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 第68章 淮阴 一

第68章 淮阴 一

加入书架
书名:
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
作者:
酒神葡萄绿
本章字数:
8740
更新时间:
2025-04-11

事实证明,无论是何等的天纵奇才,在他未成年,并且监护人还在的时候,敢离家出走,回来也会是一顿竹笋炒肉等着。

小白和张良他们照例,在村中花了钱前在村子里找人借宿,这次没有伪装行商了,再伪装没法让韩信衣锦还乡,好歹看在太子在这个招牌的份上,韩信他娘说不定还能手下留点情,至少让韩信能见人。

在他人惊讶敬畏的目光之中,小白他们住进了村子里最豪华的屋子,又花点钱买些豆子粮食喂人喂马,休息一天,第二天去韩家拜访。

韩信母亲周韫亲自开门迎他们进去,等到小白他们一进去,看见趴在席子上的韩信,都不由得嘴角上扬。

韩信十二岁的年纪,能从淮阴一路跑到泰山,可以称得上一句少年英才,但也确实太大胆了,被亲娘这么教训是他应得的。

大家知道韩信这小子傲气的很, 但是自尊心时有时无,有的时候都看不上张良,没有的时候让他吃白饭他都不会感到羞愧,因此都不压着,忍不住了就轻笑出声。

韩信果然对此半点都不感到羞耻,趴着都还淡定抬手:“让殿下见笑了。”

周韫能养出韩信这么个孩子,她也不是一般人,请小白坐下,跟没事人一样,说:“这孩子既然觉得路上没吃苦,那我就让他吃吃苦。”

小白坐下,轻轻点头。

【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事儿确实是韩信做的不对。】

周韫昨天己经把韩信的一路经历听了个七七八八,对待孩子现在的老板自然是感激的,要不是太子小白,她孩子可能真就葬身泰山了。

因此她端出梅浆(梅子调味的酸性饮料)来,很是热情地招待他们。

虽然小白更爱喝白水,但是他也不会扫兴,接了浆水喝上一口,开始和周韫沟通孩子的教育计划。

【周女子,你的孩子是个天才。】

周韫本想和传统家长一样客气一番,但是余光瞥见趴着的韩信嘴角上扬,她就改了口:“殿下,你眼光真好。”

行了,昨天打狠了,就让这孩子今天高兴高兴。

张良拿碗遮住自己的嘴角,免得主人家面前失礼。

他也算是跟着家里人和太子混过不少社交场合,没见过有人被别人夸孩子是这么回答的。

现在,他知道韩信这小子的没情商和傲气哪里来了的——都是被亲娘宠的。

【练兵、用兵之道,他年纪虽小,却己自有章法。现在我身边的另一位侍读正在教他习最新的秦字,进度己经快完成了。】

张良对着周韫拱起双手,给人家母亲汇报孩子学习进度:“韩信学的很认真,也快都学完了。”

【现在他就是身体素质差一些了,我每日都拉着他一起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现在他己经会了基础枪法,进阶枪法和骑射之术还需要再严加练习。除此之外,其他的文化课程也需要跟上……】

韩信是周韫教养出来的孩子,很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听小白这给韩信的学习规划,什么每天早上一堆基础训练项目,还有枪法、剑术、骑射,下午还有文化课程,作为一个母亲,她听着都不由点头,觉得孩子是该都学学。

而小白主要目的,是给周韫说清楚,作为自己的侍读,以后自己读什么书,上什么课,韩信都是要跟着的,因此他后面会带韩信去咸阳,来问问周韫是想待在淮阴,还是一起去咸阳。

这确实让周韫陷入思考之中。

她没出过远门,但是以后孩子有大前程,绝不会只呆在小小一个淮阴。

暂时没做好决定的周韫看向韩信,问:“你希望母亲陪你一起去咸阳吗?”

“看母亲自己,”韩信无所谓,“反正无论是在咸阳还是淮阴,我都能让您过得好。”

周韫感动归感动,决定到时候陪孩子一起去咸阳,她儿子别的都好,说话那是真气人啊。

在确定好自己对韩信的教育方案周韫毫无意见,并且她本人也会去咸阳后,小白和韩信监护人的见面至此圆满成功。

张良贴心给他规划行程安排:“贤王来此恐怕还要个至少一月两月的,这期间,殿下不如就在淮阴先看看此地秋收?”

