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辣。
刘家院子里,佳慧摇着团扇,看着账本上不断攀升的数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自从与二哥陈景联手经商以来,生意蒸蒸日上。
"小姐,您要的丝带都准备好了。"如意捧着几卷湖蓝色绸缎走进来,额角还挂着汗珠。
佳慧放下账本,眼睛一亮:"快拿来我瞧瞧。"她纤细的手指抚过光滑的绸面,满意地点点头:"这个颜色正配母后的肤色。"
内室里,杨秀清正对着铜镜比划着一件新做好的胸衣。
淡粉色的丝绸包裹着精致的蕾丝花边,衬得她面色愈发红润。"这丫头,净想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话虽这么说,杨秀清却爱不释手地着胸衣上的刺绣。
"娘,您试好了吗?"佳慧在门外探头探脑。
"去去去,姑娘家家的,也不害臊。"杨秀清笑骂着把女儿推出去,自己却忍不住又在镜前转了个圈。
胸衣贴合身形,既舒适又不失端庄,比起从前的肚兜不知方便多少。
宫里,皇后拿出写着皇后亲启的包裹 ,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几件做工精致的内衣。
最上面还附着一张字条:"母后,女儿带人新制此物,望能合身。"
皇后的脸腾地红了,却又忍不住细细打量。
丝绸面料触手生凉,款式新颖却不失体统。她悄悄唤来太子妃和景王妃,三个女人在寝宫内试穿新衣,不时传出阵阵轻笑。
"这丫头,真是..."皇后对着铜镜左看右看,脸上飞起两朵红云,"不过这确实比从前的舒服多了。"
谢诗韵大大方方地整理着衣襟:"母后,儿媳觉得这物件实在妙极。不仅行动方便,穿上外衣后身形也更显挺拔。"
林淑怡红着脸小声道:"只是...这样的设计,会不会太...我怎么跟王爷说?"
"傻丫头,"谢诗韵笑着戳她额头,"你回去穿给景王看,什么都不用说……"
三人笑作一团,连窗外的知了都仿佛在应和着她们的笑声。
林淑怡怎么说的没人知道,只知道后来京城贵妇圈里迅速兴起内衣套装热!月事内裤也迅速走红,再也不怕走动月事带掉下来!
与此同时,田里的麦浪翻滚,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佳慧戴着草帽,跟在奶奶李氏身后学割麦子。
锋利的镰刀划过麦秆,麦芒刺得她手臂发痒。
"哎哟我的小祖宗,"如意急忙跑来,"您快歇着吧,这活儿哪是您干的。"
佳慧抹了把汗,脸上沾满了黑乎乎的麦锈:"无妨,我也该学学农事。"
话虽这么说,她的手臂己经红了一片,火辣辣地疼。
李氏心疼地接过镰刀:"乖孙女,你去准备些凉茶来。今年天好,麦子长得,是个丰收年。"
佳慧望着田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麦子虽比不得现代的产量,却是农人们一年的心血。她暗下决心,定要想办法改良种子,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夏收秋种,佳慧在自家大块的栽种了育好的西瓜,又带村人首接塞了中间耧腿耧播玉米!
村人也跟着扦插了秋红薯!
转眼到了棉花封土管理的时节。
郭明,马中用牛拉着犁翻土打埂,“叔,这样既防止棉花遇风雨倒伏,又你除草控旺,一举三得!”
村里人都认真学习,如意几人拿着笔记录!
佳慧挽着袖子,亲自下地示范如何整枝打杈。
"郭叔,您看,"她指着一株棉花解释道,"这个侧芽若是不摘,就会抢走主干的养分,结的棉桃就少了。"
郭明恍然大悟:"难怪往年我家的棉花总是枝叶茂盛,结果却不多。"
烈日下,佳慧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但她讲解得格外认真。
村民们围成一圈,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个曾经呆愣愣的小姑娘,如今竟成了他们最信服的农事专家。
“过段时间还要追肥,等棉花长到把地都盖住,就最后一遍松土追肥!棉花能长出十个果枝就摘心打顶!”佳慧边打杈边说!
“慧儿,摘心打顶了不就不长了吗?”王芬几个妇人问。
“婶子,打了顶就长果枝了呀!这果枝一个上面长六个棉桃就摘边心,这样它们的营养就全供到棉桃上了!婶子,听我的等着棉花大丰收吧!”佳慧手下不停的讲解着,所有人都学的认真!
而远在边关的李瑾收到佳慧的来信时,正值夕阳西下。
他靠在营帐外的老槐树下,一字一句地读着心上人的信,仿佛能看见她在田间忙碌的身影。
"将军,该用膳了。"李子修端着食盒走来,看见自家主子嘴角含笑的模样,不禁摇头:"又是刘小姐的来信?"
李瑾小心翼翼地将信折好,贴身收藏:"她说新培育的棉花长势喜人,等秋收后要给边关将士们做新棉衣。"
李子修促狭地眨眨眼:"属下看啊,将军是巴不得立刻飞回去见刘小姑娘吧?"
他特意咬着小子,提示李瑾老牛吃嫩草!
李瑾笑而不语,望向天边的晚霞。那绚丽的色彩,恰似佳慧信中描述的,他们共同播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