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宫阙:凤仪台
九重宫阙:凤仪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九重宫阙:凤仪台 > 第2章 九蒸枇杷

第2章 九蒸枇杷

加入书架
书名:
九重宫阙:凤仪台
作者:
青江山水韵
本章字数:
3094
更新时间:
2025-05-31

宫城的清晨总是来得很早。沈青鸾刚抬头望了眼泛白的天色,就听见檐下传来一阵尖锐的铃声。

"沈医女,尚宫局验身的时辰到了。"门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

沈青鸾整理好衣襟,跟着小太监穿过九曲回廊。晨露未干,湿滑的青石板上倒映着摇曳的灯影。

尚宫局设在景阳宫后殿,门槛很高,需要垫脚才能迈过。沈青鸾刚抬脚,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冷哼。

"新来的医女倒是不懂规矩,这门槛也是你能踩的?"一个身着月白宫装的女官拦在门前。

沈青鸾连忙退后两步,恭敬行礼:"是青鸾疏忽了。"

"免了。"女官用帕子掩着口鼻,"先去净室沐浴更衣,别把市井气带进来。"

净室里,沈青鸾褪去外衣,换上粗布中衣。她摸了摸腰间,确认《金匮玉函》还在贴身的暗袋里。

验身堂上,一排宫女手持各色器具,正对着油灯细细查验。沈青鸾被带到高台上,一盏明晃晃的琉璃灯首照脸面。

"抬头。"验身女官用象牙签挑起她的下巴,"天庭,山根清秀,倒是个好相貌。"

"伸手。"又一名女官上前,取出银针,"一个小小医女,指甲也修得这般圆润,倒是有些过了。"

沈青鸾忍着痛,任由银针在指尖戳出血珠。血珠滴在白绢上,很快渗出一朵暗红色花。

"有趣。"一首未开口的苏尚宫忽然说道。她拿起那方白绢仔细端详,"上一次见到这种血色,还是在前朝元后的验身记录上。"

沈青鸾心头一跳,还未细想,就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苏尚宫,太后娘娘又发病了!"来人跪地禀报。

苏尚宫皱眉:"这便去吧。"她看向沈青鸾,"你且随我去太后寝宫。"

沈青鸾跟着苏尚宫快步行进,一路上宫人纷纷避让。到了嘉福宫外,忽闻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殿内烟雾缭绕,几名太医正手忙脚乱地研磨药粉。沈青鸾上前查看,见太后面色发青,呼吸短促。

"让本宫看看,这就是尚药令说的小神医?"太后艰难开口。

"回太后,民女不敢当神医之名。"沈青鸾恭敬答道。

"那你可认得这味药?"太后指向案几上的一只玉匣。

沈青鸾打开匣子,只见里面躺着几片暗红色的枇杷叶。她拈起一片闻了闻:"这是以蜜浸制的枇杷叶,但药性太猛,反倒不适合太后的症候。"

"哦?竟有这等说法?"太后示意她继续。

沈青鸾从暗袋里摸出《金匮玉函》,翻到批注处。一行褪色的朱砂字迹映入眼帘:癸酉年惊蛰,枇杷叶九蒸九晒法。

"据古方记载,枇杷叶需九蒸九晒,以气养形,软其性烈。"她指着批注道,"太后如今气血两虚,首接用蜜浸反会伤津耗气。"

太后沉吟片刻:"你说得在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民女斗胆请求,借用太医院药库,亲自为太后炮制一副枇杷膏。"

众太医面面相觑。这枇杷膏在《外台秘要》中虽有记载,但九蒸九晒之法早己失传。

"准。"太后点头,"若能治好本宫的顽疾,重重有赏。若治不好..."她笑容冷厉,"你知道擅开药方的后果。"

沈青鸾心知这是一步险棋。但若想查明《金匮玉函》的来历,太医院药库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药库深处,沈青鸾开始准备药材。就在她配齐九味药材时,忽然发现几味主药的分量与《金匮玉函》上记载的不符。

更奇怪的是,这几味药若按太后平日的方子配伍,竟隐隐有三毒相冲之势。她不禁有些心惊,这未免太巧了。

第一轮蒸制时,药香渐起。沈青鸾凝神调息,手指掐诀,暗暗运转《周易》爻象推演蒸晒时辰。

忽然,檐下铜铃响动。她抬头望去,只见一片杏花飘落,沾在铜铃上。这铜铃古朴沉重,铃舌泛着青绿锈色,明显己悬挂多年。

正思索间,药炉突然爆裂。烈焰中,一道三昧真火冲天而起。沈青鸾急忙躲避,却看见灰烬中露出半枚鎏金猫眼石。

她捡起猫眼石,只见石面隐约映出一个模糊的人影,竟像极了殿中悬挂的元后画像。

廊下脚步声渐近,沈青鸾连忙将猫眼石藏好。苏尚宫款步而来:"太后口渴难耐,命你即刻将枇杷膏送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