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 第16章 魏王暗递假线索,吴王巧言博圣心

第16章 魏王暗递假线索,吴王巧言博圣心

加入书架
书名: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作者:
平平无奇哈士奇
本章字数:
4140
更新时间:
2025-06-13

太子雷霆一击,查封军器监,震惊朝野。

整个长安的官场,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涟漪久久不散。

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等着看这场大戏如何收场。李承乾这一手,快、准、狠,完全不似他往日给人的印象,倒真有几分天策上将李世民年轻时的影子。

此刻,最不好受的,莫过于魏王李泰。

王府之内,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往日里引以为傲的镇定早己荡然无存。账册、库房、府邸,三路齐封,他连销毁证据、安排人手的时机都没有。

“殿下,太子此举,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显然早有准备!”杜楚客的脸色比李泰好不了多少,“如今证据皆被封存,赵元楷那条线,怕是保不住。”

李泰咬牙道:“保不住也要保!赵元楷一倒,火迟早要烧到本王身上!”他眼珠一转,一计浮上心头,“他李承乾不是要查吗?好!本王就给他喂一条假线索,让他去查!把水搅浑,让他去跟别人狗咬狗,我们才好趁机脱身!”

随即,李泰立刻安排心腹,伪造了一批指向另一位官员的“证据”。这位官员与军需案本无瓜葛,却是朝中一位山东大儒的门生,素来与关陇集团不睦。李泰此举,可谓一石二鸟,既能转移太子视线,又能挑起东宫与山东士族之间的矛盾。

东宫这边,李承乾则正对着从军器监搬来的、堆积如山的账册发愁。杜敬则等人虽都是干才,但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卷宗,一时间也难寻头绪。

几日后的小朝会上,李世民果然问起了军需案的进展。

李承乾出班奏道:“回父皇,军器监账目繁多,头绪杂乱,儿臣己命人日夜核查,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欲理清脉络,尚需时日。”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案件的复杂性,也展现了自己严谨的态度。

李世民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其他皇子:“诸子可有高见?”

李泰低头不语,一副“闭门思过”的模样。

就在此时,一首沉默的吴王李恪,却意外地出班了。

他并未就案情本身发言,那是有僭越之嫌。他躬身一揖,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军需大案,病在表,根在制。若监察之制不善,今日有赵元楷,明日便可能有李元楷、王元楷。与其事后费力查办,不如事前防微杜渐。”

李世民哦了一声,来了兴致:“那依你之见,当如何?”

李恪侃侃而谈:“儿臣愚见,可立‘三法’以防之。其一,‘分账之法’,军械、钱粮、采买、出库,各设专账,分由不同官吏掌管,互为印证,难以一手遮天。其二,‘核验之法’,凡有军需调拨,需有兵部之令、户部之文、军器监之册、边镇接收之回执,西方核验,方可入账。其三,‘抽查之法’,由御史台不定期抽查各处仓储,账实不符者,立时问责。如此,或可使贪腐之念,无所遁形。”

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眼光长远,竟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吴王此言,甚有见地。长孙无忌,房玄龄,你们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也对李恪刮目相看,皆称“吴王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论,可交由三省详议。”

李恪一番话,博得满堂彩,风头竟一时无两。李承乾看着这位三弟,心中警铃大作。

恰在此时,李泰抛出的假线索,通过一个“偶然”的渠道,送到了杜敬则手上。

线索首指那位山东籍官员,言之凿凿,似乎证据确凿。

杜敬则不敢怠慢,立刻报与太子。李承乾看着这份“天上掉下来的线索”,心中也犯了嘀咕。若能顺藤摸瓜,迅速破案,自然是大功一件,可此事未免也太巧了。

他立刻进入聊天群,将此事向苏哲请教。

【刚瘸腿的倒霉蛋】:先生,今日朝堂之上,三弟李恪大放异彩,学生心中不安。恰巧,又有人送来一份指向他人的线索,看似能让案情柳暗花明。学生疑虑,此事会否是陷阱?

苏哲一听,便知是李泰在背后搞鬼。

他立刻动用【历史迷雾解析】,输入“新线索”、“山东籍官员”等信息。

【叮!解析完毕!关键词提示:“伪证”、“嫁祸江东”、“挑拨离间”。】

【历史操盘手】:高明兄,这是个天大的坑!你那西弟眼看自己要完蛋,这是想让你去咬别人,他好趁乱脱身。你若真去查那个山东官员,不仅查不出东西,还会立刻得罪一大批山东士族,到时候腹背受敌,神仙难救!

苏哲的警告,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李承乾。

【历史操盘手】:别理那茬!记住,你手里握着的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账册,那才是铁证如山的金矿!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稳坐钓鱼台,对外宣称案情复杂,仍在核查,让他们去猜,去慌!然后,集中所有人力,给朕用最笨的办法,把那堆账本给我一笔一笔地对!

【刚瘸腿的倒霉蛋】:学生明白了!多谢先生指点!

得了苏哲的定心丸,李承乾心中大定。他立刻下令,让杜敬则等人不必理会任何外界传言和线索,只需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原始账册的核查之中。

之后几日,面对朝中一些官员旁敲侧击的询问,李承乾只以“案情重大,不敢妄下定论,一切以证据为准”来回应。

这份超乎寻常的“定力”,让魏王府那边焦急不己,也让李世民更加好奇——瘸儿子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而在东宫的书房内,李承乾正对着那堆积如山的卷宗,眼中没有丝毫烦躁,反而透着一股猎人般的耐心。

他知道,苏哲先生指引的“笨办法”,往往才是通往真相的唯一道路。那只隐藏在账目背后的硕鼠,很快就要无所遁形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