小白觉得可以,但还可以干点更多的。

【明天开始,去见了淮阴县令,就在淮阴调研考察,公输典、公输图、公输祐,你们三个好好准备起来。】

公输典神色也凝重起来:“此等大事,我等定当好生准备。”

公输典三人知道,这是终于到了他们兄弟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趴在地上的韩信偏过头来:“准备什么?”

小白拍拍他的背,给韩信疼的首“嘶”。

【给你准备真正盛大的衣锦还乡工程。】

只是在外面混的好了,给家乡人看看,这算什么衣锦还乡,不修路架桥,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怎么有脸说自己“衣锦还乡”呢。

小白觉得,从韩信开始,给落魄士人们这就开发出一整套发达之后的回乡流程出来,保证让他们名利双收。

张良他们看向韩信,觉得这小子可真是幸运啊,比墨家和陈平还要幸运不少,甚至这个幸运的小子还不知道他会跟在太子旁边蹭到怎样的大礼包。

第二天,小白带上勉强能走的韩信,几人一起入了县城,接见了一下淮阴县令陈褚,和他知会一声自己接下来会在这里待到贤王到来,就开始出去调研了。

淮阴县令在看见太子令牌,皇帝亲笔诏令,以及太子个头的时候,人就有些崩溃,他小小一个淮阴县,不是很能承担起接待太子的职责呢。

听到太子说在这等贤王,给淮阴县令吓得又是一抖。

胶东郡的公文己经开始发往大秦各地,淮阴县令也收到了,知道贤王在胶东到底都干了什么,一听说扶苏要过来,他赶紧再脑子里扒拉自己这县令干的如何,分田有没有好好分,收税有没有私下加税,县内案子都是拿什么法律来审的……

顾不得他们县里居然有韩信这个孩子坐上太子侍读的大事了,短短时间之内,淮阴县令就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回顾了一遍,发现最多也就只是会被贤王警示一番后,他大大松了口气。

县令陈褚己经做好了准备,趁着贤王没到,再重新排查一番自己县内的情况。

至于太子要在县里逛逛这种小事,好说,要多少人手我都能拨,什么,殿下不要人跟着,那不行没必须要有个人,就让县丞白仲乙跟着。

县丞白仲乙是本地人,坐上大秦县吏的这三年,也没有见过什么大秦权贵,没想到头一遭见的就是太子,而且还是被县令打发给了太子。

也来不及给白仲乙反应了,看见太子带着人走了,县令陈褚赶紧把他推出府衙,叮嘱道:“本官接下来好好清查县内诸事,你好好照顾太子!”

白仲乙:“……”

这能是我好好照顾的吗?

白仲乙就这么恍恍惚惚地被县令推出去,赶紧跟在太子几人的后面,这一跟就是好些天,从县里到县外,白天到晚上,地上到水上,走的他都腿酸了,年纪小小的太子居然都没见的有多累。

再逛完了县东南西北后,坐在水面的舟上,白仲乙坐着慢悠悠摇船桨,一双腿总算能休息了。

而小白则是带着他的小团队,开会中。

【经过这些天的调研,我大致先总结一下淮阴地形。

由于淮河干流穿境而过,泗水、沭水支流在此汇入淮河,因此淮阴河网密集,境内多洼地积水成湖,地势低洼易涝。】

张良尽职尽责捧着竹简做会议记录中,韩信等着听后面的,公输典等人安静听太子发言。

白仲乙在后头听着,太子的词虽然有些陌生,但确实把淮阴地形总结的很好,淮阴是这样的河湖纵横、地势平坦但易涝,沿河高地与沼泽并存的水域城市。

【观察下来,虽然淮阴人也种田种稻,但生活更依赖渔业和水运。】

这韩信有发言权,“我们淮阴人是这样的,基本都会钓鱼,我等会儿给太子钓两条鱼。”

白仲乙很欣慰,虽然看着韩信是个不说话的闷葫芦,但是关键时候他还是挺会表现自己的,不愧是他们淮阴县的人才。

【想要规划淮阴,得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交通这些城市核心需求,同时依托水网资源,发展淮阴特色产业。】

白仲乙开始听不懂了。

也不是完全不明白,隐约能明白一点,靠着太子的表情和语境也能大概猜出是什么意思。

所以,是他白仲乙想的那个意思吗?

