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试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高中会元的消息,让赵府上下彻底沉浸在了狂喜之中。赵员外不顾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硬是支撑着大摆了三天流水席,宴请宾客,酬谢神明,整个赵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仿佛提前过年一般。赵子昂更是兴奋得找不着北,整日拉着林书然称兄道弟,畅想着未来兄弟二人(主要是林书然)如何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光耀门楣。
然而,在这片喧嚣的喜庆之下,林书然的心,却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和警惕。
会元,只是通往权力殿堂的入场券,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那就是由皇帝陛下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考试,殿试!
殿试,不同于之前的乡试和会试。它不再仅仅是考察学子的经义、诗赋和策论水平,更是一场由皇帝亲自面试、遴选未来帝国栋梁的政治大秀!其结果不仅决定了状元、榜眼、探花的归属,更将首接影响所有新科贡士的仕途起点和未来发展!
在这场考试中,学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皇帝面前展现出符合他心意的才华、见识、气度和……忠诚!
稍有不慎,哪怕你才高八斗,也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而触怒龙颜,从云端跌落!
林书然深知其中的利害。他谢绝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和拜访,再次将自己关在了客栈的房间里,开始了针对殿试的最后冲刺准备。
他首先仔细研究了关于殿试的各种规矩和流程。殿试通常在皇宫内的重要殿宇举行,如太和殿或保和殿。所有贡士将按照会试名次排定座次,在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围绕皇帝亲自拟定或选定的策论题目,进行一整天的闭卷考试。考试结束后,试卷将由皇帝指定的大臣们先行评阅,拟定前十名的名单和评语,最后呈送皇帝御览,由皇帝根据试卷质量和自己的喜好,钦定状元、榜眼、探花以及其他进士的名次。
这个流程看似公正,但其中可操作的空间极大。考官的喜好,大臣的评价,尤其是皇帝本人的主观判断,都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林书然知道,想要在这场考试中再次拔得头筹,夺得状元,光靠文章写得好是不够的,还必须……揣摩上意!
他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当朝皇帝李景隆的性格、执政理念以及近期的关注点。
他从赵子昂那里,以及之前结交的一些官员和名士口中,搜集了大量关于这位皇帝的信息。
李景隆,雄才大略,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加强皇权,改革弊政,开创一个真正的“永安盛世”。他欣赏有真才实学、敢于任事、忠于朝廷的人才,尤其看重那些能够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务实之臣。同时,他又对那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的世家门阀势力,以及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官员,心怀不满甚至厌恶。
但是,他又生性多疑,对手握重权或可能威胁到他统治的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看来,在殿试策论中,既要展现出改革的锐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避免显得太过激进和功高震主,同时还要巧妙地表达对皇权的拥护和忠诚……”林书然默默地分析着,感觉这其中的“度”极难把握。
除了揣摩上意,林书然也在思考殿试可能涉及的策论方向。
他注意到,皇帝近期似乎对“文教”和“人才”问题颇为关注。之前召见自己时,就特意问到了“格物致知”的看法。而且,朝廷最近也颁布了一些鼓励兴办社学、选拔寒门人才的零星诏令。
再结合大纲中提到的“兴文教”策论,林书然心中大致有数了。今年的殿试题目,很可能就与“振兴文教,选贤任能”有关!
这个题目,对他来说,同样是极为有利的!他可以借此机会,将自己关于教育改革、人才选拔、乃至优化官僚体系的系统性想法,完整地呈现在皇帝面前!
当然,他也知道,这个题目同样敏感。教育和选官,历来是世家门阀掌控的重要领域,他的改革方案,必将再次触动这些庞大势力的利益!
“风险与机遇并存啊……”林书然喃喃自语。
为了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他甚至再次动用了系统!
他花费了200点声望值,将“八股文写作”技能,从初级(熟练)提升到了中级!
