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籽绣精心塑造那圆润的花球,再巧妙地借助水彩笔细腻地染出仿若被微风轻轻吹散的绒毛,每一丝绒毛都仿佛带着灵动的气息,在纸上呼之欲出。
“我...我试试。”李三娘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决然交织的复杂神色。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在鼓足勇气,而后那笔尖如同一只轻盈的蝴蝶,在纸上轻轻落下,开始勾勒出心中那幅关于“春神蒲公英”的美妙画卷。
在接下来的十天里,绣楼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魔力,整个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绣娘们彼此之间心存戒备,仿佛各自守护着自己的小天地,互不相扰。然而如今,她们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紧密地牵在了一起,常常凑在一处,热烈地讨论着各种针法的巧妙运用。李三娘更是如同换了一个人,她不再固执地坚守传统,而是主动拿出自己珍藏许久、视为珍宝的雪蚕丝,与巧云凑在一块,认真地商量着怎样才能绣出那“会飘动的柳絮”,仿佛那每一根雪蚕丝都承载着她们对创新的期待与热情。
而黄梅,此刻宛如一位真正的灵魂导师,每日穿梭在绣楼的各个角落。她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温和,仔细审视着每一位绣娘的作品,适时地给出建议,如同在黑暗中为她们点亮一盏盏明灯。但她又有着恰到好处的分寸,从不轻易干涉绣娘自己的创意,尊重着每个人独特的艺术表达,让绣娘们在自由的创作氛围中,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华。
终于,比赛的日子如期而至。十幅风格截然不同的绣屏,如同十位盛装的仙子,铺满了整个展示厅,每一幅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众人的品鉴。
巧云的“春神蒲公英”,可谓是匠心独运。她巧妙地将打籽绣与流苏完美结合,那一颗颗圆润的打籽绣,宛如蒲公英那的花球,而垂下的流苏,在微风轻轻拂过时,就好似蒲公英被吹散的绒毛,纷纷扬扬,如梦如幻,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灵动定格在了绣屏之上。
一位年轻绣娘的“夏神向日葵”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她大胆地采用明黄色丝线与金线相互交错,精心绣制出向日葵那灿烂的花朵。当阳光洒落在绣屏上时,那些交织的丝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反射出明亮的光斑,恰似夏日里向日葵迎着阳光绽放出的璀璨光芒,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而李三娘的“秋神枫叶”,无疑是最让人惊艳的那一幅。她突破了自己以往的风格,竟然将古老的宋代打籽绣与黄梅所传授的渐变色技法巧妙融合。绣屏上的枫叶,红得浓烈而深沉,那细腻的渐变色,让每一片枫叶都仿佛蕴含着生命的律动,仿佛轻轻一挤,便能滴出血来,将秋天的凄美与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棒了!”林婉柔穿梭在每幅绣屏前,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眼神中闪烁着惊喜与赞叹的光芒。她转过头,看向一旁的黄梅,由衷地感慨道,“黄梅,你这招太绝了!”
黄梅只是微微一笑,并未言语。她深知,真正卓越的管理并非是通过打压来树立权威,而是善于激发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能。当李三娘亲眼看到自己精心创作的“秋神枫叶”被安国公府选中,并且还获得了额外的赏银时,那张平日里总是紧绷着、写满了固执与坚守的脸上,终于缓缓绽放出了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真心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灿烂,仿佛在诉说着她对这次突破与成长的喜悦,也预示着绣楼未来充满希望与创新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