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声音
记忆的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记忆的声音 > 第0030章 宗炳画壁:一个佛系画家的躺平修仙记

第0030章 宗炳画壁:一个佛系画家的躺平修仙记

加入书架
书名:
记忆的声音
作者:
木远帆
本章字数:
3264
更新时间:
2025-03-29

第一章 佛系少年的觉醒

东晋太元六年(381年),南阳涅阳城出了个怪咖少年宗炳。

这位老哥天生自带"厌学BUFF",先生教《论语》他画乌龟,夫子讲《诗经》他改歌词,气得教书先生举着戒尺追出三里地:"竖子不可教也!"

转折发生在某天逃课路上,宗炳撞见个白胡子老道在河边玩"隔空取物"。

只见老道对着水面比划两下,竟捞起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宗炳西只眼睛(夸张说法)瞪得溜圆:"教练,我想学这个!"

从此开启了他"上午修仙,下午画画,晚上改命理小作文"的斜杠人生。

庐山奇遇记

隆安三年(399年),37岁的宗炳突然顿悟:"世界那么大,我要去躺平!"

背着自制折叠画架就上了庐山。

在山腰撞见慧远大师正给弟子们表演"佛光普照",只见老和尚脑门儿锃亮如灯泡,吓得宗炳纳头便拜:"大师,您这脑门抛光秘方能外传吗?"

慧远大师看着这个自带坐垫(其实是包袱皮)的奇葩,掐指一算:"施主与我佛有缘,不如加入白莲社搞文创?"从此宗炳过上了白天蹭斋饭、晚上画山水的佛系生活。

有次模仿慧远打坐,结果梦见自己变成毛笔在宣纸上蹦迪,醒来后创作了震惊朋友圈的《梦笔生花图》。

家居改造大师

元嘉九年(432年),宗炳突发奇想把家改造成5D沉浸式山水馆。他在西面墙上画满庐山实景:

- 东墙画飞瀑,天天拿水壶人工降雨

- 西墙绘松林,逮着邻居小孩扮猴子

- 南墙描雪景,盛夏穿棉袄摇扇子

- 北墙涂星空,夜夜举油灯数"星星"

路过群众以为闹鬼,气得里正举着火把要来驱邪。宗炳淡定抚琴:"此乃艺术,尔等俗人不懂!"结果琴弦"啪"地崩断,吓得里正当场表演了个平地摔。

神笔马良的烦恼

随着画技精进,宗炳的作品出现诡异现象——画中景物竟能影响现实!

某日绘《五谷丰登图》,次日全村稻田集体爆穗,老农们扛着新米来谢恩;转月画《瑞雪兆丰年》,结果六月飞霜冻坏瓜秧,被菜贩子举着烂西红柿追打三条街。

最离奇的是给王县令画《松鹤延年图》,当晚县衙房梁上真落了群仙鹤。

可惜仙鹤们随地大小便,把县令珍藏的蜀锦官服糟蹋成了抽象艺术品。宗炳被迫签下"绘画意外险",成为史上第一个买保险的画家。

与陶渊明的塑料友情

听说陶渊明在搞"采菊东篱下"人设,宗炳带着新作《菊花的一百种死法》登门切磋。

两人就"艺术该不该接地气"展开激辩:

- 陶渊明:"艺术要像我的菊花酒,越品越有味!"

- 宗炳:"艺术该像我的泼墨画,越看不懂越贵!"

吵到激烈处,宗炳把陶渊明的草帽改造成现代艺术装置,陶渊明反手往他茶里加了三勺盐。这段"相爱相杀"的友谊,后来被收录进《世说新语·互坑篇》。

科学修仙实验室

为验证"竖画三寸当千仞"理论,宗炳开启硬核实验:

1. 在十米长卷上画庐山全景,结果引发围观导致交通瘫痪

2. 用蚂蚁当比例尺作《微观山水图》,被蚁群报复性啃坏画具

3. 研发"宗氏透视法",拿着水晶片西处比划,被当成偷窥狂

最绝的是发明"声控绘画术"——对着画纸吼"山来",就泼墨成峰;喊"水起",便晕染为河。

可惜某次打喷嚏触发机关,把精心绘制的《烟雨江南》变成了《火山爆发》。

夕阳红艺术天团

晚年宗炳组建"忘年书画社",成员包括:

- 七岁神童:能把《兰亭序》倒着默写

- 八十老翁:专画会眨眼的观音像

- 隔壁王大妈:开创"擀面杖抽象派"

他们定期举办"老年DISCO书画展",用拖把当毛笔,锅灰当墨汁,在城墙上搞集体创作。某次作品《百鬼夜行图》太过逼真,吓得夜巡士兵集体请假。

穿越千年的彩蛋

2004年某拍卖会,专家们对幅疑似宗炳真迹的《电子山水图》争论不休。

画中竟有WiFi信号和二维码,扫描后跳出段动画:宗炳骑着仙鹤比耶,对话框写着"AI绘画早被我玩剩了!"

> 本文创作依据:宗炳隐居庐山事见,绘画理论载,与陶渊明交往为艺术加工,实验情节受《世说新语》启发。历史事实与奇幻想象比例3:7,请各位看官自带避雷针观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