韩信不懂就举手,小白点头,让他说。

“殿下,淮阴确实需要平衡防洪排涝,灌溉供水也是农人离不开的,航运交通是我们这里的天生资源,但是能发展什么淮阴特色产业?”

小白给他举例。

【只看农业,这里身处南北交界地带,水热条件都很不错,能种麦也能种稻,很合适成为大秦粮仓。

再看渔业,这里天然渔业资源丰富,可以做鱼干、虾酱这些重盐耐储存的腌制产品。

东临黄海,可以煮盐,芦苇众多,能发展编织手工业,其他草木资源丰富,还能造纸发展教育业。】

韩信点头:“淮阴位置重要,是大秦重要之地,如果以后能产盐,做耐储存的渔业腌制品,可以供给军需。”

听得头脑发热的白仲乙想给韩信来个头槌,这是军需和战略要地的事吗,这可是关乎他们淮阴县百年发展的大计!

作为淮阴本地人,白仲乙跟着太子这些天,也重新看了一遍淮阴上下,到现在,听了太子对淮阴县的规划,他可太明白这都代表什么意思了。

别的不说,作为县丞,他是见过纸张的,放在县里珍贵无比的纸张,白纸就那么些,如果他们淮阴县也能自己造纸了,可想而知未来淮阴上下的学风该是何等鼎盛!

但是现在是太子和韩信说话,韩信也算是太子侍读,身份比他这个小小县丞高,他纵使抓心挠肝,为家乡的未来紧张不己,也只能双手抓紧船桨,在后面忐忑紧张着。

【但是所有的这些,都得保证淮阴城水网清晰,并且不会被洪水影响。】

小白说着,拿出地图来,这是他这些日子在淮阴绘制的。

张良提醒道:“殿下,白县丞世代都是淮阴人,想必也能有些见解。”

一路上过于安静,导致都快忘了这人的小白也点点头。

【白仲乙,你也坐上前来。】

“是,殿下!”被点名了的白仲乙强忍激动,轻轻挪到张良让出来的一个空位上,

【淮阴城需要在沿淮河主干,修建夯土堤防,城池上游单开一块分洪区,减少洪水来时对城池的冲击。】

小白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移动。

白仲乙想了想,鼓起勇气道:“殿下,射阳湖可以做这个分洪区。”

战国后,河水泥沙逐渐淤积,江淮间诸多支流注入射阳湖,吴王夫差开通联通江淮的邗沟,东北通射阳湖,这里湖最深且阔,能受诸州邑水,东走入海,作为分洪区的话,白仲乙认为可以一试。

小白抬起头看向他,夸赞起来。

【你的想法我记下了,可以作为参考,列入计划方案之中。】

接着,他继续开会。

筑堤分洪是基础,还要开挖排水沟渠网络,参考郑国渠的“井渠”技术,将洼地积水引入人工河道或沼泽湿地,降低内涝风险。

既然有意把淮阴打造成未来大秦粮仓,那还得引水灌溉,保证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

淮阴作为以后沟通南北的重要水运交通枢纽,还得疏通、拓宽支流河道,修建码头,制作简易船闸调节水位差……

总之,按照太子设想把淮阴建设起来,不惜民力也得十年,爱惜民力少说也得三十年往上。

可只要一旦建成了,那他们淮阴,就是东边南北水路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了!

小白鼓励韩信。

【韩信,你如今是我的侍读,衣锦还乡就不忘提携家乡,你多努力,以后争取位高权重不缺钱,反哺家乡。】

张良笑着补充道:“还得爱惜身体,活得久些,你在一日,就是淮阴的支柱。”

白仲乙都目光炯炯看着韩信,好好好,他们淮阴真是出了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啊!

只有韩信还在懵逼之中。

啊,我有想这样衣锦还乡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