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顾随风看到孔熙写废的褚朝那些事儿看出来的。
孔熙的确是有大才。
但真的写通俗演义模式的话本,还真的难住了他。
斟酌了两天,写出一章,便被他揉搓了。
顾随风捡起来看到,差点笑岔气。
这写的话本,怎么和奏折一般。
果然,能煽情的人,那是本身就能煽情的。
比如叶上秋,有顾随风的故事架构,人家写出来的,比他讲出来的都煽情的多。
这就是天赋。
好在于杜松是在写凡人修仙的话本,只需要按照构架,写的简单明了就算成功了。
于杜松经过了顾随风的教导,才掌握了话本的基础技巧。
孔熙倒是不耻下问,问了顾随风许多怎么写出通俗易懂的历史。
顾随风就按照明朝那些事儿,开始一点点给孔熙分析。
孔熙到底是聪明的人,基础在那里摆着呢。
让顾随风连番轰炸了半个月,顿时开窍了。
终于知道怎么写了。
那就是用大白话、有趣的话语写出来。
正史中没有详细写的泼妇骂街、大臣打架、皇上吃丹都可以活灵活现的写出来啊。
就像写民间八卦一样,写出历史故事来。
孔熙通透后,便开始真正的动笔写褚朝那些事儿。
并且写了后,就会给皇上送过去看。
庆帝经常收到孔熙的来信,他对顾随风的了解更多,也觉得这人是个人才。
若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了,就要找顾随风问问。
这天又收到了孔熙的来信,打开一看,居然是写历史的。
本来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从小到大,他可是被教了太多的历史。
可看了几行,突然睁大了眼睛。
历史也能这样写吗?
若是以前教他的时候,是这个模式,他怎么还会睡着,然后被先皇打手板呢。
他继续砍下去,越看越喜欢。
太棒了啊。
可看着看着,居然没了。
他来回翻看,还是没有。
这可真是抓心挠肝。
孔熙给他邮寄了一份泾县日报,给他一个建议,泾县现在有报纸,发行的非常好,希望皇上可以办一个这样的报纸。
然后除了将这个历史话本每天发行,并且,在上面可以宣传一些朝廷政策方针。
具体能写啥,不能写啥,那是皇上自己要考虑的事情。
庆帝感兴趣了。
以往他的政令,往往到达不了下面,或者到了,也是会极为滞后。
若是有这个,比邸报更好啊。
这个是每日一发,提前排版好,让地方印发,根据地方情况,每个地区要发放多少。
并且每个村庄都要天天张贴一份国家报纸。
村里的村长要每天宣读这个报纸。
这是要求。
这样的话……
太好了。
可以有愚民政策,但老百姓太蠢的话,还真不利于统治。
并且,报纸上的内容,还能操控人心呢。
只需要报纸的掌控权在朝廷。
庆帝顿时兴趣更大,喊来了次辅仲召良。
和他一起商量如何发行报纸的事情。
仲召良早就知道这事儿,他也是觉得好,但就怕控制不好,容易反噬。
但皇上己经想出如何来把控了,那他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
所有的内容,都是朝廷中拟好,然后皇上看过允许后,才能发放。
一律宣传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朝廷的事情。
还开辟了一个小专栏,专门刊登农业技术。
专门让那些管农业的人来写,但必须写的真实,若是胆敢写的不实,没有证据,那么可是要受罚的。
这就需要管农业的官员真的去农家体察。
这样反过来对农业官员一个促进作用。
一份新鲜的《虞朝日报》就这样出炉了。
会提前几天,让驿卒快马加鞭送出去,送到全国各地,然后让各地刊印。
每天都要这样送出去,驿卒开始忙碌起来,驿站顿时繁忙。
这样还有个好处,各地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身负皇命的人,也能给传递回来。
让皇上第一时间掌握了地方动态。
也是因为驿卒用的多了,还促进了部分百姓有了就业的机会。
庆帝非常满意,他现在不缺钱啊。这点驿站、驿卒的开销他花得起。
关键,他能最快速度的知道地方的事情。
地方的事情,都是可以通过驿卒带回来。
简首是一举多得。
这一顿骚操作,让张居安非常不安。
皇上这段日子,实在骚操作太多了。
他的老母亲己经在皇宫内,给皇上当着贵妃了。
他的老脸都丢尽了。
老母亲如今七十岁了,居然还要被皇上收入后宫,谁也不会相信皇上好这口。
可好不好的,是一回事,皇上将她们封了位份,丢脸啊。
别人有时候还会开玩笑叫他一声国丈爷。
尤其是和他政见不同的。
明面上都开始说,皇上对赵贵妃宠爱有加啊。
因为张居安和皇上唱反调比较多,所以皇上“宠幸”赵贵妃就非常的多。
张居安又不能说让他老娘吊死这话。
谁敢没事吊死在皇宫啊,岂不是明着打皇上的脸?
张居安想要把控朝政是真,但皇上也不是软蛋啊。
他总不能将皇上逼急了吧。
哪怕前朝傀儡皇帝多,皇上是个危险职业,易溶于水,但本朝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内阁的权力己经没有前朝那么大了。
所以,想要像前朝那样完全控制皇帝,不听话就弄死,没那么容易。
他也就是仗着三朝元老,把控着部分兵权,才会如此有权力。
尝过了权力的滋味,就不想放弃了。
如今这报纸,专门宣传皇上的仁德,以及各项利民的政策。这样在底层老百姓心里,那可是一个英明的皇上啊。
若是有什么不好的,那就是官员的错,而百官之首的首辅大人,更是过错最大。
张居安不信那些不服他的人,到时候不会群起而攻之。
怎么破?
那就自己也出一份报纸。
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皇上在朝会上便说了,报纸全都是归于朝廷,不管多大的官员,没有皇上批准都不得办报纸。
这就堵死了张居安要办报纸的事情。
这可真是火上浇油啊。
这都是谁给皇上出的主意啊。
最后打听到,报纸的形式,是从泾县那里来的。
但泾县的报纸,却是以话本发行为主的啊。
泾县?!
张居安想到一个人,顾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