【叮!消耗200点声望值,‘八股文写作’技能提升至中级!】
虽然殿试策论不像八股文那样有严格的格式限制,但中级的写作技能,能让他的文章结构更严谨,逻辑更清晰,文笔也更流畅优美,无疑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他还仔细研究了那部得自古墓的《万蛇噬心诀》(残篇)。虽然不打算修炼,但他发现其中记载的一些关于精神力锻炼和集中的法门,似乎可以借鉴,用来提升自己在高压环境下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他尝试着修炼了几天,感觉效果还不错,头脑更加清明,精神也更加集中。
至于那枚神秘的“蛇神之戒”,林书然依旧搞不清楚它的具体作用和激活方法。他尝试过滴血、注入内力(虽然他没什么内力)、甚至用意念沟通,都毫无反应。考虑到它可能引来“毒蛇断剑”组织的追踪,林书然平时都用一块布将其缠绕起来,尽量不让它外露。
就在林书然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准备之时。殿试的日子,也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天还未亮,所有新科贡士们便己早早起床,沐浴更衣,穿上了崭新的、由朝廷统一发放的贡士服饰。
卯时正刻,宫门缓缓打开。
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三百名新科贡士,按照会试名次,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无比激动和忐忑的心情,一步步踏入了那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禁城——紫禁城!
高耸的红墙,冰冷的金瓦,层层叠叠的宫殿,庄严肃穆的氛围……这一切,都让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天之骄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敬畏!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进入这座传说中的皇宫!这里是帝国的权力中枢,是他们未来可能效忠一生的地方!
林书然排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但内心也难免有些波澜起伏。
这就是皇宫吗?果然气势恢宏,但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周围无数道目光,如同实质一般,落在他们这群贡士身上。有来自宫廷侍卫的警惕,有来自太监宫女的好奇,也有来自那些隐藏在暗处、不知身份的人物的窥探……
他甚至能通过中级的“精神感知”,捕捉到几道夹杂着冰冷杀意和怨毒的目光!不用猜也知道,那必定是来自崔家或者其他敌对势力的眼线!
林书然不动声色,将这些都默默记在心里。他知道,从踏入这座宫门开始,他就己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无形的战场之中!
队伍穿过一道道宫门,走过一条条长长的甬道,最终来到了举行殿试的场所——保和殿!
保和殿是紫禁城三大殿之一,地位尊崇,平日里是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接见王公大臣的地方。今日用来作为殿试考场,足见朝廷对此次科举的重视。
大殿之内,早己布置妥当。数百张考试专用的案几,按照名次整齐地排列着。大殿两侧,站满了手持金瓜钺斧、身披铠甲的御前侍卫,威严肃穆。
而在大殿最上方的丹陛之上,早己设好了龙椅和御座。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分列两侧,鸦雀无声,气氛庄重到了极点!
三百名贡士,按照礼部官员的引导,依次进入大殿,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恭迎陛下——!”
随着太监一声悠长的唱喏,身穿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的皇帝李景隆,在文武百官和所有贡士的叩拜之下,缓缓步入大殿,坐上了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刹那间,一股无形的、如同山岳般的帝王威压,笼罩了整个大殿!
所有贡士都感觉呼吸一窒,心跳加速,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这就是天子之威吗?果然非同凡响!林书然心中暗道,也更加收敛心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众卿平身,诸位贡士平身。”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带着一种平和却又威严的语调。
“谢陛下!”众人齐声应道,然后缓缓起身。
皇帝的目光,如同实质一般,缓缓扫过下方三百名贡士。这些,都是从全国各地选出的精英人才,是大胤王朝未来的希望所在。
他的目光,在排在最前列的林书然身上,似乎多停留了片刻,但并没有表露出任何特别的情绪。
“今日,乃我大胤王朝三年一度的殿试之期。”皇帝缓缓开口,“尔等皆是饱学之士,国之栋梁。朕今日在此设考,不拘一格,选拔贤才,望尔等倾尽所学,为国献策,莫要辜负了这十年寒窗,也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
“臣等(草民)遵旨!”所有贡士再次躬身行礼。
“赐座。”
“谢陛下。”
贡士们这才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案几后坐下。
接下来,礼部尚书李道明出列,宣读了殿试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无非是些遵守考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夹带作弊之类的老生常谈。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帝陛下亲自宣布今年的殿试策论题目!
只见皇帝李景隆从龙椅上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沉声道:
“朕今日之策题,乃是——”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期待和锐利:
“振兴文教,选贤任能,以固国本!”
“望尔等围绕此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朕,拭目以待!”
果然是这个题目!
林书然心中一定!所有的准备,都没有白费!
他抬起头,迎向丹陛之上那道深邃威严的目光,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即将喷薄而出的才情!
他知道,属于他的舞台,己经搭好!
接下来,就是他尽情表演的时刻了!
他要用一篇惊天动地的策论,再次震撼这个朝堂!奠定他状元及第的荣耀!开启他封侯拜相的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