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 第10章 团队与试错

第10章 团队与试错

加入书架
书名:
无菌战场:从业者的逆流而上
作者:
颜如豫王
本章字数:
8018
更新时间:
2025-06-06

阳光从老厂区高高的玻璃窗斜洒进来,将质检实验台上的微尘照得纤毫可见。林尚戴着手套,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检验数据,黎工在对面安静地记录分项指标。空气里弥漫着酒精消毒水的味道,一切如常,只有林尚心底藏着一点异动——魏琳清晨的一条短讯,叫他“过来会议室,不用急,但记得带笔记本”。

魏琳从不废话,林尚下意识感觉这次必有不同。

会议室门虚掩着,一侧明亮的玻璃立着“研发项目A试点”字样的临时牌。林尚推门进去,魏琳正低头翻着技术资料,李劲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角,有些不耐。张晓薇端坐在一边,冲林尚投来鼓励的微笑。冯宇此刻还未出现,屋子里有种不言自明的紧张。

“林尚,坐这儿吧。”魏琳主动拍了拍旁边的椅子,又转头对李劲道:“人齐了,开始吧?”

李劲勾了下嘴角:“冯总还没到。他亲自盯这个项目,我们等一等也无妨。”

张晓薇把文件夹摊开,温和平静:“新人多一点耐心,没坏处。”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皮鞋敲在地面的节奏。冯宇脚步有些急,推门而入时还带着风:“不好意思,刚和厂部谈完产线优化——大家都到了?”

他扫了一眼,最后定格在林尚身上,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魏琳起身,简明扼要地介绍:“项目A,是我们要和进口代理分庭抗礼的第一款自主迭代设备。试点期间质检、研发、销售都要全线参与——这是冯总的要求,也是政策导向。”

冯宇把手里的茶杯放下。沉声说:“这次和以往不同。我们不只是卖别人的东西,而是真正做自己的设备。国家政策导向、国产替代的机会,大家都懂。试点成败,不只是技术,也关乎团队能不能形成合力。”

简短气氛里,几双目光都落在魏琳和冯宇身上。林尚坐得笔首,笔记本打开,做好记录的姿态。

李劲率先提出问题,声音干脆:“销售端的建议是试点流程要简单明快。客户等不了太久,耗材市场竞争激烈,每一分延误都可能丢单。咱们研发和质检要充分考虑终端响应速度。”

魏琳眉头一挑,平静反驳:“技术环节不能假手于人。如果为了赶进度牺牲了可靠性,哪怕抢到市场,后面也会有大麻烦——特别是医疗设备,不能有侥幸。”

空气变得有几分凝滞。张晓薇适时开口:“大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我们需要统筹人力资源,分清每个阶段的责任人和决策流程。否则遇到问题只会互相推诿。”

冯宇点头:“说得好。第一轮目标是建立一个可行、可复制的流程。林尚,这段时间你质检做得细致,也了解流程盲点。你来做质检端代表,和魏琳、李劲配合。”

一时间,林尚觉出压力。三个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魏琳点点头,露出鼓励的微笑。李劲却刻意拉开距离,又像是在等着挑战他。

“我……会尽力。”林尚声音很轻,但没有退缩。他明白,这是公司第一次把自主产品与他的人生节点挂钩,而且是把一只脚刚刚踏进了深水区。

会议桌上的氛围无形之中绷紧了弦。

导火索很快就点燃了——项目进度刚刚讨论到样机测试,李劲便抛出一份客户反馈表。

“魏经理,这是医院一线的反馈,技术可以优化吗?客户最在意的是操作便捷,但你们设计图纸上流程太繁琐,我们销售团队反映己经被竞争对手拿来攻击。”

魏琳脸色未变,声音柔中带刚:“便捷性和安全性是矛盾的,任何单方面的简化都有风险。如果只听销售端,为了推广忽视操作风险,出问题你们愿意负全责吗?”

两人针锋相对,气氛一度剑拔弩张。林尚默默记录,把李劲推给他的反馈和魏琳的技术说明一一对照,忽然看见一项数据异常——质检报告里一项配件温控值和销售端前线反馈的异常几乎吻合。

“这个温控模块的抽检数据,我觉得可以用来验证客户反馈的有效性。”林尚试探着说。

李劲嘴角挑起,但没有立刻反驳。魏琳也点头:“你说具体一点。”

林尚把从实验台复核到的抽检数据拆解,结合李劲提供的客户实际操作反映出来的问题,两份数据线对比放到屏幕上。

魏琳看完,轻声嗯了一下,随即问道:“有外部反馈和质检数据一致?这点很重要。”

林尚点头,把结论适时抛出:“是,销售一线反馈的温控误差,在我们后端重复性抽检里也出现了——可能是供应链新批次零部件的问题。这要在下一轮样机优化前尽快调整。”

冯宇推了推眼镜,满意地点头:“好,这就叫证据链。各环节不只是各说各话,而是要用数据说话。”

张晓薇做记录的笔停下来,问林尚:“那你觉得数据怎么流转才不会被中途‘截流’?”

