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她走后,阮翠君才拉着陶姜的手小声问道:“我早就想问你了,怎地突然就要嫁人,又是嫁了向准呢?”
陶姜垂下眼眸,抿了抿嘴,“翠君,我和你说你可别生气。”
“嗯,你说。”
“其实我早就喜欢向准了,只是同谁都没有讲过。”陶姜抬起头来,看着阮翠君认真地说道。
“啊?你居然喜欢向准啊!”阮翠君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虽然知道陶姜即将嫁入向家,但是她听说是皇上赐婚时以为还是什么出于目的的联姻,没想到陶姜是真的喜欢向准。
她歪着脑袋想了想,向准她也是见过的,若论长相,却也是顶顶俊美的一个儿郎。
只是那张脸总是冷若冰霜,让人见了就忍不住想打个寒颤。
阮翠君摸了摸自己的胳膊,似乎己经感觉到了那一股子寒气。
“你怎么会喜欢向准呢?
他虽长得好,可是性子也太冷了点吧。
真是比康少爷差远了。”
康怀远对陶姜的那份儿殷勤小意无人不知,所以翠君才会有此一说。
陶姜咬了咬下嘴唇,若有所思道:“翠君,喜欢一个人这种事情是没有道理的。
就像你所说,康大哥待我确实是好,可我待他也如同兄长一般,完全没有那种心思。
可是向准……我,我见了他就会心跳,就会欢喜。”
阮翠君目不转睛地看着陶姜,她说话的时候眼睛闪闪发亮,真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看。
她虽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怎样的心情,但是她见到陶姜这副样子,便知道她是真的喜欢向准。
阮翠君似懂非懂地说道:“也许,也许有一天我也能理解你这份心情吧。”
她又继续问道:“那向准呢?
他也如此喜欢你吗?”
陶姜沉默了,她并不觉得向准是因为喜欢自己才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更多的是因为责任吧,毕竟腹中这个孩子也有可能是他的骨肉。
也有可能……是碍于母亲的身份不得不答应……
不过她很快调整好了情绪,绽开一个笑靥,“即使他现在不喜欢我,迟早也会喜欢吧。
你不是都说了我很好嘛。”
她捏了捏翠君拉着自己的手,“我这么好,谁会不喜欢呢?
是不是?”
看着她俏皮的模样,翠君也点头笑道:“那是一定的!
但凡是真的了解你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不喜欢你呢?”
虽然京中对长公主母女的非议颇多,但是阮翠君真的同陶姜成为朋友后才知道,她们母女二人根本不是外面谣传的那般。
她还曾问过长公主,为什么不解释任由世人误解。
长公主当时只是笑笑说道:“悠悠众口,岂是几句解释就能堵住的?
想说你的人,任凭你如何解释,他也只愿意相信他想要相信的。
真得愿意了解你的人,即便你不解释,他也会主动走近你了解你。
翠君你不就是如此吗?”
这一番话阮翠君听得似懂非懂,不过最后长乐长公主夸她她是听懂了,于是也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所以她觉得,即便向准现在不一定喜欢陶姜,但是成亲之后,他了解了陶姜的为人,自然就会喜欢她了。
更何况,陶姜长得这样好看,若自己是个男人,也是想把她娶回家的。
阮翠君想了想又问道:“我懂了,你喜欢向准,想要嫁给他,于是你娘就让皇上赐婚了是不是?
只是为何要把婚期定的这般着急呢?
我才听说了你被赐婚的消息,就听说成亲的日子就在月底,这也太赶了些吧?”
若非这次皇上出手,换谁家也不可能在十几天之内就赶制出如此精美的嫁衣。
陶姜心里叹了口气,这回可不能和翠君说实话了。
她略带歉意的说道:“这其中也是有些缘故的,只是现在还不方便同你说。
等有合适的机会了,我一定告诉你好不好?”
翠君非常善解人意地点点头,“嗯,等你觉得能说了再说。
虽说日子是赶了些,但是我看该准备的也都准备好了,你就安安心心的等着做你的新娘子吧!”
陶姜也笑着点头,自己这次虽然嫁的仓促,但是也无一处不如人意的地方。
又有好友的祝福,真是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三天后,天公作美,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桂花清香。
就在这样的一个“大吉,宜嫁娶”的日子里,陶姜坐上了花轿,拜别了母亲,嫁去尚府了。
大夏虽不兴男方亲自登门迎亲,但是长公主毕竟是皇亲国戚,尚准还是亲自骑了胭脂来接陶姜。
他透过团扇,看着陶姜那张若隐若现美若天仙的脸,心头突突跳动。
她,陶姜,就要成为自己的妻子了。
一路上,看热闹的百姓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大家听说尚家的小将军要娶陶姜郡主时也很是议论了一阵子。
有说两人家世般配门当户对天作之合的。
也有说尚小将军根本就是被小郡主仗势欺人强行成婚的,不然为何要让皇帝赐婚呢,分明就是要以势压人嘛。
总之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高头大马上的新郎倒是引来了异口同声的称赞。
尚准这辈子第一次穿红,衬得人越发英姿挺拔,俊朗不凡。
虽然知道他是今日成亲的新郎,但依然惹得不少看热闹的少女动了芳心,不知道有多嫉妒坐在八抬大轿里的陶姜。
到了尚府,两人拜过了天地拜过了高堂,陶姜由着向准牵着绣球将自己带到了两人的新房里。
因为向准娶亲,刘氏给他换了一处更大的院子。
用刘氏的话来说,添丁进口,家里娶了新妇,迟早是要生儿育女的,自是要换个更大的院子才能住得下。
只不过这一举动引起了常氏的不满。
去年向明娶妻的时候她就想给儿子换一个住处,但是刘氏却以老将军在外征战,家中不宜动土为由,让向明暂缓搬家。
结果这一拖就拖到了现在也没换成。
如今轮到她自己的儿子娶亲,她可倒堂而皇之给向准换了大院子。
常氏去找婆婆告状,但是孟老太太却笑着劝她,“准儿这次要娶的是郡主,自然不可怠慢。
你放心,我不是那偏心之人。
等到明儿媳妇有了孩子,我自是会给他们换大院子的。”
这话一出,常氏还没什么好说的了。
向准要娶的是郡主,又是皇上赐婚,人家身份确实是要比自己的儿媳妇高贵,如何争得过呢?
不过好在老太太也答应了,只要明儿媳妇有了孩子,一定给他们换处大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