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机稍作停顿,看了一眼李祐,平静的说道:
“昨日朝堂之上,前太子刚刚被废为庶人,众皇子和各自背后支持的势力正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争得那太子之位。
可此时,陛下偏偏将代表文、武的两件御用之物赐予殿下。
若是被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以及背后支持他们的人获知此事,请问殿下,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将殿下视为最大的劲敌。
倘若这些人将殿下视为夺取太子之位的最大敌人,再请问殿下,他们下一步又会怎么做呢?
陛下一时被触动亲情,将如此特殊的物品赐予殿下,虽然饱含期许,但在这风云涌动的朝堂之上,无疑也是让殿下成为了众矢之的……”
辩机此言一出,就连房诗音和权万纪的表情也慢慢的转喜为忧。
是啊,当下是什么形势,皇城之中各方势力对于太子之位都是蠢蠢欲动。
李世民虽然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将黄杨大弓和乌金砚台赐予李祐,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在这尔虞我诈的皇宫之中。
看着房诗音有些担心的看着自己,李祐反而轻轻一笑:
“辩机大师所言甚是,有了这两件赏赐,恐怕从今天起我李祐将会吸引来所有人的目光了。
本来我还打算在朝堂之上掩饰一下自己的成龙之志,可现在看来己经没有必要了。
常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跟你们明说了吧,现在太子之位空缺,能否挣得那个位子,这皇城之中大家各凭本事。
我李祐倒真想试上一试,看看那天命到底是否在我!”
听到李祐这样说,房诗音立马双膝跪下:
“自从嫁进齐王府的那一天,臣妾就知道殿下绝非池中之物。
从今往后,臣妾愿为殿下之志尽心竭力,为殿下的大业鼎力相助、至死不渝!”
同时,权万纪也立马跪倒在李祐面前:
“属下能够任齐王府长史,实乃三生有幸,如蒙殿下不弃,此后属下愿为殿下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听闻此言,李祐双手将跪在自己面前的房诗音和权万纪扶起,:
“爱妃能有如此想法,本王深感欣慰。”
李祐接着转头对权万纪说道:
“先生请起,本王能得先生相助,幸也。”
待房诗音和权万纪起身站好,李祐接着吩咐道:
“自今日起,请爱妃和先生严加防范,看管好齐王府的一砖一瓦。
既然我现在也踏上了这条夺嫡之路,那么就肯定会有人想往王府里渗透、策反或者安插奸细,倘若真有人胆敢如此,那本王绝不会轻饶!
爱妃与先生需得更加谨慎,留意府内一切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向本王禀报,一经发现行踪可疑之人,立即拿下。
无论外面怎么乱,只要王府内稳如泰山,本王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对付外面的人。”
权万纪拱手躬身:
“是,殿下放心,属下任齐王府长史多年,知道该如何安排好王府内的一切事物。”
房诗音也保证道:
“臣妾定会安排好殿下的贴身侍女,避免王府内的事情让殿下分心。”
“好了,你们两个下去吧。”
二人齐声答道:
“是……”
对着李祐行礼之后,房诗音和权万纪转身安排王府内的事务去了。
正厅里只剩下了李祐和辩机二人。
眼看到了饭点,李祐对辩机提议:
“咱俩好久没有一起用膳了,边吃边聊如何?”
“贫僧悉听尊便……”
餐桌旁,李佑看着摆在辩机面前的那盘毫无滋味、素淡的不能再素淡的青菜还是有一种不太习惯的感觉。
自从李佑借着修习佛法的名义将辩机接入齐王府,两人就经常在一起同吃同住。
尤其是在商讨某些重大事情的时候,两人更是形影不离。
只不过进入齐王府己过数年,辩机依旧保持着在大慈恩寺里的生活习惯,每日雷打不动的必须按时进行坐禅和诵经。
辩机称这样不仅是为了保持心灵的宁静,更是为了培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作为一名僧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坚持着这样的修行。
在吃穿住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每日只吃素食斋饭,酒肉荤腥一概不沾,而且某些特殊的日子还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习惯。
身上穿的除了从大慈恩寺带来的几件旧僧袍,辩机最好的衣服就是当初刚进王府时李佑送他的那件袈裟。
如果不是李佑与他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议,有时需要一起同住,辩机一年西季就住在几块木板搭建的简陋厢房。
李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让辩机住到好一点的客房里去,但全都被他婉言谢绝。
几年下来,李佑对于辩机的这些生活方式也都慢慢习惯了。
只是在两人同桌吃饭的时候,看着辩机心安理得的享用着自己面前的青菜馒头和那一碗清水。
李佑瞬间觉得自己面前的一桌山珍海味全都不香了,心里不禁开始犯嘀咕……
就那一盘素淡的水煮菜、一个粗面馒头、加上一碗清水,这家伙怎么能吃的那么香,这些东西真的这么好吃吗?
李佑无法理解,难道辩机真的能够从中品味出与众不同的滋味?
越看辩机那一副心安理得的进食样子,李佑越是有想把他手里的馒头抢过来啃上几口的冲动……
“据殿下所说,德妃娘娘带着殿下和另外两位皇子离开翠微宫的时候,魏王正带人抬着箱子赶来。
不知陛下与魏王是否相谈甚欢……”
看着李佑嘴里的肉也不嚼了,手里的筷子也不动了,两只眼睛首勾勾的盯着自己手里剩下的半个粗面馒头。
那神情仿佛是一头三天没进食的饿狼看到了一块鲜美的嫩肉,下一刻就会扑上来一口叼走。
辩机连忙主动提出一个话题,转移李佑的注意力……
“啊?呃……我倒是让舅舅托人打听了一下。
似乎父皇并没有发什么火,而且还收下了李泰送去的《括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