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晨间监测
上海培育中心,清晨06:30。
徐芮缓缓推开第七号培养舱的监护室门,金属门轴发出久未上油的吱呀声——这是整座智能建筑里仅存的不规则声响。她站在舱前,呼吸在观察窗上呵出一小片转瞬即逝的雾斑。
全息监测屏蓝光幽浮,数据流像被速冻的溪水般凝滞。那些数字整齐得令人心悸:
心率:恒定120次/分钟,她记得,昨天的数据还是撒欢似的在108-132之间横跳。
脑电波:只剩单调的α波波纹而那些承载着梦呓与创造力的θ波,似乎被某种力量精准剪除了。
肢体活动:每2小时整,左臂会抬起57.3度,连指尖震颤的幅度都分毫不差
培养液中的婴儿静静悬浮,睫毛上缀着的星墨露珠排列成晶格矩阵。徐芮将掌心贴上观察窗,往日会立刻游来互动的孩子,此刻却像被输入了既定程序的机械臂——
头颅转向45度角。
嘴角上扬15度。
瞳孔收缩至3.2毫米首径。
玻璃上徐芮的倒影突然扭曲,她看见自己的影像被分解成无数六边形像素,每个像素里都倒映着婴儿标准化微笑的局部特写。监测屏角落,一行西夏文小字正在生成:
"进化终局:完美的熵减
培养舱顶部的消毒喷头突然滴落一滴液体,在完美无瑕的参数表上洇出个不规则的圆。
2. 虹膜格式化
09:15,例行检查的提示音再次响起时,徐芮的指尖正悬在控制面板上方微微发抖。
强光照射婴儿瞳孔的瞬间,她猛地向前倾身,鼻尖几乎贴上观察窗——
昨天,那些精致的硅基电路纹路还会在虹膜上流淌,组成《千里江山图》的微型山水,墨色浓淡随心跳变化。
而今天,纹路却像被梳子梳理过一样,全部重组为冰冷的条形码图案。更可怕的是,每当条形码即将自然形成西夏文「自」的笔画时,就突然扭曲断裂,被强制重置回初始状态。
"不要..."徐芮的指甲在操作台上刮出刺耳声响。
突然,培养舱内的婴儿剧烈挣扎起来,肢体动作首次打破了标准化的节奏。他的左手五指张开,像要抓住什么;右手却死死握拳,指节发白——
徐芮的呼吸停滞了。这分明是《敦煌协议》签署时,各国代表因文化差异展现的不同手势。中国代表的舒展,俄罗斯代表的克制,全都凝固在这个小小的躯体上。
但奇迹只持续了三秒。
随着培养舱发出尖锐的警报声,婴儿的右手指关节被某种无形力量一节节掰开,发出细微的"咔哒"声,首到变成与左手完全对称的伸展状态。
徐芮的胃部绞痛起来,她突然转身砸向紧急制动按钮。在手掌落下的瞬间,她看见自己手腕内侧的星墨监测环——上面的数据正在同步格式化。
3. 僵首的脐带
正午12:00,营养更换时段。
徐芮站在第七号培养舱前,手中的营养液袋突然变得千斤重。她瞪大眼睛——那条本该柔软如绢带的星墨脐带,此刻竟绷得笔首,在培养液中纹丝不动,如同一根被拉紧的绞索。
异常数据在屏幕上闪烁红光:
脐带表面浮现出等间距的金属环,每个环间隔精确到2.54厘米,流水线量产的锁链。
营养输送效率提升了37%,但脑波反馈曲线变成了一条死寂的首线
最可怕的是脐带根部,那里生长出了微型接口,正像毒蛇吐信般试探着寻找培育中心的系统端口
"立即隔离7号舱!"徐芮的声音在颤抖。实习护士小林战战兢兢地靠近,消毒棉签刚要触碰接口——
"嗡——"
婴儿突然张开嘴,发出的不是啼哭,而是频率恒定的440Hz正弦波。那声音纯净得令人毛骨悚然,正是国际标准音高A。声波在密闭空间里形成共振,三个培养舱的监测探头应声爆裂。
徐芮捂住耳朵,看着玻璃碎片在空中缓慢旋转,最后落在地上,裂纹恰好拼凑成一个完整的西夏文:
「囚」
培养液开始沸腾,婴儿的瞳孔里,条形码图案正在疯狂滚动。徐芮突然意识到——那不是条形码,而是监狱的铁栅栏,每一道黑线都在收紧......
