禁卫军,吾儿与朕同去拜访诸葛先生……”
章武元年的夏蝉在梧桐树上嘶鸣,刘备的龙纹靴踏碎丞相府前的斑驳树影。思齐捧着盛放《伐吴诏》的鎏金漆盒,指尖抠进雕花缝隙。
“孔明当真要朕孤身赴战?”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思齐看见诸葛亮白羽扇上的鹤羽微微颤动。正厅的地面用朱砂绘着长江水脉图,沙盘上的秭归城插满黑色小旗,二十艘柏木战船模型正在模拟火攻。
诸葛亮躬身时,掌间羽扇扫过沙盘:“陆伯言己在夷陵布下九重鹿砦,臣昨夜观星,昴宿犯白虎...”话音未落,刘备突然抽出雌雄剑劈向沙盘,木屑纷飞中,象征吴军主力的黑旗拦腰折断。
刘思齐膝行上前,漆盒开启时铠甲残片碰撞声清越如龙吟:“相父请看,这是二叔在临沮中伏时,廖化将军从血泊中拾得的。”边缘还粘着麦城特有的红黏土。
诸葛亮的羽扇忽然停止了摆动,他想起当年他在隆中为关羽讲释《春秋》内容的场景。刘备突然剧烈咳嗽,那是去年冬天在汉中落下的病根,所幸帕无红色血迹。
“陛下可知陆逊给朱然的密信?”诸葛亮从袖中取出半截竹简,“东吴己在巫峡埋设三百艘艨艟,就等……”他的声音被父皇掷出的茶盏打断,越窑青瓷在沙盘上炸开,茶水漫过汉中盆地。
思齐目光扫过诸葛亮案头未写完的《谏伐吴书》——“待秋风起时”的“秋”字墨迹未干。
刘备突然按住思齐的肩膀,力道大得像是要把骨头捏碎:“连孺子都知雪耻,孔明竟畏吴狗如虎?”吓得汗水顺着刘思齐的脊梁滑落……
“禀陛下,子龙将军又要求见!”侍卫的通报打破僵局。赵云白须上还沾着演武场的尘土,他手中密报的火漆印正是诸葛亮的八角星纹:“曹仁部己移师襄樊,虎豹骑又新增三千……”
诸葛亮闻言闭目,羽扇在沙盘上投下游动的阴影。思齐看见他喉结滚动三次,那是其下重大决断前的习惯。父皇突然抓起刘思齐的手腕按在沙盘上:“阿斗,把你原来说的'围魏救赵'之计再说与丞相听!”
夏雨忽至,雨点就在此时砸上琉璃瓦,水雾漫进厅堂。刘思齐指向沙盘上标记着曹魏屯田区的位置:“若明伐荆州,暗遣奇兵出南中,焚林开道,抢夺东吴交趾...”突然瞥见诸葛亮用茶水在案几上写的"不可"二字正被水滴晕开。
“报!”传令兵浑身滴水冲进庭院,并在刘备的耳畔说了什么。
雨幕忽下,府中的古柏发出呜咽般的风声。诸葛亮终于起身说道:“伐吴之势,应当放缓为上……”
刘备颇为尴尬,大笑数声,转身离去。刘思齐却看见丞相用羽扇悄悄拂去了沙盘上标注着火攻点的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