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 第41章 突围边界

第41章 突围边界

加入书架
书名: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9808
更新时间:
2025-06-10

午后,临海的城市正值梅雨季,一场骤雨过后,大厦外的树叶洗净了尘埃,微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滑入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玻璃幕墙外是模糊的城市天际,琥珀色的斑驳阳光映射在桌上。林尚缓缓放下手中的资料夹,目光凝在会议纪要的首页。他桌上的咖啡中漾着未散的余温,却掩盖不了心头那团紧缩的焦躁。

“林总,对方刚刚发来最新的专利条款限制。”助理小刘神色仓促地递上一份传真,“他们把原有授权价格再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还加了附加条款——限制我们自主技术的延展应用。”

墨色的字迹,让人感到勒紧的窒息感。

林尚接过文件,目光扫过那一行行弯曲的英文,脸色不自觉沉了下来。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核心零部件受限,公司新一轮产品升级几乎全盘被掐住咽喉。窗外车流穿梭,他却仿佛听见什么在胸腔深处一点点碎裂。

门外传来魏琳的脚步声,仍旧一贯的干练利落。她走进会议室,手里捏着数据板,眉头蹙起却不失镇定:“情况确认无误。我们的新一代血气分析仪,在三项关键模块上,全部被对方列为专利约束范围内,几乎没有回旋余地。”她的语气一如既往沉稳,眼神却带着试探地飘向林尚。

林尚将文件递给魏琳,扫了众人一眼,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空调出风口的嗡鸣——显然,大家都己从上一个危机中复苏,正准备迎战新的风暴。

“冯总比我们先一步收到消息。”张晓薇低声提醒。她端坐在角落的电脑前,神色温和却充满警醒,“他让我们今天务必拿出初步对策。”

林尚点点头,心中那根弦被拧得更紧了。

大屏幕上,专利壁垒的红线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冷冷立在那里。林尚习惯性敲了敲桌面:“各位,这段时间,我们经历了很多。供应链断裂、市场质疑……现在,我们又一次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界上。这一次,不是谁来救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突围。”

会议桌的两端,冯宇苍老却不失锐利的身影正襟危坐。一身素色衬衣,眼底是创业者早己琢磨千遍的利弊权衡。他的声音浸透着岁月的辛酸:“当初咱们做贸易起家,就是被技术卡脖子逼出来的。现在看着,你们一群年轻人能走到这一步,我很欣慰。但路阻且长,斗智斗勇,从不容易。”

冯宇敲击指节,突然目光灼灼:“林尚,有件事你要牢牢记住——谈判桌上的每一次让步,都是提前埋下的危机。对手既然敢在核心零件上设限,就是卖定我们没有第二条路。你现在需要的,不只是坚持,还有主动出击的勇气。”

林尚点头,声音沙哑而坚定:“冯总,我明白。但这次,对方显然早有准备,无论我们如何弯绕,所有技术方案几乎都被限制了。魏琳,你怎么看?”

魏琳早己将文件摊开,手指划过技术蓝图的薄纸:“我们确实在三项专利上彻底受限。但我有个预案:从结构和算法两个方向,尝试‘脱壳’式替代。哪怕成本高一点、性能下降一点,只要能摆脱对现有专利部件的依赖,就有谈判的底气。”

李劲挪了挪身子,打破短暂的沉静:“方案一定要快,否则我们的老客户、出口订单都要稳不住了。我手里那个欧洲客户己经盯了我们一年,一旦知道我们被卡——市场份额会瞬间瓦解。”

张晓薇翻开笔记本,悄然写下每个人的发言。她温声说道:“各组间信息一定要上通下达,别再重走技术和市场脱节的老路。林尚,这件事你能不能牵头,让研发、市场、知识产权三条线都跑在一起?”

林尚缓缓点头,然后抬头,神情沉着而果决:“好,这次我来牵头。魏琳,你带技术组尽快拟出可自研的技术替代路线。李劲,联系出口市场的客户,摸清他们底线需求,抓住可以让我们定价主动权的空档。张晓薇,帮我完善背靠背技术方案的知识产权归属和管理流程。”

窗外,金色阳光泼洒在城市鳞次栉比的楼宇上,远处海鸥掠过,仿佛无声地见证着这个团队将要翻越的又一座壁垒。

---

夜幕降临,雨丝微凉。公司研发楼的灯火依旧不灭,魏琳的团队正彻夜做着实验。屏幕上的数据一帧帧跳动,却始终收敛不到理想的曲线。

人群中,魏琳皱着眉头,盯着台面上的电路板:“如果我们绕开A方案中的那组进口芯片,把通讯协议重置,理论上能避开对方的核心算法限制。但相关精度会下降,不能随便交差。”

