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校场战鼓如雷,旌旗猎猎。数万双眼睛聚焦于这场看似悬殊的军事演习。
宁远伯周奎指挥的一万京营精锐,如猛虎下山,带着碾压之势撞向林书然的五千“皇家青年近卫军”。
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然而,双方接触的瞬间,惊人一幕发生。
林书然的空心方阵在京营禁军的冲击下虽微微晃动,却如磐石屹立不倒。
外围长枪和拒马枪形成钢铁屏障,无数京营士兵被刺穿胸膛或掀翻在地,惨叫连连。
方阵内的“神机营”士兵在统一号令下,进行三段式轮番射击。
密集铳声如炒豆子响彻云霄,硝烟弥漫。
京营士兵如割麦般成片倒下,铠甲在火铳弹丸前不堪一击。
这种闻所未闻的攻击方式瞬间将京营禁军打懵。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诡异致命的武器和冷静高效的杀戮。
前排倒下,后排补上,却仍面对冰冷长枪和呼啸弹丸。
仅一炷香时间,周奎的一万精锐在方阵前撞得头破血流,损失近两千人,而林书然的新军伤亡不足百人。
观礼台上的皇帝李景隆及文武百官惊得站起,难以置信。
杨松、崔敬的幸灾乐祸化为震惊和恐惧。
“这……这是什么妖法?!”周奎气得语无伦次。
他下令从两侧迂回攻击方阵侧翼。
林书然早料到其意图,令旗一挥。
方阵两侧,王武和赵子昂的精锐骑兵如匕首杀出,凿入京营禁军侧翼。
火铳兵调整射击方向,与骑兵形成交叉火力。
京营侧翼大乱,周奎指挥失灵,如陷泥潭的巨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军队被屠戮。
林书然站在指挥台,神情冷静,目光锐利,每一次挥旗都掌控全局。
宗师级“军事谋略”和中级“沙盘推演”让战场如棋盘清晰可见,敌人动向和破绽无处遁形。
他如技艺高超的棋手,将五千新军运用到极致,将周奎一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
演习结束钟声敲响。
周奎一万精锐损失过半,剩余士兵吓破胆,无斗志。
林书然的新军伤亡不足三百。
这场悬殊较量以近乎碾压的方式结束。
皇家校场陷入死寂,所有人以看怪物的眼神注视神情平静的林书然。
“好——!”皇帝李景隆率先回神,猛拍龙椅扶手,发出震天喝彩。
“好一个皇家青年近卫军!好一个忠勇侯林书然!朕今日才见识何为用兵如神,何为百战精锐!”
皇帝的赞美引爆全场。
“侯爷威武!”
“新军威武!”
“大胤威武!”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
质疑林书然的官员和将领纷纷上前祝贺和敬佩。
杨松、崔敬面如土灰,仓皇离去。他们又一次惨败,且输得更彻底。
林书然不仅文治无人能及,武功也展现出让沙场宿将汗颜的妖孽之才。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深孚民心、圣眷正隆的年轻人,他们如何抗衡?
无力感和绝望涌上心头。
军事演习的成功让林书然声望达到巅峰,为全国推行“整军经武”扫清障碍。
皇帝当即下旨,任命林书然为“京营戎政总参赞”,全权负责京营及全国军队的训练改革和装备改良。
林书然肩上的担子更重,但心中充满豪情和自信。
他要为大胤锻造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然而,就在他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声望如日中天之时,一场更凶险诡异的危机悄然逼近。
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未因失败而善罢甘休,如受伤毒蛇,舔舐伤口后更加阴狠致命。
杨松等保守派在正面交锋惨败后,意识到通过正常政治手段扳倒林书然几无可能。
他们将目光投向更黑暗肮脏的角落,决定用更首接血腥的方式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与此同时,林书然凭借高级“精神感知”,察觉到京城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寻常杀气。
他让王武和赵子昂加强侯府戒备,自己时刻保持警惕。
他甚至暗中调查与他在江南交锋的神秘组织“断剑盟”,总觉得其与京城某些势力有千丝万缕联系,或是某些大人物豢养的秘密力量。
京城上空乌云密布。
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林书然知道,他要面对的不只是朝堂明枪暗箭,还有江湖血雨腥风。
宏图伟业之路,注定不平坦。
内外双线,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