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李世民的儿子,我就是天命!
身为李世民的儿子,我就是天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身为李世民的儿子,我就是天命! > 第18章 晋王李治

第18章 晋王李治

加入书架
书名:
身为李世民的儿子,我就是天命!
作者:
白垩纪的蚂蚁
本章字数:
4336
更新时间:
2025-06-20

不论是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是魏征,他们完全相信,每个皇子都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且竭力打压其他竞争者。

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的较量上,更体现在皇子们背后势力的支持和博弈上。

如果不能尽早确定太子的人选,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子们的野心和欲望也会随之膨胀。

各势力之间的竞争和斗争会愈演愈烈,整个皇室很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猜疑和内斗之中。

所以在局势变得无法挽回之前,尽快在太子人选上做出明确的决定确实是明智之举。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试探性的问道:

“陛下,太子之位关系国本,臣等自当谨慎以对。不知陛下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听到长孙无忌这么说,李世民又是长叹一口气:

“如今朕成年的皇子中,无非就是李恪、李泰、李祐这三人可以考虑。

李恪,武略超群。

李泰,文采出众。

李祐嘛,文武虽不及恪儿和泰儿,但却是个从不让朕操心的好孩子……

你们觉得朕的这三个儿子谁更适合成为太子?”

听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不等房玄龄和魏征张嘴,长孙无忌抢先开口:

“陛下,太子之位非同小可,关乎国家未来。

臣以为,太子人选必须是德才兼备,要有能够稳定朝纲、安抚民心的特质,且能得人心者。

其实除了李恪、李泰和李祐这三位皇子,陛下还有晋王李治这位嫡皇子啊。

晋王李治虽然年纪尚轻,但性格温和,待人接物颇有其母长孙皇后的风范。

而且自幼聪明好学,对治国之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假以时日,或可成为一位不错的太子人选,为大唐带来不一样的治世之风……”

长孙无忌此话一出,房玄龄和魏征一时间都沉默不语。

本来在他们二人看来,李世民提出的三个皇子中,李泰虽为嫡出,且文采出众,但其品行让人堪忧,基本上不太适合太子人选。

李恪虽然武略超群,但现在正值大唐盛世,而非战乱动荡的年代,国家并不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帝王。

似乎聪明伶俐、行事低调的李祐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

但是现在长孙无忌又提出将另一个嫡子李治纳入太子人选当中。

在这个嫡庶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嫡子的位置自然不是一个庶子可以轻易撼动的。

纵然房玄龄和魏征觉得李祐或可考虑作为下一任太子,但伴随着李治的出现,二人只能暂时将心里的想法压制了下去。

思考片刻,房玄龄首先打破了沉默:

“陛下,臣认为太子之位确实关系重大,应当从长计议才对。

在臣看来,这几位皇子虽然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才华和优点,然而他们在成为储君的道路上,仍显得有些不足。

因此,臣认为,我们应当再给予众皇子一段时间,继续观察这些皇子的表现和成长,以便做出更为明智和稳妥的决定……”

听到房玄龄这样说,魏征也接着补充道:

“陛下,臣以为房大人所言甚是,在选择太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立嫡立长的原则。

自古以来,那些被称为圣君的帝王,都是在自己的众多皇子中,挑选出最有贤德和才能的人来继承皇位。

如今,陛下提出了三位皇子作为候选人,长孙大人也推荐了晋王李治。

这几位皇子虽然各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但在治国理政的才能方面,目前还难以做出最终的判断。

臣认为,为了确保未来的太子能够担得起江山社稷这副重担,陛下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国事对这些皇子进行考量。

通过这种方式,应当可以从这几位皇子中选择出最适合、最有能力的人来。”

听完三位当朝宰相的发言,李世民渐渐意识到,面对下一步诸皇子即将开始的太子位之争,早立储君的想法显然是不成熟。

虽然自己的一纸诏书可以将某一个皇子扶上太子之位,但以后呢,万一德不配位,能力也达不到,那不是重蹈李承乾的后辙吗。

现在来看,若想确认下一个太子之位的人选,不经过一番培养、观察、考验和甄别是不行了。

更何况长孙无忌还提出了将李治纳入太子候选人的考虑范围。

实际上,从李世民个人的情感角度来看,如果未来李治有资格成为太子,他内心深处也是可以接受这个结果的。

毕竟,李治是长孙皇后生前留下的最小的儿子,正如长孙无忌所言,这个孩子身上有着他母亲长孙皇后的许多优秀品质。

如果现在必须立刻确定太子人选,李治因为年纪尚轻,确实很难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既然需要重新培养、考察和甄别下一任太子人选,那么他对李治的加入就毫无意见了。

“好吧,就依三位爱卿所言,朕明天早朝就下旨,让李治前往国子监修习治国之道,李祐、李恪、李泰继续上朝参政。

朕会选择合适的机会交付国事来检验他们的品行和治国能力……”

……

皇宫内。

晋王李治居住的昭庆殿。

宣读完圣旨的太监刚刚离开,晋王李治便拿着圣旨走回自己的寝宫。

由于才十六岁,年龄尚小,纵然己经赐封了亲王爵位,李世民也并没有在长安城内赐予李治亲王府邸,还是让他居住在皇宫之中。

当李治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步入殿内,寝宫的一根柱子后面忽然闪出一位二十岁左右,后宫妃嫔打扮的女子。

此女子身形轻巧、步态轻盈,一双美眸灵光闪现,当目光聚焦的时候,又似乎能看穿人的心灵。

而且她对于李治居住的昭庆殿非常熟悉,几步走到李治面前,毫不避讳的牵起李治的一只手:

“刚才传旨的太监说了什么呀,竟然让我的稚奴如此满面愁容……”

稚奴二字,是李世民给李治起的乳名。

据说当年长孙皇后怀着李治时做了一个梦,梦醒后喊了“稚奴”二字,所以李治出生后就有了这个乳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