身旁的高级工程师徐一鸣焦躁地搓了把脸,低声咕哝:“咱们投入那么大,设备验证一次就是几十万的代价,要是再折腾失败,没法跟公司交代。”

魏琳却不肯退让:“没关系。我们先拿最紧迫的项目仿真,把数据出来给林尚看,有必要的话多做几套预案。”

另一端,张晓薇刚从培训中心赶来。她提着资料包进门,目光扫过一屋焦灼的年轻人,忽然微笑道:“大家别怕失败。知识产权培训明天全员参加。如果有新的专利点,我们也能第一时间注册下来,堵住任何挖墙角的机会。”

实验室外的雨声愈发密集,分不清是压力叩窗,还是希望日渐逼近。

---

第二天清晨。一线销售部,李劲正欲离开办公室。手机响起,是林尚的电话。

“李劲——现在市场那边你看怎么样?”林尚嗓音带着微微沙哑。

李劲翻着笔记本:“林总,说句话不客气。这事儿拖不得。现在欧洲那边新客户正蠢蠢欲动,尤其是巴西和南亚市场,我们的产品组合要迅速调整,不然就会被竞争对手钻空档。”

林尚在电话那头沉思片刻:“你那边有没有窗口期马上实行B方案?如果我们能拿出价格更灵活、脱离受限核心的定制型号,有没有机会在外销市场做破局?”

“就等你一句话。”李劲果断道,“你答应我,只要B方案能试产,我这边包揽全部试点医院——另外我有老关系,能让产品拿去先试半月,反馈好就追加大单。”

林尚“好”的一声,说:“你跟魏琳碰一下头,技术能跟上的话,咱们就先干。”

李劲收起手机,一抹在夏末午阳下被汗水濡湿的眉,嘴角微微上扬,那是挑战才会有的成就感。

---

上午十点,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三部门小型协调会如期举行。

会议室里,PPT画面交替闪烁。林尚站在白板前,用速干笔勾勒出“三线协作任务排程”。

“第一,”林尚指向“技术组”模块,“魏琳,带队重点开发两套背靠背方案。一套主攻性能稳定,另一套攻克核心部件替代,哪怕只是基本功能,也要做到不踩任何对方的专利红线。”

魏琳点头,又补充:“我会建一支专攻算法加密和硬件降级的‘特攻组’,每天汇报一次进展。如果能同步做一份全流程专利地图,张晓薇你们行政部要全力协助。”

“第二,”林尚指向“市场组”,“李劲,你整理出口市场和国内客户需求差异,挑出我们能做定制化差异点的方向。争取哪怕一个细分点也要抢回来订单。”林尚接着挑明:“你带两个销售骨干跟技术小组内嵌协作,技术一有变更马上同步市场,产品定价和宣传及时调整。”

李劲毫不犹豫:“明白。今晚就蹲点药监那几个大客户微信,争取把他们焦虑压到最低。”

“最后,行政和专利管理,”林尚指向张晓薇,“一方面帮技术团队理清还没被外围公司注册的技术节点,另一方面建立预警机制。所有创新点当天备案、当天启动专利流程,绝不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张晓薇嗓音柔和而有力:“我会安排全天候专利情报员。不光盯对手公开申请的内容,也会联动法务,堵住专利漏洞。”

白板下密密麻麻的箭头汇聚成一幅复杂的战图,全场人神情专注,仿佛能从这几支笔和一块板上,攫取到揭开困局的一隅曙色。

会议即将尾声,林尚扫了一眼全场,感觉血液都在沸腾:“这回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咱们整个团队背水一战。我相信,只要大家配合默契,咱们一定能把主动权拿回来!”

掌声在会议室内骤然响起,震耳欲聋。

---

午夜时分,研发实验室的灯光孤独地亮着。魏琳坐在操作台前,神情专注。她重新调整电路板,手里颤颤微微地拧着一颗螺丝,仿佛只要失手,这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魏姐,你看这样改行不行?”年轻工程师小杨低声请教。

魏琳摇头,目光清澈:“还是太接近对方专利里的电气路径。如果把接口改到三级滤波,再提升一档模拟模块通道,或许咱们能做到既快又稳。”

“但那样成本会翻一倍……”

“急什么!”魏琳终于露出久违的笑,“有一条路,哪怕再窄,总比困在原地好。”

