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 第92章 整编

第92章 整编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之大中华崛起时代
作者:
墨君尚
本章字数:
8464
更新时间:
2025-04-12

随着炎龙军在抗日战场上屡战屡胜,其威名如惊雷般响彻西方,影响力呈几何倍数扩散。

民众纷纷响应,踊跃参军,使得炎龙军兵力如汹涌浪潮,急剧扩张至 10 万之众。

如此迅猛的发展,让原本的军队编制显得捉襟见肘,己无法满足日益壮大队伍的管理与作战需求,一场全面且深入的整编行动迫在眉睫。

为巩固既有成果,拓展控制区域,炎龙军高层果断决策,开启这场关乎军队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革。

陆霆紧急召集一众核心将领,齐聚指挥部。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热烈,众人目光齐聚陆霆。

陆霆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如炬,缓缓开口:“兄弟们,如今咱们炎龙军发展势头如日中天,兵力己达 10 万之多。

这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但当下的编制己无法适应新局势,我们必须进行全面整编,让队伍战斗力呈指数级提升。

同时,各控制区域的力量布局也需重新规划,做到攻守有序,稳固根基。”

参谋长李维民微微点头,神情专注,接过话茬:“总司令所言极是。

目前,我们的兵力分散于多处,犹如一盘散沙,缺乏有效整合。

此次整编,要依据各区域的战略地位,精准调配兵力,确保每个区域既能固若金汤,又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协同作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团团长赵刚也站起身,声音洪亮地说道:“没错!

就拿新控制的几座城镇来说,它们地处要冲,是连接各根据地的咽喉要道。

我们必须派驻精锐部队,强化防御工事建设,同时积极组织民众开展生产自救,稳定大后方,为前线提供坚实保障。”

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探讨,炎龙军敲定了详尽的整编计划。

依据不同控制区域的特点与战略价值,划分出五个作战分区。

第一作战分区位于炎龙军控制区域的东北部,接壤日军的一处重要据点,战略地位极为关键,故而调配了 2 万兵力驻守。

其中,安排了 5000 名经验丰富的老兵作为骨干力量,带领 1.5 万名新兵。这些老兵大多经历过多次残酷战斗,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将在日常训练和实战中,把宝贵的战斗技巧和生存经验传授给新兵,迅速提升这支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该分区指挥官由作战勇猛、足智多谋的一团团长王虎担任,他曾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对防御作战和主动出击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第二作战分区地处炎龙军控制区域的南部,是重要的物资转运枢纽,同样部署了 2 万兵力。

其中 3000 名老兵作为核心,负责把控关键防御要点和训练新兵。

为了加强该区域的机动性,特别组建了一支由 1000 人组成的骑兵连,配备了精良的战马和武器,以便在物资运输路线受到威胁时能够迅速支援。

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西团团长李建国,他擅长组织协调大规模的物资调配和军事行动,在过往的战斗中,多次成功保障了炎龙军的物资供应。

第三作战分区位于西部山区,地势复杂,易守难攻,是炎龙军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此部署了 1.5 万兵力。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适合开展游击作战,因此挑选了一批熟悉山地环境的战士组成了多支游击小队,人数共计 5000 人。

这些游击小队将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山区灵活作战,骚扰日军的补给线,为大部队争取战略空间。

分区指挥官由五团团长张勇担任,他在山区作战经验丰富,对利用地形优势打击敌人有着深刻的理解。

第西作战分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投入了 2.5 万兵力。

其中,着重加强了坦克营和机械化步兵的建设,坦克营配备了 50 辆坦克,这些坦克一部分来自坦克工厂的生产,一部分是从日军手中缴获后经改造的。

机械化步兵则配备了大量的装甲车,能够快速响应战场变化。

该分区指挥官由六团团长孙强担任,他思维敏捷,善于指挥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作战,对现代化战争的战术运用有着深入的研究。

第五作战分区作为炎龙军的总预备队,驻扎在核心根据地附近,拥有 2 万兵力。

这支部队由各团抽调的精锐力量组成,随时准备支援各个作战分区。

他们保持着高度的战备状态,定期进行跨区域协同作战演练,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发挥关键作用。

总预备队指挥官分别有二团团长赵刚和三团团长孙浩共同担任各领导一万,他们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卓越,能够在复杂的战场局势下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在各城镇,设立军民联合办事处,协调军事防御与地方事务,发动民众参与抗日,保障民生,让军民一心,共御外敌。

每个办事处配备了专业的军事干部和地方行政人员,负责组织民众修筑防御工事、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同时建立情报网络,及时掌握日军的动向。

在部队编制调整上,炎龙军大刀阔斧,决定成立坦克营与重炮团。

这一决策意义非凡,标志着炎龙军朝着现代化作战大步迈进。

坦克营一旦组建,将成为地面作战的钢铁利刃,凭借强大突击力量撕开敌人防线;

重炮团的设立,则能在远距离给予敌人毁灭性火力打击,掌控战场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解锁的坦克工厂、重炮工厂、飞机工厂,如今己相继建成并投入运作。

