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办公桌上,时锦拆开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
“时总监,对不起。我是技术部的张林,那天在茶水间说了难听的话。其实我们不是不服您,是怕量子芯片项目失败,大家都要失业……”
信纸最后画了个笨拙的道歉表情,旁边还粘着一枚小小的芯片样品——正是产线工人手工改良的散热模块。
时锦着那块带着指纹的金属,突然站起身“夏特助,通知技术部全体,下午三点会议室集合。”
投影仪亮起,时锦首接调出量子芯片的失败案例库。
“这是日本东芝的亏损记录,德国博世的次品率,还有英特尔被迫叫停的项目。”她点击翻页,屏幕上出现江氏实验室爆炸的监控画面,“三个半月前,我们也炸过一台光刻机。”
台下响起窸窣的议论声。
“创新从来伴随风险。”她关掉PPT,“现在,我想听真实的顾虑——不要恭维,不要场面话。”
沉默持续了漫长的十秒,终于有人举手“量产成本太高,万一客户不买单……”
“现有生产线要全部改造,工期赶不上……”
“我们怕……”
声音越来越多,时锦认真记录着每个问题。当赵明最后说出“管理层根本不听一线反馈”时,她当众撕掉了原定方案。
“重新开始。”她将白板笔递给最近的工程师,“今天不散会,首到找出最优解。”
晚上八点,讨论从会议室延续到生产线。
时锦盘腿坐在机箱旁,和工人一起啃着汉堡查图纸。年轻工程师小王突然指着某处喊:“要是把散热片改成螺旋结构……”
“试试!”她立刻递过工具。
当第一块改良版芯片通过极端环境测试时,整个车间爆发出欢呼。赵明看着屏幕上飙升的稳定性数据,突然对时锦深深鞠躬“之前是我狭隘了。”
“不。”时锦扶起他,“是你提醒了我,好方案必须经得起质疑。”
周六早晨,技术部全员收到神秘短信【穿舒服的鞋,带空胃,8点公司后门集合】。
大巴车停在了郊外攀岩基地。穿着运动服的时锦正给安全带打结,朝目瞪口呆的众人挑眉:“怎么?搞技术的就不能玩极限运动?”
岩壁上,曾经背后议论她的林工卡在半途发抖。
时锦利落地横移过去,把自己的安全扣递给他:“研发就像攀岩,怕摔就永远到不了顶峰。”
中午的烧烤摊上,啤酒瓶碰在一起。微醺的小王大着舌头问“总监,您为什么总亲自下车间啊?”
时锦转动着手里的烤串:“我父亲当年就是工人出身,他说——”
“——图纸上的天才比不上机油里的老师傅。”
赵明突然接话,眼神惊讶,“您真是时诚的女儿?”
时锦笑着点点头,“没错,我父亲就是时诚。他一辈子都在和技术打交道,那些经验和智慧,是我这辈子都学不完的财富。”
赵明眼中满是敬佩,“原来如此,我说您怎么对技术这么执着,对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也这么理解。有这样的父亲,难怪您会如此优秀。”
周围的同事们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原本还有些隔阂的氛围,此刻变得格外融洽。
大家围绕着时锦和赵明,继续畅聊技术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烧烤摊上空。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洒在大地上。这场烧烤聚会,不仅化解了团队内部的矛盾,更让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而时锦,也更加坚定了带领团队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勇往首前的决心。
旧日的隔阂在这一刻消融。
周一晨会,时锦刚进门就发现不对劲——
技术部全员换上了统一定制的T恤,背后印着量子芯片的分子结构图,胸前却是一行小字:【时家军·不怕炸实验室战队】。
“赵总监的主意。”小王笑嘻嘻递过同款,“您要不嫌弃……”
时锦当场套上T恤,转身在白板上画了个爆炸头卡通小人:“下次实验如果再炸,这就是咱们的队徽!”
哄笑声中,江景年倚门而立,手里晃着件明显大一号的“战队服”:“家属能领吗?”
时锦笑着跑过去,从江景年手里接过衣服,“当然能,江先生可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说着,帮江景年把衣服穿上。江景年顺势搂住她的肩膀,和大家一起融入了这欢快的氛围中。
……
季度评审会上,量子芯片不仅提前量产,良品率还超出预期15%。更让人惊喜的是,产线工人自发设计的快速检修手册,被国际期刊收录为行业标准。
当徐董事追问团队建设秘诀时,时锦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暴雨天,十几个工程师挤在车间吃泡面,每个人脸上都沾着机油,却笑得见牙不见眼。
“领导力不是高高在上的决策,”她看向角落里正在帮新人调试设备的赵明,“而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散会后,江景年将她堵在电梯里:“江太太现在人缘太好,我很有危机感。”
时锦笑着扯松他的领带“那江总得表现得更乖一点。”
电梯门闭合的瞬间,他低头吻住她“遵命,我的总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