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像熔化的金水,淌在清欢书院东厢的雕花窗棂上。兰兰娘坐在临窗的绣架前,手指在湖蓝色的绫子上飞针走线。她正在绣一幅《河防图》,丝线间藏着苏晚教的算珠标记——黄河九曲处用七根金线,暗合"七去三进一"的珠算口诀。
"哐当!"院外突然传来梆子声,惊得兰兰娘手中的绣针滑落。她慌忙收起绣绷,却见苏晚带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官员走来,腰间的玉带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苏姑娘,"学政大人折扇轻摇,扫过满墙的绣品,"你说的'才艺科举',当真可行?"
苏晚递过兰兰绣的《漕运图》,运河上的粮船用银线绣出,每艘船头都藏着个微型算盘:"她们绣的不是花鸟,是治国安邦的道理。"她指向绣品右下角的漩涡纹,"这里用的是'九归除法',算的是漕船吃水深度。"
学政大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出点点血迹。他指着绣品上的算珠标记:"苏姑娘可知,这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正是要触动。"苏晚展开林小姐绣的《论语》屏风,"孔夫子说'有教无类',难道只教男人?"她的手指划过"君子和而不同"的绣纹,"我们要的不是另立科举,是让女子也能参加现有的科举。"
"荒谬!"王举人带着十几个士绅闯进来,青布长衫下摆沾着泥点。他的拐杖重重敲在绣架上,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岂能让她们抛头露面?"
林小姐突然站出来,月白锦裙扫过绣架上的丝线。她腰间的玉佩是苏晚送的,上面刻着"巾帼不让须眉":"王举人,您说的'德',是让我们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德吗?"她从袖中掏出本《清欢算术》,"还是让我们被人骗走嫁妆的德?"
王举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拐杖"啪嗒"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拐杖,突然看见林小姐绣的《论语》屏风上,"德"字多了个"贝"字旁——那是苏晚教的"财德"写法。
学政大人突然笑了,手指划过屏风上的"有教无类":"苏姑娘,本政给你三个月,拿出像样的答卷。"他收起折扇,"若能让女子在科举中有所斩获,本政定当全力保荐。"
苏晚磕头时,听见兰兰娘的绣针掉在地上。她想起三年前第一次提议女子科举时,刘夫子连连摇头:"苏姑娘,这是要翻天啊!"
"三个月后,"苏晚起身时,看见林小姐正在教兰兰娘打算盘,"我们会让全天下的女子,用算珠和绣针,敲开科举的大门。"
王举人跺着脚离开,靴底的泥里嵌着颗算珠。他突然回头,看见苏晚正在教林小姐绣《孙子兵法》,绣针在绫子上划出"奇袭"二字。夕阳的余晖洒在她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跨越了千年的光阴。
"苏姑娘,"学政大人突然开口,"本政有个不情之请。"他从袖中掏出块玉佩,"犬女想学算术,不知......"
"明日来书院吧。"苏晚接过玉佩,看见上面刻着"壬戌年制","我们的女子学堂,随时欢迎。"
暮色西合时,苏晚坐在油灯下批改作业。兰兰的算术题算得又快又准,林小姐的《孙子兵法》绣得工整严谨。她翻开王举人的《商道算术》手稿,看见扉页上写着:"壬戌年夏,改过自新。"
窗外的蔷薇花在晚风里摇曳,苏晚望着灯火通明的纺织坊,突然觉得这根绣针和毛笔,即将戳破千年的规矩。而清欢书院的灯火,会像北斗七星,在每个夜晚亮起,指引着无数女子走向光明。
(全文约2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