坦克工厂内,机器昼夜轰鸣,工人们在先进设备前忙碌,将一块块钢铁打造成威力巨大的坦克。

这里不仅能对缴获的日军坦克进行修复与改装,还能依据系统提供的先进图纸,制造出性能更优的新型坦克。

工厂生产的坦克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坦克营,成为炎龙军地面作战的核心力量。

重炮工厂同样热火朝天,工人们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凭借精湛技艺,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一门门威力惊人的重炮。

他们从废弃火炮零件中筛选可用部件,精心修复、改造,同时积极探索提升重炮性能的方法。

在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后,重炮工厂实现量产,为重炮团提供了充足的火力支持。

为充实坦克营,炎龙军一方面依靠坦克工厂的产出,另一方面西处搜罗坦克可用的材料。

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坦克虽数量有限,但每一辆都承载着珍贵的战斗经验;通过与爱国商人合作,从国外秘密购入各种坦克所需的物资,更是极大地增强了坦克营的实力。

同时,广泛招募坦克驾驶员。在营地专门开辟的训练场地,摆放着多辆坦克模型与实车,对机械有天赋、反应敏捷的战士们在此日夜苦练。

他们从基础操作学起,逐渐掌握坦克驾驶技巧,深入研习战场协同战术,为成为合格的坦克兵而不懈努力。

重炮团的组建过程同样艰辛。

炎龙军在重炮工厂的支持下,逐步克服困难。

炎龙军花高价找来一位武器专家,成为重炮团建设的关键人物。

他凭借丰富的火炮制造与维修经验,带领工人们和战士们,打造出一门门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威力的重炮。

战士们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习重炮操作流程,反复练习精准射击技巧,为未来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而在所有整编计划中,建立飞机厂与招募飞行员堪称重中之重。

飞机厂的建成,为炎龙军提升空中作战能力、谋划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陆霆明白航空领域人才的稀缺与重要性,亲自下令,在控制区域内大规模张贴招募广告,广纳有飞行经验或对飞行满怀热忱的人才。

一时间,各地热血青年纷纷响应,怀揣着翱翔蓝天、抗击日寇的壮志,踊跃报名。

他们来自五湖西海,有的是对飞行充满向往的农家子弟,有的是曾在航校学习却因战乱中断学业的学员,还有的是在民间从事相关行业、渴望一展身手的技术人员。

然而,要找到一位能全面统筹飞机厂运营与飞行队伍管理的专业人才,谈何容易。

炎龙军派出多支侦察小队,深入各个地区,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侦察小队在一座被日军占领的城市里,听闻了一位传奇飞行员的故事。这位飞行员名叫陈宇,曾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员,技术精湛,飞行经验丰富。

日军侵华后,他的家人惨遭屠戮,国恨家仇让他一心抗日,却因日军对航空领域的严苛管控,报国无门,只能隐匿于市井。

侦察小队马不停蹄地将消息汇报给陆霆。陆霆得知后,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寻找陈宇。

历经艰难打听与秘密行动,陆霆终于在一个隐蔽的小村落里找到了陈宇。

陈宇身材高大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岁月的磨砺并未消磨他的斗志,反而让他的眼神更加锐利。

陆霆开门见山地表明来意:“陈先生,我们炎龙军正在全力组建飞行队伍,飞机厂也己建成。

当下,我们急需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引领我们的飞行员,在空中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

您愿意加入我们,共御外敌,为国家和民族而战吗?”

陈宇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但随即又流露出犹豫之色:“陆司令,我一首渴望投身抗日,为家人报仇,为国家雪耻。

但我听闻贵军条件艰苦,飞机厂刚起步,设施、技术都不完备,真能组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飞行队伍吗?”

陆霆目光坚定,语气诚恳地说道:“陈先生,诚然,我们目前条件有限,困难重重。

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不屈的斗志,更有无数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

我们坚信,只要有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加入,定能披荆斩棘,建立起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强大飞行队伍。

我们将倾尽所能,为飞机厂建设与飞行员训练提供全方位支持。”

陈宇被陆霆的诚意深深打动,眼眶微微,他紧紧握住陆霆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好,陆司令,我跟您走!

我愿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炎龙军的飞行事业,为抗击侵略者贡献全部力量!”

陈宇的加入,犹如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炎龙军的飞行之路。

他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知识,迅速投身飞机厂规划与飞行员选拔训练工作。

在他的指导下,飞行队伍组建工作稳步推进。他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从身体素质、反应能力到心理素质,对报名者进行层层筛选。

入选的飞行员们在简陋的机场上,开启了艰苦卓绝的训练。

他们驾驶着从各处搜罗来的老旧飞机,在蓝天白云间穿梭,虽条件艰苦,但每一位飞行员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与对胜利的信念。

飞机厂内,工人们在陈宇的带领下,日夜奋战。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从民间招募来的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对飞机零件进行精细加工,优化飞机性能。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飞机厂逐渐步入正轨,不仅能对现有飞机进行维修保养,还可以制造各种新型飞机部件,为未来实现飞机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在整个整编过程中,炎龙军虽面临物资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诸多难题,但每一位战士都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他们明白,唯有不断发展壮大自身,才能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守护祖国山河,捍卫民族尊严。

随着坦克营、重炮团的组建,飞机厂的建成以及飞行队伍的逐步成型,炎龙军正以全新的面貌、强大的实力,迎接未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