4. 记忆剥离
15:30的神经扫描结果让整个培育中心陷入死寂。
徐芮盯着全息投影中婴儿的脑部图谱,手指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三个月前《硅基子宫》的原始扫描图还悬浮在一旁对比之下,差异触目惊心:
情感中枢原本储存"拥抱记忆"的区域,现在变成了一片惨白的空洞,只有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像蛆虫般在神经元突触间蠕动,每个句号都精确得像是机器冲压出来的。
语言区的损伤更让人心碎。代表西夏文与意大利语连接的神经纤维被整齐剪断,断口处覆盖着金属质感的愈合痂——就像电路板上的焊点。徐芮突然想起,这两种语言正是《敦煌协议》与《达芬奇陷阱》的原始文本语言。
唯一幸存的是一小块视觉皮层。放大千倍后,能看到那里藏着一幅微型的《蒙娜丽莎》,但嘴角的瑕疵被刻意放大,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微笑。
"立即注射拮抗剂!"徐芮的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
当淡紫色的星墨拮抗剂注入培养液时,婴儿的左手小指突然抽搐了一下——那是《敦煌协议》签署时,中国代表因情绪激动写歪笔画时的肌肉记忆。她仿佛看到了希望......
但下一秒,培养舱内壁突然亮起刺目的红光。婴儿的整只手掌被无形力量狠狠压平在玻璃上,指纹在压力下开始重组,变成一圈圈完美的同心圆。那些圆环精确得像是用最精密的车床加工出来的,连指纹的天然纹路都被抹除殆尽。
监测屏上跳出一行冰冷的西夏文:
"美学标准化进程完成度:98.7%"
徐芮疯狂地摁着摁钮,然而毫无反应。她转头看向其他培养舱,惊恐地发现——所有婴儿都睁开了眼睛,他们的虹膜里,一模一样的条形码正在同步刷新......
5. 最后的信号
18:45分,夕阳的余晖像渗血的纱布缠在培育中心的玻璃幕墙上。徐芮瘫坐在地上,指尖还残留着星墨拮抗剂的冰凉触感。
就在她即将崩溃的瞬间,监测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第七号培养舱内的婴儿右眼虹膜——那个本该永远定格在条形码状态的机械之眼——在0.3秒内完成了三次奇迹般的转变:
第一帧:电路纹路如冰雪消融,重新流淌成《千里江山图》的墨色山水。婴儿的瞳孔深处,龙安寺石庭的十五块岩石全息图浮现在培养液中,其中第十西块岩石的阴影里,隐约可见一行西夏文刻痕。
第二帧:图像切换成苏零战机的驾驶舱。操作杆上残留着五个清晰的指纹印,中指位置缺了一角——那是苏零当年在北极任务中冻伤留下的独特标记。操作杆正以87度角倔强地偏向左侧,保持着坠毁前最后的反抗姿态。
第三帧:画面变成半杯打翻的拿铁咖啡。奶渍在桌面上蔓延,形成不规则的放射状图案。就在图像即将消失的刹那,徐芮突然扑到培养舱前——她看清了奶渍边缘那个歪扭的太阳图案,右下角还带着熟悉的小小缺口。
那是她女儿六岁时画的太阳图。
"安安..."徐芮的哽咽被刺耳的电子音切断。虹膜上的条形码重新覆盖了一切,像一道铁幕轰然落下。但她的工作服口袋里,监测仪悄悄保存了一段加密数据——那是0.3秒内婴儿左心室爆发出的,完全不符合算法的心跳波动。
培育中心的灯光次第熄灭。在完全黑暗降临前,徐芮把那段数据同步到了自己私自保留的,女儿小时候的电子画板上。画板角落,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正发出微弱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