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 第34章 文会交锋,舌战群儒

第34章 文会交锋,舌战群儒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670
更新时间:
2025-05-28

随着会试日期日益临近,京城的学术氛围也愈发浓厚。

各种规模的文会、诗会、讲经会层出不穷。这既是各地举子们交流学问、拓展人脉的平台,也是他们展示才华、博取名声的机会。

作为新科解元,林书然自然收到了雪片般的邀请。

他并没有全部拒绝,而是有选择地参加了一些由知名学者或德高望重的官员主持的、影响力较大的文会。

他需要保持一定的曝光度,回应那些质疑他的流言,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观察京城士林的动向,了解潜在的对手和盟友。

这一日,他应邀参加了由礼部尚书李道明主持的一场大型讲经文会。

李道明是当朝硕儒,也是本次会试的主考官之一,为人持重,学问渊博,在士林中声望极高。他主持的文会,几乎汇聚了京城所有等待参加会试的举子精英,以及不少朝中官员和名士。

文会设在礼部衙门的后花园“集贤苑”内,环境清幽雅致。

林书然一到场,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赞赏的、好奇的、嫉妒的、审视的……各种目光交织在一起。

不少寒门出身的举子主动上前见礼,表达敬佩之情。林书然都一一微笑回应,态度谦和。

而那些世家子弟,则大多冷眼旁观,或者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王景浩等几个在府学就与林书然有过节的家伙,更是脸色不善。

林书然对此视若无睹,径首走到礼部尚书李道明面前,恭敬地行礼:“学生赵子昂,拜见李尚书。”

李道明捋着胡须,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自然也听说了关于赵子昂的各种传闻和争议。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面对如此多复杂的目光,依旧从容镇定,这份心性就非同一般。

“呵呵,赵解元不必多礼。”李道明温和地笑道,“你的乡试策论,老夫也拜读过了,确实是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啊。今日文会,还望能多听听你的高见。”

“尚书大人谬赞了。学生今日是来学习的。”林书然谦逊道。

两人寒暄了几句,文会正式开始。

今日讲论的主题,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但也容易引发争论的儒学命题。

几位名士和官员率先发言,阐述了各自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大多围绕着程朱理学的观点展开,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天理的探求。

轮到年轻举子们发言时,气氛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王景浩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显然是有备而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核心观点依旧是维护传统,强调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理”,致知就是达到内心的“良知”。他的发言博得了不少世家子弟的喝彩。

接着,又有几位举子发言,观点大同小异。

终于,李道明将目光投向了林书然:“赵解元,你也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林书然身上。

林书然缓缓起身,先是对李尚书和各位前辈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诸位前辈、同仁,方才各位对‘格物致知’的阐述,都精辟深刻,令学生受益匪浅。不过,学生对于‘格物’二字,还有一点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道明饶有兴趣道:“但说无妨。”

林书然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有力:“学生以为,所谓‘格物’,不仅仅是穷究事物之‘理’,更重要的,是‘接触事物’,是‘实践检验’!”

此言一出,场中顿时一片哗然!

这简首是在公然挑战程朱理学“格物致理”的核心观点!

王景浩立刻跳了出来,厉声反驳:“赵子昂!你休得胡言!圣人教诲,格物便是要穷究天理,明心见性!岂是你说的什么‘接触事物’、‘实践检验’?这简首是……是歪理邪说!是对圣贤的亵渎!”

“就是!赵子昂,你懂不懂什么叫‘理’?万物皆有理,理存于心,何须实践?”

“我看你就是哗众取宠!想要标新立异!”

一群世家子弟纷纷附和,场面一度有些混乱。

李道明皱了皱眉,但没有立刻制止,他想看看这个赵子昂如何应对。

林书然面对围攻,却面不改色,反而露出一丝微笑:“呵呵,诸位稍安勿躁。小子并非否定‘穷理’,只是认为,‘理’并非仅仅存于心中,更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若不亲身接触,不去实践检验,如何能真正认识‘理’?如何能‘致知’?”

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譬如,我们谈论稼穑之事,若只知‘五谷轮回,顺天应时’之理,却从未亲手耕种,从未经历旱涝,又如何能真正懂得稼穑之艰辛,如何能提出利国利民的农桑之策?”

“再譬如,我们谈论兵法战阵,若只知‘兵者诡道,虚实奇正’之理,却从未上过战场,从未亲历生死,又如何能真正懂得用兵之精髓,如何能保家卫国,抵御外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林书然引用了一句他那个世界的名言(稍作修改以符合语境),掷地有声!

“所谓‘格物’,就是要走出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做!从实践中认识事物,总结规律,发现真理!如此,方能达到真正的‘致知’!而不是仅仅空谈心性,坐而论道!”

一番话,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他将儒家经典的“格物致知”,与实践、实证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更具能动性和实用性的解读!这对于习惯了空谈义理、脱离实际的大胤士林来说,无疑是石破天惊!

全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林书然这番“离经叛道”却又似乎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言论震惊了!

王景浩等人张口结舌,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的例子也无可辩驳,一时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而那些寒门出身的举子们,眼中则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林书然的这番话,无疑说出了他们这些更接近底层、更了解实际情况的读书人的心声!

坐在上首的李道明,眼中更是异彩连连!他看着场中那个侃侃而谈、思想锐利的年轻人,心中暗暗赞叹: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的见识,他的格局,己经远远超出了同辈,甚至……超越了许多朝中老臣!

“说得好!”李道明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抚掌赞道,“赵解元此番见解,虽然与传统略有不同,但言之有物,持之有故,发人深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言大妙!当引以为戒!”

连主考官之一的礼部尚书都公开表示赞赏,其他人自然不敢再有异议。

王景浩等人脸色铁青,只能恨恨地坐下。他们知道,这次交锋,他们又输了!而且输得更惨!

林书然不仅没有被他们的围攻吓倒,反而借此机会,再次展现了他超凡的学识和辩才,赢得了满堂喝彩,声望更隆!

文会结束后,许多之前持观望态度的官员和名士,都主动上前与林书然结交,言谈甚欢。一些有识之士,更是对他提出的“实践出真知”的观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与他深入探讨。

林书然知道,自己通过这次文会上的舌战群儒,不仅成功回击了敌人的挑衅,更重要的是,传播了自己的思想,吸引了一批潜在的盟友!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因此树立的敌人,恐怕也更多了。

那些思想僵化、固守传统的保守派,那些利益受损、害怕变革的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前方的道路,只会更加艰难!

但林书然毫无畏惧。

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他要让这个陈旧的帝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他要让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知道,一个来自底层的灵魂,也能爆发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