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悄然流转,不知不觉间,1937 年的春节悄然来临。
然而,这一年的春节,整个华夏大地却被阴霾所笼罩。
淞沪会战刚刚结束,国军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遭受重创。
上海沦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如同恶魔一般,按照历史那残酷的轨迹,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南京城内,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日军的暴行令人触目惊心。
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妇女被凌辱,儿童在痛苦中哭泣,整个南京城变成了人间炼狱。
这一消息传遍全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悲痛,抗日的呼声愈发高涨。
在这样的背景下,炎龙军的全国征兵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随着炎龙军在抗日战场上的威名远扬,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响应号召,纷纷投身到炎龙军的队伍中来。
炎龙军的基地人员数量与日俱增,短短时间内,就突破了 10 万人。
炎龙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了抗日战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时,蒋介石坐在重庆的官邸内,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戴笠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汇报着收集到的关于炎龙军的情报。
“委员长,炎龙军如今发展迅猛,兵力不断扩充,在民众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戴笠低声说道。
蒋介石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方面,他对炎龙军的壮大感到不安,担心这支不受自己完全掌控的力量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在当前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的形势下,需要借助炎龙军的力量来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抗战决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蒋介石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黄埔军校刚毕业的第 10 期学员全部送到炎龙军。
他认为,这样既可以向外界展示自己对抗日事业的支持,又能通过这些学员,在炎龙军内部安插自己的眼线,对炎龙军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
“戴笠,你去安排一下,将黄埔第 10 期学员尽快送往炎龙军驻地。
告诉他们,要听从炎龙军的指挥,努力学习抗日经验,为党国效力。” 蒋介石冷冷地说道。
“是,委员长。” 戴笠微微鞠躬,领命而去。
很快,黄埔第 10 期学员们接到了命令。
这些学员们刚刚毕业,满怀报国热情,对即将前往炎龙军驻地充满了期待。
他们收拾好行囊,告别了军校,踏上了前往炎龙军的征程。
当炎龙军得知黄埔第 10 期学员即将到来的消息时,总部内一片热议。
将领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这件事情。
三团团长孙浩,作为曾经出身于国军体系的将领,心中更是思绪万千。
他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率先开口道:“这事儿透着蹊跷。
委员长向来对非嫡系部队多有防备,炎龙军发展势头这么猛,他能放心?
依我看,送这些学员过来,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团团长赵刚皱着眉头附和道:“就是说啊,这蒋介石,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突然把这么多黄埔学员送过来。”
参谋长李维民沉思片刻,说道:“我看,他一方面是想向外界展示他的抗战决心,另一方面,恐怕也想通过这些学员,对我们炎龙军进行监视。”
孙浩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没错,参谋长所言极是。
但咱们也得换个角度看,这些学员都是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底子好。
他们要是能真心实意地加入咱们炎龙军,那对咱们的战斗力提升可是大有好处。
就怕他们有些人,心里还揣着委员长那一套,到时候在咱们这儿捣乱。”
陆霆微微一笑,说道:“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这些学员都是抗日的新生力量。
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将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抗日战士。”
孙浩看着陆霆,眼神中满是坚定,说道:“总司令说得对!
咱们炎龙军有自己的信念和宗旨,只要咱们用心引导,我相信大部分学员会认清形势,和咱们一起并肩抗日的。
我倒是盼着能把这些学员好好打磨打磨,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不久后,黄埔第 10 期学员们抵达了炎龙军驻地。
炎龙军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陆霆亲自站在队伍前列,迎接这些年轻的学员。
“欢迎各位黄埔精英的到来!”
陆霆热情地说道,“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炎龙军的一员。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并肩作战,抗击日军,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学员们整齐列队,向陆霆敬礼。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在欢迎仪式结束后,炎龙军为学员们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计划。
他们将跟随炎龙军的老兵,学习实战经验、战术技巧以及如何与百姓协同作战。
为了让学员们尽快适应炎龙军的作战方式,炎龙军特意安排了一些实战演练。
在一次模拟战斗中,学员们与炎龙军的战士们一起,对 “日军” 阵地发起进攻。
学员们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实战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他们的战术配合不够默契,对地形的利用也不够充分。
炎龙军的老兵们见状,纷纷上前指导。
“小伙子们,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要学会利用地形,寻找敌人的弱点。”
一位老兵对学员们说道。
在老兵们的指导下,学员们逐渐掌握了实战技巧。
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好,在后续的演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埔第 10 期学员们在炎龙军的训练下,逐渐成长为优秀的抗日战士。
他们与炎龙军的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抗击日军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而蒋介石通过戴笠,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些学员在炎龙军的表现。
他希望这些学员能够按照他的设想,在炎龙军内部发挥作用。
然而,他或许没有想到,这些学员在炎龙军的熏陶下,心中的抗日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真正将自己的命运与炎龙军、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未来的日子里,炎龙军与这些黄埔学员们,将在抗日战场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