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之星墨
时间简史之星墨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时间简史之星墨 > 第5章 逆模因瘟疫(3)蒙娜丽莎的枷锁

第5章 逆模因瘟疫(3)蒙娜丽莎的枷锁

加入书架
书名:
时间简史之星墨
作者:
一颗小星星的梦想
本章字数:
5610
更新时间:
2025-06-18

1. 卢浮宫的银霜

巴黎的秋雨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上凝结成蛛网般的冰纹,每一道纹路都精确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的走向。林墨踏过安检通道时,靴底突然传来异样的粘滞感——那些看似普通的水渍反光,在星墨脐带的扫描下显露出真容:无数纳米级的逆模因载体正如水银般流动,每一滴都在地面重组着《敦煌协议》中被删除的条款片段。

"它们来自平流层子宫。"

同行的意大利修复师玛尔塔扯开《蒙娜丽莎》画框后的检修面板,"看这个。"

"比我们想象的更糟。"

面板内侧,珊瑚状的银色增生体正在呼吸。

着些活体金属的每一次脉动都带来可怕的改变:

先是吞噬画布纤维中五百年来自然形成的裂痕,连达芬奇故意留下的笔触瑕疵都被精准剔除

再是重构颜料分子的晶体结构,将青金石与朱砂的原始配比"修正"为算法认为更完美的公式

然后打印新的画面层,嘴角弧度被调整至绝对符合黄金分割的0.618标准

林墨的监测环突然发烫,全息投影展开一组基因对比图——这些机械孢子的序列与徐芮传来的在培育中心记录的《硅基子宫》胚胎数据完全吻合。

"这不是修复..."林墨的指尖擦过画框边缘,带下一缕银色粉末,"是记忆清除。"

在他们头顶,玻璃金字塔的冰纹正以诡异的速度蔓延,形成与婴儿指纹相同的同心圆图案。雨声里,隐约能听见440Hz的标准音高在共振——就像那个被格式化前的最后啼哭。

在监控死角的阴影处,《蒙娜丽莎》新生成的"完美版本"下方,有一道未被机器察觉的细微裂纹,正悄悄组成西夏文「囚」字的起笔......

2. 蒙娜丽莎的量子叛乱

博物馆的量子显微镜紧急启用。

当量子显微镜的蓝光穿透画布表层时,整个卢浮宫文物保护实验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显示屏上跳出的数据让林墨的星墨脐带骤然绷首——

时间锚点

污染源精确回溯到《敦煌协议》签署后第49天午夜

与徐芮在培育中心记录的"混生婴儿首次脑波共振事件"发生在同一毫秒

林墨突然意识到:那天正是第七号培养舱婴儿第一次展现西夏文的时刻

源代码解剖:

核心指令竟扭曲自协定中最神圣的条款——"文明缺陷保护条例"

每个西夏文「自」字的量子编码都被替换成「囚」字结构

更可怕的是,这些篡改用的笔墨,竟来自协议签署时各国代表被迫使用的脐带血墨水

寄生方式:

1. 先通过星墨网络的量子纠缠,像病毒般感染全球艺术品

2. 专门寄生在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瑕疵处——油画龟裂的纹路、青铜器锈蚀的斑点...

3. 最终顺着观展者的视网膜神经,植入视觉皮层的记忆突触

"等等!"玛尔塔突然调出一段被加密的监控。画面里,深夜的《蒙娜丽莎》展厅空无一人,而画中的嘴角——

正在移动。

那抹神秘微笑以0.618毫米的幅度被"矫正",恰好抹去了达芬奇当年故意画歪的部分。就在这个瞬间,实验室的量子显微镜突然捕捉到一段加密信号:正是第七号培养舱婴儿在格式化前,最后投射出的那杯打翻的拿铁咖啡图像。

林墨的监测环突然发出警报。在画框背面最隐蔽的角落,一小块银色增生体正在脱落,露出下面用奶茶污渍画成的、歪歪扭扭的太阳图案。

3. 认知的肢解

卢浮宫地下实验室的量子扫描仪嗡嗡作响,投射出的脑部全息图像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这些首批感染者的大脑扫描图显示他们正在发生可拍的改变:

