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细雨绵绵不绝,打湿了南山脚下的药圃。沈青鸾蹲在一簇簇枯萎的草药前,手中的药锄轻轻刮过泥土,翻出几根尚未腐烂的人参须。
"怎么样,老天爷总算开眼,给咱们留了几根药材?"一旁的王婆子拄着拐杖凑上前。
"这几根药须倒还完整,泡上两天就能入药。"沈青鸾将药材小心放入竹篓,起身时却又是一阵头晕目眩。
王婆子连忙搀住她:"小姐,你这身子骨可得悠着点。我早就说了,你爹刚走,你一个姑娘家操持这一大摊子太辛苦。"
沈青鸾摇摇头,深吸一口气道:"没事,只是天气忽冷忽热,我缓缓就好。"她勉强露出一丝笑容,拿起药篓准备下山。
山路泥泞,沈青鸾走得极慢。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她下意识躲到路边的灌木丛后,只见十几骑官军飞驰而过,扬起一路尘土。
"快快快!城南城门己经封了,绝不能让可疑人员混进城!"为首的百夫长大声喝道。
沈青鸾心下一沉。她刚要转身抄小路,药篓却在这时被枝条勾住。她急忙去解,不料整个药篓倾倒,药材洒落一地。
"什么人!"一声厉喝。
沈青鸾慌忙收拾药材,却见一本残破的书册从药草中滚落。她愣了一瞬,这本书她从未见过。
"站住!"马蹄声己至近前。
沈青鸾来不及细想,抓起书册和几味要紧的药材就要逃走。但官兵动作更快,一把抓住她的手腕。
"大胆刁民,宫城封禁期间擅自采药,意欲何为?"百夫长逼近她。
"回...回禀大人,小女子是城中济世堂的大夫,这些都是给病人抓的药..."沈青鸾强自镇定。
"济世堂?"百夫长上下打量她,"就是那个太医院前院判沈震开的济世堂?"
沈青鸾点点头:"正是。家父去年病逝,现在由小女子继续经营。"
百夫长皱眉沉吟片刻,忽然道:"你既是大夫,可识得这本书?"他指着沈青鸾怀中露出一角的书册。
沈青鸾低头看时,只见斑驳的书皮上依稀可辨"金匮玉函"西字。她心头一震,这可是传说中的太医院秘本!
"这...这是我在药材中拾到的,并不知其来历。"她如实答道。
百夫长冷笑:"呵,拾到的?前朝孤本,岂是随便就能拾到的?来人,把她绑了带回去!"
"且慢!"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
众人回头,只见一辆青布软轿正从山下来。轿帘掀开,露出一张雍容华贵的面容。
"参见尚药令!"百夫长等人纷纷下马跪拜。
尚药令盯着沈青鸾看了半晌,缓缓道:"本官记得沈院判医术精湛,最擅长用药。不知令嫒可曾继承家学?"
沈青鸾不卑不亢:"承蒙大人记挂。家父生前倾囊相授,但青鸾资质愚钝,不敢说有几分本事。"
尚药令目光闪动:"如此说来,你对用药之道也颇有研究?"
"略知一二。"
"那正好。太后近日偶感风寒,御医们束手无策。不如你且随本官入宫,为太后诊治。若能医好太后,此事就此作罢。若治不好..."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沈青鸾怀中的《金匮玉函》。
沈青鸾咬了咬牙。她深知这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此刻也只能随波逐流。
"青鸾领命。"她俯身一拜。
尚药令满意地点头,命人取来一只金锁,扣在沈青鸾手腕上:"这是尚药局的鸾纹金锁,以示你暂任宫廷医女的身份。切记,若无传召不得擅自离宫。"
沈青鸾细看金锁,只见上面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凤羽繁复精美,却少了一根尾羽,显得有些不完整。
临上轿前,尚药令又道:"对了,本官瞧你青丝散乱,怕是有损宫廷体统。来人,为她梳头。"
一个宫女上前,三两下挽起沈青鸾的长发。忽然,马匹惊嘶,沈青鸾一个趔趄,发髻松散。一缕青丝飘落,飞入山涧。
正午的阳光下,沈青鸾看见那缕青丝飘飘荡荡,落在洗纱河浅滩。河面漂着一具女尸,衣角绣着与金锁上一模一样的鸾尾纹样。
马队启程,官兵们押着沈青鸾向宫城疾驰。山道转弯处,一阵风掠过,卷起地上几片枯叶。叶片在空中打了几个转,飘落在洗纱河面。河水微漾,女尸己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