林尚呼吸稍缓:“我建议建立一个数据库,分板块上传。每个环节都能实时共享更新,项目组所有成员可见。所有反馈不论来源都要存档,研发、销售、质检专人标注时间和内容,由人事后勤负责维护备份。”

魏琳看着林尚,目光柔软几分:“这个办法我支持,技术团队也省得每次都重复拉数据。”

李劲点头,一改先前的对立情绪:“其实销售端也需要透明,客户问我们技术细节,能拿出数据证明,底气才足。”

团队短暂的合拍让冯宇舒了一口气,他侧身望着窗外的阳光。

“好,这就是团队试错的意义,”他意味深长地说,“从今天起,数据同步机制你们先试一周,有问题当面提,别过夜。”

各自离席。林尚刚想收拾笔记本,被李劲拦住:“小林,你晚上有空没?销售端整理回访表,缺个人帮校对。”

林尚点头答应。

刚走出会议室,魏琳跟了出来,低声说:“刚才的数据链思路很好。这几天质检忙得转不过来,你要顶住压力,有什么难题及时找我。”

林尚苦笑道:“有你罩着,我不怕。”

魏琳轻轻一笑,“罩着谈不上,只是觉得你真能帮忙。我这边晚点会把研发团队的数据表发你,技术细节不懂可以首接问,不会笑你。”

两人脚步放慢,走过廊道尽头拐角。窗外的凤凰花开得愈发红火,初夏的风从玻璃缝隙里卷进一滩阳光。

——

接下来的一周仿佛进入新战场。

林尚在质检岗位时要同步录入每个返厂样机的数据,回办公室又和魏琳的团队技术员对线资料,到销售那边还得帮李劲整理每日的客户疑问。

最棘手的问题恰如其来。

研发团队追求标准化,每一项改动都要详细流程审批,导致流程推进常常卡壳。李劲的销售团队则时不时冒出急单或投诉,说如果“技术还这么拖沓,公司迟早玩完!”

意见不合,争吵成常态。每日午饭后的小会议室,总是能看到争得面红耳赤的人——有时候是魏琳和李劲互怼,有时候是技术骨干和投机的基层业务员。

“客户就是等不起!这批订单要是再延迟,就被那家进口同行抢走了!”李劲一拍桌子,几乎怒吼。

“但流程没过完怎么让样机出厂?一旦出问题,全公司要背锅!”技术员得理不让,魏琳在一旁紧咬下唇,分明也有焦躁。

林尚夹在中间,常常觉得呼吸费劲。可他没有退后。每每遇到争议,他就反复验证数据,用质检报告破除“拍脑袋”式的争论,把一份份真实样机记录拿出来,给每一方看到彼此的证据。

张晓薇是唯一能让众人平静下来的那个人。有一次,争吵到近乎失控,李劲摔门而出,技术员拂袖走人。办公室放空,林尚和魏琳坐在窗边无言。

张晓薇递过一杯茶,把文件夹轻轻叠好。

“不要着急,你们都往前闯一点,团队就是这样磨合的。下次会议我去帮你们控场,李劲脾气急,是怕市场丢单,但他不是存心和技术过不去。”

林尚低声道:“其实他们说的都对,只是……各自有各自的难。”

张晓薇轻轻叹气:“谁容易呢?但你们在一起,是因为大家都不想公司倒下。”

晚上加班把数据录入表格里,林尚坚守岗位,把新来的质检员一个个带着熟悉流程。

有天夜里,魏琳给他发消息:“今天白天的数据报表你能再看一遍吗?总觉得有一组数据有出入。”

林尚耐着性子翻检存档,发现一台样机的关键电子元件参数与上一批有所偏差。他记下型号,挨个打电话给相关人员核实。凌晨两点,他终于查明新批次供应商为省采购成本,替换了一个不达标的元件,却未及时申报。

林尚第一时间发信息汇报给魏琳,后者随即通知研发团队紧急修正设计图纸。此举虽然让生产工期再次延后,却令新一批样机顺利避开一次重大隐患。

第二天会议上,冯宇听完经过,拍案而起:“这就是多部门协作的意义,不是一个人能盯得过来的事情!林尚,做得好。”

他顺势宣布数据库机制初见成效,要求全面推广。

这场风波也在公司里悄悄传开。新来的基层员工纷纷向林尚请教库管、抽检和数据管理经验。李劲带着团队主动向技术部借流程模板。魏琳有意让林尚参与样机后续的优化试点。

彼此的信任和默契逐步建立,争吵虽未绝迹,但每个人都在改变自己。

一次例会上,魏琳故意把林尚拉到自己旁边,还用技术员难得的口气说:“我们的质检其实比外面某些大厂还要细,你得继续把关。”

李劲则拍拍他肩膀笑:“以后外面投诉少了,我就给你记头功!”

冯宇神情罕见地和缓,看着面前这几个性格各异的年轻人,露出一些难以察觉的期待和欣慰。

——

六月的榕城,暴雨骤停之后夜色沉沉。林尚一身疲惫,从公司大门走出去,远处路灯亮着冷光。他回头看着高高的厂房玻璃窗,心底浮现一种奇异的坚定。

短短数周,争吵、协调、加班和妥协,他好像一下子从质检间跳入了更复杂的人际和认知旋涡。团队误解、沟通不畅、效率与质量的拉扯,每一个环节都让他逼近自我极限。

但也正是在这样混乱与碰撞中,林尚第一次真切领会到——如果无法试错,没有人能找到最优解,也没有团队能真正磨合成型。每一次失败和纠纷,都是一些潜在风险的提前暴露;每一回用数据与事实说话的坚持,也是团队共同进步的一砖一瓦。

夜色下,他低头翻出手机,微信步数高居不下。他点开和魏琳、张晓薇的群聊,把一份刚刚整理完的数据流转建议发了过去。

片刻后,魏琳发来一行字:“晚安,别太累,有你在真好。”

林尚合上手机,深吸了一口气。夜风扑面,带着医院那一头消毒水的清冷。大楼里几处灯光还亮着,他知道,明天会有新的问题、争执、新的数据和新的人加入。

可每一步路,他都比从前更有底气了。

远处厂区的凤凰树下,一些尚未落下的花瓣在灯光下若隐若现。林尚的脚步逐渐沉稳,带着一种和团队碰撞后凝结成的默契,坚定地走进了榕城如水的夜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