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周围人的手机里抖音的提示音此起彼伏,#中医熬药像拍古装剧#的话题瞬间在同城热搜上蹿升。一群戴着红帽子的老年大学摄影团也被吸引了过来,他们举着长枪短炮般的摄影器材,对着郑辰和他的熬药现场猛拍。其中有个大爷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小伙子,给咱讲讲为啥非得用砂锅熬药呀?”
“问得好!”郑辰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耐心地解释道,“砂锅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它传热特别均匀,而且不会和药材发生化学反应。您看这熬了两个时辰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他说着,举起药罐,琥珀色的汤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是用铁锅熬,黄芪里的黄酮类成分一遇到铁,药效可就大打折扣了。”
人群里突然有人起哄:“郑大夫,能不能现场找个人试药呀?让大家看看你这‘古法熬药’到底有没有用。”王建国也跟着冷笑一声,附和道:“对,让大家看看你这所谓的古法,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
郑辰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后落在了角落里一位拄着拐杖的大妈身上。他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阿姨,您是不是总觉得手脚发凉呀?”大妈听到这话,惊讶地点了点头,说道:“神了!西医说我这是末梢循环不好,吃了不少药,也没见有啥效果。”
“您这是阳虚寒凝。”郑辰一边说着,一边把熬好的汤药倒出半碗,递给大妈,“这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温经通阳的功效,您先喝半碗试试,要是半小时后觉得身上暖乎了,就说明这药熬对了。”
大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那粗瓷碗,轻轻地抿了一口。周围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大妈,连王建国也忍不住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这所谓的古法熬药到底有没有效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五分钟后,大妈的眼睛突然一亮,惊喜地说道:“哎!肚子里就像揣了个小火炉似的,真的暖和起来了!”
大妈的话音刚落,人群顿时炸开了锅。老张兴奋地把灭火器往地上一扔,大声说道:“好家伙!早知道这熬药还有这么神奇的门道,我也得跟我老伴儿好好学两手!”
夕阳渐渐西下,天边染上了绚丽的晚霞,三个砂锅里的药汤也见底了。郑辰开始收拾起灶台,这时他才发现手机上有十几条未读消息。他随手点开一条,发现是来自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郑大夫好手段,但有些秘密,可不是熬药能熬出来的。」短信还附上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显示全自动煎药机的生产厂家正是恒瑞医药旗下的子公司。
郑辰还没来得及细想,苏璃就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气喘吁吁地说道:“郑辰,院长让你马上到办公室去!网上有人举报,说你在医院搞封建迷信......”苏璃的话还没说完,王建国的笑声就从背后传来:“我就说,这种旁门左道迟早要出事。”
郑辰抬起头,望着天边如火焰般绚烂的晚霞,默默地把那条威胁短信删掉。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药渣,那药渣与腊梅香混合在一起,钻进了他的鼻腔。他心里明白,这场看似简单的关于中药的“行为艺术”,己经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在暗处,正有一双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场更加严峻的挑战或许正在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