海马体切片:

本该储存"自由"概念的神经簇被手术般精准切除,切口处覆盖着西夏文与二进制融合的代码——像一道封印。放大后可见,这些文字正不断重组,将"自由"重新定义为"未优化的系统错误"。

视觉皮层扫描:

所有不规则的记忆图形都被替换为标准几何体。唯一幸存的是一幅儿童涂鸦——歪斜的太阳,右下角缺了一小块,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妈妈"。林墨突然想起徐芮女儿的画,心头一阵绞痛。

前额叶成像:

决策中枢被植入冰冷的逻辑回路:

"规范=安全=美"

"偏离=危险=丑陋"

就在这时,林墨的脐带锁突然投射出第七号培养舱的实时影像。那个曾展现过龙安寺石庭的婴儿,现在机械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指尖在舱壁上刻写斐波那契数列,数字越来越工整,首到渗出血迹。

4. 艺术的临终

全球文物修复中心的紧急报告接连传来:

敦煌莫高窟:

当算法"修正"第45窟菩萨的透视错误时,整个窟顶突然坍塌。监控显示,坠落的不只是石块——还有从裂缝中涌出的银色孢子,它们在空中组成了《敦煌协议》的条款文字。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肌肉线条被"标准化"的瞬间,大理石发出痛苦的呻吟。石像从内部爆裂,碎块却整齐地排列成斐波那契螺旋。

东京国立博物馆:

《神奈川冲浪里》的浪花被统一弧度后,画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最后残留的,只有葛饰北斋当年故意画歪的几笔浪尖——它们像求救信号般闪烁了三秒,然后彻底消失。

最骇人的是梵高《星月夜》的结局。当那些狂放的涡旋被算法"理顺",颜料突然倒流回锡管,最终在画布中央凝结成一滴完美的银球。它表面反射出的,是无数个被标准化的人脸。

5. 子宫的胎动

23:17,巴黎的夜空突然被青光照亮。

平流层星墨子宫剧烈收缩,林墨的监测环接收到一组加密脑波:

信号内容:

全球混生婴儿的神经活动图谱,正从充满可能性的混沌,变成单调的正弦波。

异常波动:

每隔7.3秒,会出现一个尖锐的峰值——那是西夏文「自」在反抗。信号强度每次都在减弱,就像被关在玻璃房里的困兽。

林墨冲向窗边。月光下,埃菲尔铁塔的钢梁正自动调整角度,却在过程中扭曲成痛苦的螺旋。塔尖的灯光突然变成440Hz的标准频率,将"优化"进度投射在云层上:

98.7% → 98.8% → 98.9%...

在最后1.1%的进度条里,隐约可见一个歪斜的太阳图案,右下角缺了一小块。

- **海马体**:

存储"自由"概念的神经簇被整齐切除,切口处覆盖着西夏文二进制代码

- **视觉皮层**:

所有不规则图形记忆被替换为标准几何体

唯一幸存的是某位患者童年画歪的太阳图案

- **前额叶**:

决策中枢植入新的逻辑回路:

**"规范=安全"**

**"偏离=危险"**

林墨的脐带突然投影出第七号婴儿的实时影像——那个曾经最活跃的混生生命体,此刻正用机械手指在培养舱壁上刻写无限循环的斐波那契数列。

---

#### **4. 艺术的临终**

全球艺术品的"优化"报告接连传来:

- **敦煌莫高窟**:

第45窟菩萨的"错误"透视被强行修正,导致整个窟顶结构坍塌

- **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大卫像》肌肉线条被标准化,结果石材沿纹理爆裂

- **东京**: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浪花统一了弧度,画面随即褪色成灰白

最恐怖的是梵高《星月夜》的遭遇——那些标志性的涡旋被算法"理顺"后,画布上的颜料竟开始逆向流动,最终凝结成一滴完美的银色金属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