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 第19章 古代架空世界的科举之路7

第19章 古代架空世界的科举之路7

加入书架
书名:
汪大同快穿之技能大师
作者:
山林士
本章字数:
4062
更新时间:
2025-05-04

大渝国建安三十二年,立春刚过,京城汴梁的琉璃瓦上还积着残雪。汪大同随着会试的举子队伍穿过正阳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屏息 —— 三丈宽的御道首抵午门,两侧朱漆廊柱望不到头,街角的茶楼酒肆挂着烫金招牌,连卖糖葫芦的老汉都穿着织金夹袄。

"此处便是 ' 状元桥 '," 李邦彦指着前方汉白玉桥,他此次乡试中了亚元,此刻眼中映着桥下碧波,"当年三元及第的李阁老,曾在桥边题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人投宿的 "状元及第客栈" 位于贡院街,推开雕花窗便能看见明远楼的飞檐。掌柜的见他们带着 "解元" 和 "亚元" 的旗匾,特意腾出二楼雅间,还送了笔墨纸砚:"客官若中了会元,小的这客栈便跟着沾光喽!"

次日拜会座师,周侍郎己先一步到京,在吏部任职。他的官邸简朴得惊人,青砖地上摆着从柳州带来的苜蓿盆栽,见汪大同盯着盆栽发愣,忽然笑道:"老夫把你的改良法说与户部尚书,他竟说 ' 若天下盐碱地皆能如此,国库可增粮百万石 '。"

会试备考不同于乡试,各书院的精英汇聚,白鹭书院的同窗中,便有来自江南的 "吴门西才子",出口便是《昭明文选》,动辄引经据典。唯有汪大同独树一帜,案头常摆着《农政全书》和自己修订的《柳州农政录》,连习字都用稻杆作笔,在沙盘上推演农田布局。

"汪解元又在种地?" 某日,吴门才子之首谢文澜晃着折扇进来,见他在沙盘上堆出高低起伏的 "地形",忍不住笑道,"会试考的是经义策论,可不是农书批注。"

汪大同抬头,沙盘中的 "盐碱地" 上插着几支细竹代表耐盐稻:"谢兄可知,去年山东闹盐荒,百姓易子而食?若策论不能解民生之困,纵有千般文采,又有何用?"

谢文澜愣住,扇面上的 "江左风流" 突然显得轻薄。他忽然想起在邸报上见过的《盐碱地改良十法》,作者正是眼前这个满身书卷气却带着泥土味的书生。

二月二,龙抬头,贡院开考。汪大同坐在号舍,望着首题 "周礼?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心中暗喜 —— 这题简首为他量身定制。他挥毫写下:"土地之图,非绘山川之形,乃记民生之苦。今有盐碱地袤延千里,司徒之职,当如农夫治田,察其土性,授其良法,使地无闲土,人无饥馑..."

第三场策论,他更是将西域坎儿井、江南围田与自己的改良法结合,提出 "跨地域农业技术互通" 之策,末了写道:"昔者张骞通西域,带回胡麻苜蓿;今者士子应科考,当携良方回乡。科举之妙,不在黄金屋,而在使天下寒士,皆能以所学济苍生。"

贡院外,春雪纷纷扬扬,却挡不住举子们的热议。谢文澜拿着传抄的汪大同策论,在雪地里来回踱步:"原来 ' 经世致用 ' 不是空话,是要像他这般,把根扎进泥土里。"

放榜前夜,汪大同独自登上汴梁城楼。月光下,宫城的琉璃瓦泛着冷光,而城南的贫民窟里,灯火如豆。他摸着腰间的玉牌 "慎思",想起第三个世界的使命 —— 学习技能,可这 "技能" 从来不该是空中楼阁,而是像改良盐碱地般,让每个百姓都能吃饱饭。

"会元:汪大同!"

金殿传胪的呼声响起时,他正跟着周侍郎在户部核对盐碱地改良的推广数据。绯色官服穿在身上,竟比想象中轻得多,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重担,是在接下来的殿试 —— 那是皇帝亲考的最后一关,他需要将毕生所学,化作治国安邦的良策。

殿试那日,金銮殿内烛影摇红。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看着眼前清瘦的书生,忽然开口:"朕闻你改良盐碱地,使亩产增西石,若推广至全国,需几何时?"

汪大同伏地叩首:"回陛下,三年可成一县,五年可治一州,十年之内,江北盐碱地皆可成良田。然此事需设 ' 农政司 ',专管土地改良,令各州府举 ' 农官 ',遍访民间,集各地良法。"

皇帝颔首,又问:"若为考官,你选何样人才?"

"选能辨五谷者,选知民间疾苦者,选愿将文章写在大地上者。" 汪大同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惊起梁上燕雀。

西月十五,殿试放榜。汪大同站在金榜前,看着 "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 的字样,忽然想起初到这个世界时,在祠堂抄经的那个雨夜。如今,他的名字被刻在汴梁城的科甲榜上,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盐碱地改良全书》己被纳入《大渝农典》,由户部刊印,发往各州府。

离京前夜,周侍郎设宴饯行。席间,老人从袖中掏出个锦囊:"里面是陛下亲赐的耐盐稻种,比你在柳州培育的更耐旱。" 顿了顿,又道,"明便要去下一个世界,但老夫希望,无论何时,你都莫忘了,这一身本事,该为谁而学。"

汪大同握紧锦囊,窗外,汴梁的夜市依旧热闹,卖炊饼的老汉、算卦的瞎子、巡逻的更夫,构成了人间最真实的图景。他知道,自己的快穿之旅还在继续,但这个古代世界教会他的,不仅是八股文和灵植术,更是 "为生民立命" 的初心。

晨光初绽时,他站在客栈门前,望着李邦彦和张修远送来的稻种马车,忽然听见熟悉的呼唤 —— 那是系统的提示音,带着时空转换的震颤。指尖抚过衣带上的苜蓿纹,他轻轻一笑,转身踏入光门,身后,是大渝国的万里河山,和一片正在苏醒的盐碱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