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十六岁了,虽然他看起来个头比较小,陈青峰一开始以为狐狸还在上初中。
可实际上他这个年纪在队上得参加劳动,得算工分了。
另外石头泥鳅还有黑妮儿几个孩子也不方便跟陈青峰落户在矿上。
很简单,矿上是工人编制,吃饭都是凭票供应,单是增加几个孩子的口粮,矿上的人肯定就不答应,因为粮票的数目是有限的,你家多吃一口,别人家就得少吃一口。所以眼看争取无望,陈青峰就让几个孩子落户在了村上。
当然村子里也不可能为这三个孩子多分几亩自留地,或者宅基地。
所以这个磨坊也算是解决孩子们的吃饭问题。
因为不要钱,一开始只有本村的人知道,可是几天的功夫,消息就传遍了周围的十里八乡。
这几年农民的生活也开始改善了。
以前一年到头,只有过年的时候可能才能吃口细粮。
当然,连续几年粮食丰收,家家户户也不再天天三顿饭吃粗粮了。
所以陈青峰的磨坊生意格外的好。
但所谓的生意好,只是赔本赚吆喝。
毕竟矿上的电还是要陈青峰给钱的,给村民留下的只有一些麦麸等粮食加工的剩余产品。
不过陈青峰知道,只要再等上一年,国家就会放开村里村民养猪的政策,到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两口大肥猪,等着过年杀了吃肉。
那时候,他的这些谷糠麦麸就成为了喂猪的好东西了。
不过陈青峰也不能眼看着这些东西就这么堆放着。
总得想点其他的办法。
他首先盯上的就是矿山周边采空区形成的那些湖泊周边生活着的养鸭人。
这些养鸭人其实是半流浪的状态。
在西峰矿紧挨着的另外一个县就叫鸭泽县。
顾名思义那里,是以前春秋战国时期传下来的地名。据说当初那里是一片沼泽野鸭成群。
所以就起名为鸭泽。
本地是有养鸭传统的。
但养鸭这东西有点像放牧,赶着鸭子一路寻找水草,然后就在本地生活一段时间。
赶鸭人一切的生活来源都是用鸭蛋换的。
等到这片水草里的小鱼小虾,还有其他的东西吃的差不多了,赶鸭人就赶着鸭群赶往下一处地点。
周而复始的在周边的区域活动。
前几年政策看得紧,这几年放松了,鸭子是唯一不在计划内供应的肉食和蛋类。
所以养鸭的人不在少数。
这几天泥鳅石头还有黑妞他们都陆续去学校报到了。
狐狸则骑着陈青峰的自行车,按照陈青峰给出来的思路满矿区的寻找这些赶鸭人。
大叔换麦麸吗?
“麦麸,你想咋换!”
“两个鸭蛋换一斤,我这儿有五十斤麦麸,您看着要多少啊?咱换多少!”
养鸭子的赶鸭人想了想,然后把身上背着的竹子编成的简易窝棚放在了地上。
这个棚子呈梯形的形状,全都是竹子编成,可以防雨,放下来就是一顶小帐篷。这年头还没有便携式的帐篷,整个棚子移动的时候可以挑在肩上,两边还可以挂上扁担之类的东西,装着锅碗瓢盆。
不过这东西几十年之后也许新鲜,可现在随处可见。
“换啊,这几天我本来不想动,但是前面那个池塘空了,我说小同志,你多久来一趟啊!”
“大叔,我们家在前面那个村开了个磨坊,这波周围都是乡里乡亲的,帮人家磨点面磨点米,也不好意思收人家的钱,可是老这么干也没有迹象,所以就想着能不能换点鸭蛋!”
“有磨坊了,那感情好,以后我就不用赶着鸭子到处跑了,行,你这一袋五十斤我全要了,等过几天我再要再去找你!”
“行,大叔,那我就找您换一百个鸭蛋!”
于是双方交换的都很乐意,一个高高兴兴的拿着鸭蛋,另一个则兴奋的把一麻袋麦麸换到了自己的背篓里。
这笔交易大家都省事,而且都不用花钱。
陈青峰估算过,麦麸这东西按照现在农村的流通价格大概是一毛钱一斤。
而两个鸭蛋的价格大概是一毛五毛左右。
不过陈青峰的生意经可不是这么算的。
如果把鸭蛋加工一下腌成咸鸭蛋的话,大概能卖一毛钱一个。
这样一来就比较划算了。
当然哪怕是不加工首接卖鸭蛋的价格,陈青峰也能获利。
一斤麦麸,它起码能从换鸭蛋的生意里赚到一毛钱。
因为麦麸几乎就是白来的。
狐狸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做生意就这么顺利。
回去的时候他都不舍得骑着车,而是小心翼翼的推着车往家里赶。
等到了家之后,他把每一个鸭蛋拿出来仔细的擦干净,然后放在了筐里。
接着他不辞辛劳的又扛起两麻袋的麦麸,一共一百斤,然后骑上车又跑出去了。
上午村里的人都在地里干活,一首在地里吃完午饭,下午才陆续有人来磨坊这边。
所以下午的时候天气又热,狐狸也就不离开磨坊这边了,帮着老乡磨粮食。
机器一开,一袋谷子很快就打成了白面。
然后麦麸从另一个口流了出来,装进麻袋捆扎好放进了库房里。
“孩子,这是大娘家打的白面,你自己留点!”
“不行大娘,你把麦麸给我们留下来就行了!”
“唉呀,这麦麸不值钱,卖到供销社也就一分钱一斤,现在像你们这么实诚的孩子不多了!”
“大娘不要紧,我大哥说了开这个磨坊,一来是给我们兄弟几个找个营生干,二来也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事不留名,您以后家里要有什么用得上的首接说一声,我这儿要是不忙的话就帮您看看……”
“哎,这孩子!”
晚上陈青峰从食堂打了点菜,还有干粮之类的,这个月他粮票还应付的过来,打的都是细粮,可是当初从海金带回来的粮票还没有用完。
从矿上出来陈青峰,就看到了狐狸骑着自行车等他。
陈青峰接过自行车,狐狸坐在了后座上。
然后两个人一路走一路聊。
“我这馒头在饭盒里还热着呢,你在路上要是饿了先吃一个!”
“哥,今天换了好多鸭蛋,晚上咱们吃鸭蛋煎饼吧,村上的大娘给我留了一点白面!”
“是人家留的,不是你主动要的吧!”
“哥,我记着你的话呢,咱就是学雷锋的,不能要别人的!”
“那行,狐狸,你记着,现在咱们是在做好事,这年头做生意也不安稳,所以咱们得计划着来,哥这几天在研究酿酒,要是咱们的魔法,什么时候能把那些麦麸酿成酒,那以后你们几个的学费,生活费,还有吃穿都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