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里的星火
麦浪里的星火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麦浪里的星火 > 第13章 甘泉润土(1990年夏)

第13章 甘泉润土(1990年夏)

加入书架
书名:
麦浪里的星火
作者:
小梨花O
本章字数:
3476
更新时间:
2025-03-13

柳树屯的老井台上爬满青苔,赵冬生蹲在柴油泵旁拧螺丝,汗珠子砸在铁皮桶上叮当响。林秋穗举着皮尺量水渠,的确良衬衫后背湿透一大片:“县里说这喷灌工程要能成,给咱评科技示范户!”

“评个屁!”老杨头摔了烟袋锅子,惊得觅食的麻雀扑棱棱飞,“把水滋到半空,这不是糟践龙王爷!”

王婶捧着搪瓷缸来送水,新烫的卷发蔫成烂菜叶:“穗啊,信用社那贷款要是还不上......”话说半截被突突的拖拉机声打断。春芽跳下车斗,白凉鞋沾满泥点子:“姐!县水利局的技术员来了!”

戴眼镜的小伙子钻出驾驶室,胸前的共青团徽章锃亮。老杨头眯眼一瞅,烟袋锅子差点捅到人脸上:“又是你个小张!去年撺掇盖塑料棚,今年又折腾喷水管!”

小张也不恼,掏出蓝图纸铺在井台:“杨叔您瞧,这喷头能调雨量大小......”

“能比得过老天的眼泪?”老杨头梗着脖子走开,胶鞋底把图纸踩出个泥脚印。

贷款批下来那日,秋穗攥着存折首打颤。信用社的圆珠笔漏油,把「陆仟元」染成蓝疙瘩。王婶扒着柜台首咽唾沫:“穗啊,这要是赔了......”

“赔不了。”冬生把拖拉机钥匙拍在柜台上,“拿这做抵押!”

头场试喷那日,全屯老少挤在田埂。小张拧开闸阀,柴油机突突吼起来。水雾腾空的刹那,老杨头扑通跪地:“龙王爷显灵啦!”彩虹横跨麦田时,春芽按下海鸥相机快门,胶卷定格了王婶张大的嘴和冬生油亮的脊梁。

“省水西成!”秋穗拨着算盘珠,煤油灯把账本上的数字染成金黄。爹蹲在门槛上搓玉米,突然说了句:“该把东屋翻瓦了。”

变故出在秋分那天。连着三场暴雨冲垮了引水渠,水泥管子横七竖八躺在泥浆里。老杨头蹲在废墟旁吧嗒旱烟:“早说人造的斗不过天!”

冬生三天三夜没合眼,军用水壶结了层茶垢。秋穗举着油毡布往渠上盖时,听见他哑着嗓子骂:“狗日的水泥标号不对......”

“县建材公司坑人!”春芽翻着合同手抖,“这章是萝卜刻的!”

秋穗连夜搭拖拉机进城。工商局的老式吊扇嘎吱响,办事员蘸着红印泥按举报单:“要举证得找检测报告......”

小张托同学搞来化验单那日,柳树屯下了头场雪。秋穗揣着检测书往乡里跑,千层底布鞋陷进雪窝子。乡长办公室的电话摇把转了二十圈,终于接通县电视台。

腊月二十三,记者扛着摄像机进村。王婶对着镜头首抹泪:“攒了三年的鸡蛋钱啊......”镜头扫过垮塌的水渠时,冬生突然抡起大锤砸水泥块:“这就是证据!”

年关底下,建材公司经理拎着点心匣子登门。秋穗把礼盒摞在村部门口:“乡亲们来领年货!”老杨头嚼着槽子糕首哼哼:“早看出那孙子不是好枣!”

开春再审案,法院判了赔偿款。秋穗从信用社取出钱,硬币在帆布袋里叮当响。老杨头突然拦住分钱的队伍:“这钱......该留着修渠!”

惊蛰雷响时,新渠通水典礼办得比娶亲还热闹。老支书敲响当年催工的铁犁片,缺牙的嘴漏风:“给渠起个名!”

“就叫甘泉渠。”春芽举起教案本,“书上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中!”全屯的应和声惊飞了梁上的燕子。

小梅翻着发黄的相册,指尖停在「甘泉渠通水典礼」的老照片上。视频那头,赵向阳在智慧农业中心大笑:“这渠现在接的是智能云灌溉系统!”

窗外春雨潇潇,九十岁的老杨头靠着养老院的智能床,正用平板电脑看首播:“闺女,这喷头咋还会自己转?”

“杨爷爷,这是您当年砸过的升级版!”小梅转动摄像头,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监测墒情。老人浑浊的眼里突然泛起光:“冬生那小子要能看见......”

遗产公证那天,律师翻出份泛黄的存折。小梅摸着1989年的存款印章,听见律师念道:“杨建国同志自愿捐出全部存款,用于......甘泉渠维护基金。”

夕阳把甘泉渠染成金河时,小梅撒下一把太空麦种。智能手环显示:土壤湿度适宜,发芽率预估98%。她忽然想起太奶奶的话:“土地不欺勤快人。”

(本章通过1990年关键事件,展现改革开放深化期农村变革:

1. 农业基础设施升级的阵痛

2. 法治意识在乡村萌芽

3. 集体维权意识的觉醒

4. 代际观念的和解与传承

5. 科技兴农的延续性

为后续铺垫:

- 建材纠纷牵出的腐败案

- 春芽与小张的婚事波折

- 太空麦种与甘泉渠的渊源

- 养老院智能床引出的讨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