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一种作物,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
产量、土地、节气、生长周期等等,都很重要。
方才从小恩子那得知,这东西的大概产量后,周百川便已经欣喜若狂。
地上只长不高的秧苗,一株的产量却能达到五、六斤重。
已经可比稻米、粟米、稷等谷物,强出太多太多!
而大家都在新洲上耕种,自已这群人占据的是平原、谷地这些土壤肥沃的地方。
那些土著野蛮人,只能在茂密的森林之中耕种。
论土质、论耕种的难易程度等等方面,也是优势在我!
同理,气候也是一样的。
在同一块地里,有的‘地宝’才刚刚种下,有的却已经能收获。
这说明,这‘地宝’似乎也并不挑节气。
这对于当下的惠城而言,简直就是天赐之福!
最后,便是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周百川焦急地问向小恩子,不过随后便觉得自已问的多余。
小恩子几人去了不过半日,怎么可能知道这等消息。
尬笑一下,摆摆手,马上纠正道:“哦,这个不知道也情有可原,毕竟……”
“禀周总督,奴才知道!”
“奴才观察过已经成熟的‘地宝’,估算出的成熟时间,应该在八十天左右!”
“而且,这‘地宝’似乎非常好打理,只需要埋进去,就不用管它了。”
“奴才在那地垄四周,看到了许多的杂草,显然是没有人打理的!”
“而且,四周有不少参天大树,奴才以为,若是换在惠城外种植,再经过仔细打理,产量应该还会更高!”
周百川话没说完,小恩子便头头是道地分析起来。
他这般分析,引得周百川频频点头。
站在一旁的杨鑫淼,趁机递上一句:“这小恩子,从前在御花园、御果园,还有皇庄都管过事。”
“这一次,也是主子特意嘱咐过,将他们带来的。”
“主子高瞻远瞩,天佑大康!”
姜去寒在前朝,确实缺少左膀右臂。
也正是因此,才会特别重视周百川,以及后来的于益之。
但,姜去寒身边却并不缺乏人才。
内廷之中的太监,个个都是人才。
在太玄大陆,太监压根就没有办法修炼到先天。
这意味着他们根本不会有任何话语权,只能成为皇权的附庸。
没有宦官作乱的可能,自然他们也会被重点培养。
在大康皇宫内的太监,几乎各个都识字、明理。
只要是太玄大陆上存在的领域,太监们总会有专门去学习的人才。
尤其是各种不起眼的技术方向,更是如此。
就好像机关术,姜去寒之前干掉的花蕊,是机关学之中的宗师级人物。
可姜去寒还是将她干掉,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皇宫内的太监们当中,就有专攻机关学的太监。
只不过,技术没有花蕊强罢了,但也能达到大师水平。
这小恩子,便是农学方面的极为擅长的太监。
姜去寒委托岳丈来新洲,目的也是为了让他开发新洲。
一方面,这边可以迅速出‘政绩’,有利于他迅速崛起,将来好入主中枢,辅佐自已。
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要新洲在手,大康皇朝烂成什么样,姜去寒都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毕竟,二十七年后,系统就会重置。
姜去寒思索过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种,就是系统重新绑定,宿主变成自已。
那样一来,万事大吉。
系统就算是昏君系统,姜去寒也有办法将它掰直。
第二种,就是系统彻底归姜不语所有。
那时候,他也三十多岁了。
若是真如此,姜去寒会毫不留情地将他干掉!
这样一来,系统也就消失了。
第三种,就是重置出现了问题,系统崩溃之类的。
这就不用说了,依旧依仗的金手指算是没有了。
大康皇朝内忧外患,积重难返。
若是没有金手指,姜去寒也不好说一个人就能掌控时局。
凡事往最坏的结果去想,做好准备。
新洲,就是姜去寒最后的底牌。
只要新洲经营的好,现在他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收益。
将来,还能有一个保障,一举两得。
自然,相较于朝堂琐事、倭寇犯境、与清蛮通商等事而言,新洲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实际上,由于新洲与皇都相距太远,杨鑫淼也不知道的是,姜去寒还要派遣北海水师,押送一千万两白银到岭南、新洲来,支援周百川经略新洲!
总之,随着朝局逐渐被姜去寒控制住,对于支援新洲开发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当下,周百川最重要的就是稳定住现有的局面,尽量不要闹出什么乱子,熬过这最艰难的三个月!
听到杨鑫淼如此说自家女婿,周百川心中畅快,朗声笑道:“陛下心细如发,果真是中兴我大康的不世之君!”
“杨公公,事出紧急,不知那‘地宝’部落在哪里,距离惠城多远?那部落之中有多少人,是否还有储备的‘地宝’?”
话锋一转,周百川询问起杨鑫淼野蛮部落在哪里。
杨鑫淼给小恩子递了个眼神,后者马上道:“督爷,向南一百五十里,翻过两座小山,在一片原始森林之中,并不算深入,五六里而已。”
“奴才几人去时,在纸上绘画了地图,并且探查了那部落的大概情况,请您过目!”
办事靠谱,心细如发的恩公公,从袖口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小册子。
册子是用上等的御用细纹纸所编,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蚊蝇大小的小字。
周百川接过小册,取来桐油灯,仔细查看起来。
上面清晰记载着所探查过的情况。
那野蛮土著部落,共有七十多壮年男人,还有六十多身体强健的女人。
小恩子他们,没有见到几个老人,但却发现了三十多个孩子,还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头牲畜。
有山羊、鹿,还有十几只稚鸡,和叫不出名字的鸟。
至于他们采摘后的‘地宝’,全部放在了三间竹楼大小的木骨草屋之中。
用小册上记载的话说,就是塞的满满当当,一旁还在扩建仓房。
“太好了!杨公公、恩公公,老夫代新洲百姓,多谢诸位的大恩大德!”
“回头,老夫就上书给陛下,为诸位公公请功!”
“老夫这就去点兵,杨公公,一同而行否!”
周百川喜上眉梢,再一次颂扬起杨鑫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