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侯亮平查不动的京州大佬
我,侯亮平查不动的京州大佬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我,侯亮平查不动的京州大佬 > 第66章 功绩不是犯罪的遮羞布

第66章 功绩不是犯罪的遮羞布

加入书架
书名:
我,侯亮平查不动的京州大佬
作者:
一等锦鲤66
本章字数:
4164
更新时间:
2025-07-06

这件事经过这么长时间发酵,现在再说相信陈丰,未免太不现实。

少数人则认为人确实会变化,他们暂时接受了帖子内容的真实性。

这件事与陈丰是否存在贪污腐败并不冲突。过去的情况和现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陈丰清白,认为他没有被冤枉,事情背后可能另有原因。

问题又回到了一个老观点:网友通常选择顺从多数意见。

哪里人多,他们就站在哪边。

这些人不会思考吗?并非如此,只是他们懒得费心去分析。

大多数人工作一天己经疲惫不堪,再让他们动脑筋琢磨这些,还不如在网络中畅快喷人来得痛快。

就在众人都骂得尽兴之时,一条截然不同的评论出现了。

“我也相信陈丰先生,因为我曾是当时的见证者之一。我相信他绝不会变成你们口中那种人,他一定是被诬陷的!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查!有图有真相!”

在这条评论下方,楼主附上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陈丰还很年轻,身穿作战服,头戴钢盔,手握一把布枪,对着镜头露出亲切的笑容。

他身旁站着一名圆胖的中年男子,正朝他竖起大拇指。

背景是一片空旷的平原,远处硝烟弥漫,镜头后方忙碌的人影依稀可见。

不难判断,这是一张当年现场拍摄的照片。

照片内容显示,这是陈丰带领特战队救援侨民时期的记录。有了这张照片,足以证明发帖人的言论属实。陈丰曾经确实是一位英雄,一位为了保护侨民,率领几十人深入敌国战场核心地带的英勇军人。

对于那些曾被困的侨民来说,陈丰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很快,帖子主人似乎注意到了这条回复,立刻将这条内容置顶加精,让更多人看到这张照片。

果然,这条内容曝光后,短短半小时内,回复数量便飙升至七千多次,热度惊人。

“天啊,照片上的人真的是陈丰?不可能吧?”

“虽然看起来年轻一些,但确实是陈丰本人!”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陈丰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做到省级城市副局长的位置。原来他是带着战功转业的军功人员!这样的经历确实让人升职更快。”

“这是国家对功勋卓著之人的嘉奖,表彰他们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不过话说回来,这并不能成为他贪污的理由。”

“没错!功劳归功劳,过错归过错,二者不能混淆。不管陈丰以前做过什么,他现在的行为确实对不起国家和人民,他辜负了大家对他的信任。”

“一百亿己经让人难以想象,更别提一千亿了。”听到关于陈丰的传闻,许多人开始议论纷纷。

楼上提到的观点有点夸张。即便认同陈丰存在违法行为,但贪污一千亿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全国首富的个人资产,而且那是包括股权在内的总值。现实中,国内几乎没有谁能持有上千亿现金。

总算有人提出了理性看法,实在让人欣慰。“贪污一千亿”这种话听起来就像个笑话,大家清楚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吗?

你凭什么在这里发表意见?你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其他人全是傻子?真是令人无语!

在网上聊天居然遇到你们这样的留言者,真的让人反感至极。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肯定过得特别压抑吧?

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跟你有什么关联?有必要让我解释给所有人听吗?你以为自己是谁?

原本大家立场一致,齐心协力声讨陈丰。仅仅因为有人解释了一千亿的概念,反而引发了内部争执。起因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由此可以看出部分网友内心的浮躁情绪。

这也正是为何有些清醒的人选择保持沉默的原因。他们明白,一旦发声,很可能导致类似的混乱局面。

其实,陈丰案件的具体判决结果与他们毫无关系。即使所有人替他求情,只要事实证明他确有贪污行为,求情也毫无意义。

然而,如果未来调查发现陈丰是被冤枉的,那么现在骂得最凶的那些人,事后多半会选择沉默,装作事情从未发生过。要求道歉?恐怕连十分之一的人都不会承认错误。毕竟,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谁,犯错后大可一走了之,仿佛一切不曾发生。等到下一次舆论风波出现时,他们又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

对于这些人来说,陈丰究竟是扫毒英雄还是腐败分子,并不重要。他们只是凑热闹,顺便发表几句无关痛痒的看法。例如之前打击塔寨的行动中牺牲的西位英雄,当时网上有多少人为他们致敬?但真正去烈士陵园悼念或者向英雄家属捐款的人寥寥无几。

“贪污就是贪污,立功就是立功,过去和现在不能混为一谈,从来不存在功过相抵的说法。”

“无论陈丰过去做过什么,他都必须受到严惩,否则国家的秩序将受到严重影响。”

每位身居高位者,过去必定有过付出或贡献。倘若仅凭过去的功劳就能掩盖当前的过失,社会岂不陷入混乱?“功绩不应成为犯罪的遮羞布”。

不要将不同事情搅在一起讨论。关于照片真实性的问题,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可能是经过处理的。“现代技术确实能做到以假乱真”。

之前有位网友见面后大失所望的经历,让她对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眼见不一定为实,特别是经过后期加工的图片”。

一位自称专业修图的人士站出来力证照片属实。“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张照片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就在大家逐渐接受陈丰可能有功于过往时,又出现了关于照片真实性的争议。这种反复让不少人更加抗拒接受事实。毕竟长时间形成的认知不易改变,许多人更倾向于坚持原有的观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