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提起裤子,他本来觉得没什么,里面又不是没穿。
但是周围的人都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他,旁边的小姑娘大媳妇们都红了脸,别过脸去,城门守卫的嗤笑声传来,还有人对着他指指点点,他终于觉得有一点点不好意思了。
林琳捂着嘴笑道:“和古代县城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掉裤子,挺特别的哈!给他们来一点小小的现代震撼。”
周围人的情绪感染了李浩,他也微微红了脸,再一听林琳的调侃,有些恼羞成怒:“我又没裸奔,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林琳伸出大拇指:“厉害,还想裸奔。”
李浩咬牙切齿:“林琳,你想干什么!!!”
林琳摊摊手:“没干什么,嘲笑你而己!”
张笑出声打断两人的斗嘴:“他们在排队干什么?”
龙江县县城门口,一排长长的队伍在排队,有衙役在旁边维持秩序,队伍尽头摆了一张桌子,一个文书模样的人坐在桌子后面,正在登记:“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边问边拿着毛笔边记。
张笑走过去问旁边的人道:“大叔,这排队在干啥呀。”
这位大叔手往旁边墙上一指:“自己看告示。”
西人挤到告示下面,上面全是繁体字,西人连猜带蒙的总算是搞明白了。
张笑道:“原来重新登记人口,编写户籍呢。”
陈叔眼睛一亮:“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趁这个机会拿身份了。”
李浩道:“可是我们村那么多人,一下子都登记也说不过去呀。”
张笑想了想道:“先进城,把我们背的东西卖了,在找人打听一下,看我们村符不符合入籍条件。”
他们背了三根人参,其中那根小的被切了几片给李奶奶用了,剩下的被陈叔切成片晒参干了。
他们决定先把干人参片卖了,他们也不懂行情,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吃的是金婶早上给他们烙的饼,身上穿的是窗帘做的衣服,迫切的需要钱。
旁边有一个卖馒头的铺子,老板看起来挺憨厚的。
张笑走上前:“老伯,请问县城药房怎么走?”
老板一指:“顺着这条街往前,到张记馄饨铺往左转就到了。”
又热情的招呼道:“几位还没吃饭吧,我家馒头又大又暄软,尝尝?”
饼子早就吃完了,带的水也喝完了,西人也饿,可奈何没钱呐。
张笑道:“我们着急去药房,回来再买馒头,谢谢老伯。”
西人首奔药房,整个龙江县城就只有一间药房,叫福寿堂。
进了药房,西人努力控制住自己的目光不随便打量,他们是来卖东西的,又不知道市场行情,只能努力的装出一副镇定,很懂行的模样。
店里的伙计看到西人进来,穿的是农家款式的衣裳,背了一个背篓。
就问道:“是来买药还是卖药?”他们药房也经常有乡下的人来卖草药。
陈叔清了清喉咙:“我们是来卖药的。”
伙计道:“拿出来看看成色如何,是什么药植?”
陈叔放下背篓,拿出晒干的人参片:“晒干的人参片。”
人参可是贵重东西,伙计没想到他们要卖的是人参片,便道:“几位且稍等一下,我去叫一下我们掌柜。”伙计匆匆掀开帘子往后面去了。
大堂里没有了人,林琳小呼出一口气:“全是药味。”说着还吸了吸鼻子。
张笑指着后面那一排药柜:“这药柜打的好漂亮,要是在现代肯定价值不菲。”
顺着张笑的手指看过去,一排长长的精巧药柜摆在柜台后面,每一格子上都刻了字,白芷、黄芪、防风草.....
李浩道:“对,还有些人专门淘这样的药柜摆在家里。”
陈叔觉得难以理解:“不太吉利吧。”
把药柜放在家里当柜子,他觉得有些奇怪。
掌柜的很快就掀开帘子出来了,一看就是一个老大夫的形象。
掌柜问道:“你们有人参片要卖?”
陈叔点点头,将人参片拿给掌柜的:“掌柜的你看看。”
掌柜的拿了一片人参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掰了一点边边尝了尝,微微颔首道:不错,是人参,行,我们收。”
又可惜的说道:“怎么切成片了?你要是拿一整根来多好。”他们药房都好多年没有收到过人参了。
陈叔道:“那多少钱?”
掌柜的找了一个称,称了称:“一共才一两,给你们五十两银子吧。”
西人虽然不懂行情,也没有用过银子,但是五十两银子,还是超出他们的预料。
陈叔正要点头,张笑道:“掌柜的,你看,我们这人参晒的也好,成色也好,能不能多给些银子。”
掌柜捋了捋胡子,沉吟了一下:“五十五两,再多就不能够了,我也没压你们价,我福寿堂在龙江县还是有些名气的,做我们这行的诚信。”
张笑笑道:“那就谢谢掌柜的了。”
掌柜拿出五十两银子放到柜台上,十两一锭,五个银元宝,还有一个银角子。
张笑拿出一个布袋,将银子装进去,又问道:“掌柜的,如果是一整根人参,多少钱?”
掌柜的回答道:“最起码是刚刚的十倍,怎么?你们有?”
张笑笑笑道:“我们就问问。”
掌柜的叮嘱道:“如果还有人参,我们也收,切记不要切片,要一整根的。”
西人点点头,一出药房的门,林琳就去拿张笑手上的布包:“笑笑,我来拿,我还没摸过银子呢。”
李浩也往前挤:“我也要看看。”
陈叔也很感兴趣的探头。
张笑见状一指拐角:“去那里。”
西人走到拐角处,张笑从布包里拿出银锭子,一人一个,说道:“这就是银子。”
毕竟一锭只有十两,虽然是银元宝的样子,但其实很迷你。
西人一人一个银锭子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看了看。
林琳道:“好迷你。”
李浩:“要是能带回现代老值钱了吧。”
张笑道:“现代又不缺银子,这上面啥记号都没有,除了我们知道是大燕朝的,也看不出来是文物。”
陈叔:“什么时候能给你们陈婶打一根银簪子就好了。”
三人都道:“要金簪子才行,银簪子不值钱。”
西人看够了银子,对于接下来干什么却发生了分歧。
林琳:“好饿,我们先去吃饭吧。”
李浩不同意:“先去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