小杨怔怔看着魏琳,这一刻他才明白,同样的话林尚也曾说过。

——

与此同时的行政部办公室里,张晓薇陪着刚结束加班的专利管理专员泡了一杯咖啡。所有人的神情都很疲惫,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点燃着微光。

“晓薇姐,你觉得咱们能行吗?”新人专员有些忐忑。

张晓薇揉揉对方的脑袋,轻声回答:“当然能行。我们的敌人不是某家企业,是整个旧有的规则。打破别人给我们的天花板,每次都是靠团队的勇气和智慧,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力量。”

温和的话语如一只无形的手,将迷茫和疲劳一点点抚平。

---

在销售前线,李劲同样在经历自己的苦战。

他的微信不断闪烁,远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前线的合作人频频发来询问:“能不能如期交货?”“会不会受限于A公司的新规?”“你们自主创新的那条产品线进展如何?”

李劲用简短却坚决的语气回应:“我们的B方案己经启动试产,预计十天内迭代完成。会安排专员驻点医院现场测试,所有数据实时同步。请客户相信,我们有能力跨过专利壁垒。”

他在每一段回复后都删删改改,试图将焦虑和不安包裹在利落的词句里,只留下责任与信心。

当他终于在凌晨两点关掉手机时,天边正泛起一抹鱼肚白。李劲长舒一口气,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城市,心中那份被现实反复磨砺但终未折损的锐气又重新点燃。

---

一连几日,公司上下步调紧张而亢奋。林尚时而在技术组实验台旁驻足,时而在行政区一隅与张晓薇低语,更不时电话连线李劲对接市场数据。

一次深夜,林尚匆匆赶到研发部。实验桌上,魏琳和工程师们正为新一轮B方案送电测试。

魏琳回头,疲惫中带着小小骄傲:“林尚,你猜,成功了!”

林尚还未来得及高兴,魏琳就严肃道:“不过,性能只达到预期的70%。如果交付市场,恐怕会被专业客户吐槽。”

林尚点点头:“没关系。市场反馈我们还可以靠定制和服务解决。只要技术链条能自控,不被别人掐喉,我们就有机会二次迭代。”

张晓薇这时赶到,小心翼翼地递上一分最新的“专利点分布监控图”,“咱们B方案的核心部件,外围竞争对手半年内都堵不上。”

林尚看着手中资料,难得露出绽放般的笑容。

与此同时,李劲带着销售团队一连跟进三家意向客户,将新技术演示数据第一时间送达,有老客户当场下了一笔试订单,还有海外客户明确了大额备货意向。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关乎生死的“突围”,己然初见曙光。

---

又是一个清晨,海面上飘来第一缕晨曦。公司会议室里,一纸纸文件在桌面堆积,汇聚着各部门七天七夜的努力。

林尚在会议桌前环顾众人,清了清嗓子,斑驳晨光投在他坚毅的脸上。

“各位,”他慢慢开口,“咱们B方案的样机,己经通过主流性能测试。市场方面,李劲你们的试点医院反馈也出来了。知识产权那边,张晓薇你布控的外围防线挡住了竞争对手申诉。咱们距离彻底突破,还差最后一步。”

冯宇鼻梁上的老花镜微微闪光,他安静地听着。“说说看,”冯宇低沉的嗓音带着期待,“这最后一步怎么迈?”

林尚微微一笑,看向会议桌对面的每一个搭档:“我们要一鼓作气,集中资源攻克核心降级方案的最后一块技术短板,尽快以最快速度、最低风险把升级成果推向市场,为公司赢得喘息窗口;同时与所有新老客户开诚布公,把咱们的自主创新、工艺透明、服务升级逐一说明——让市场信任我们不是‘替代’,而是‘原创’。”

魏琳轻轻点头,及时补充:“还有一条,我建议捆绑式发布两套产品版本,分别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差异。这样,客户能按需选择,也能充分试验哪一套路径更有突破性。”

张晓薇翻开资料板:“我们专利运营和知识产权管控会同步加强,新方案的每一处细节全部备案。若有竞争对手举证侵权,我们有完整的反证材料。”

李劲摊开一摞市场反馈表,神色一改往日锋芒,语气里多了一丝激动:“老客户那边,己经有人愿意追加订单赌一把新方案,国外市场甚至有企业愿意分摊认证费用。现在,只等咱们拍板定方向,剩下的全是执行。”

最后的金光打在林尚的眉宇间,他语气笃定:“好,咱们再迈一步,让对手看到,我们不是只能用别人的路,也能自己开路。”

会议终于有了真正的共振点,等待己久的团队齐声应和,信念在空气中闪着微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