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 第51章 哀家来担任

第51章 哀家来担任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刘辩:开局直面董卓大军
作者:
梦承恩
本章字数:
4940
更新时间:
2025-01-05

在那高耸入云、雕梁画栋的汉宫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很。

这凝重的气氛仿佛能将空气都冻结,就像暴风雨来临前乌云压顶般压抑。

刘辩身着龙袍,身姿挺拔地坐在威严的龙椅上。

他的眼神坚定,如同千年磐石。

那眼神熠熠生辉,透着不容动摇的决然。

他深知内阁制的推行,是挽救大汉江山的关键。

这大汉江山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内阁只能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众爱卿,朕今日在此,心意已决。

这内阁制必须尽快推行,一刻都不能耽搁!

如今朝堂之上,贪腐之风盛行。

这贪腐之风就像毒瘤,侵蚀着大汉的根基。

若不彻底整顿,大汉江山危在旦夕,社稷将倾!”

刘辩的声音雄浑有力,在宽敞的殿内久久回荡。

他说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彰显着帝王的威严。

董太后坐在一旁,脸色阴沉。

那脸色阴沉得好似墨汁般浓稠,仿佛都能滴出水来。

她猛地一拍那精美的扶手,霍然起身。

然后大声怒喝道:“辩儿,哀家再郑重说一次。

这内阁总管之位非哀家莫属!

那蔡文姬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

她能知晓什么朝堂政务?

她若是参与其中,定会把这朝堂搅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司徒王允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微微躬身。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太后娘娘,此事得从长计议啊。

这内阁制是全新之制,一旦实施,必定会触动朝堂旧势力的利益。

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会激起千层浪。

若操之过急,恐怕会引发朝堂的剧烈动荡,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辩眉头紧紧皱起,就像一把紧锁的铜锁。

他目光如炬,扫向王允。

语气坚定地说道:“司徒,朕又何尝不知晓其中艰难?

但要是因噎废食、畏缩不前,大汉何时才能重振雄风?

如今灾荒刚过,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急需朝廷有所作为,若朝堂依旧腐败不堪,政令不行。

又如何能让百姓信服,如何能凝聚民心?”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老臣缓缓走出。

他的声音因年迈而颤抖,却也透着坚决:“陛下,老臣听闻。

那蔡文姬虽有些许才学,但毕竟是一介女流。

自古以来,女子从未涉足朝堂之事。

朝堂向来是男子的天下,这是祖宗之法。

若让她担任内阁总管,恐会遭天下人耻笑,引发朝野震动啊!”

刘辩怒目圆睁,眼中似有火焰燃烧。

他大声驳斥道:“哼!朕看你们就是迂腐至极,冥顽不灵!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你们还在计较这些陈规陋习,墨守成规!

若是男子能将这朝堂治理好,如今大汉怎会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蔡文姬才德兼备,朕深信她的聪慧与见识。

她定能为这内阁带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拯救大汉的关键助力!”

董太后冷笑一声,那笑声透着冰冷与不屑:“辩儿,你莫要被那蔡文姬迷了心智,丧失了判断。

哀家在这宫中历经风雨,什么风浪没见过?

这朝堂之事错综复杂,岂是她一个小女子能够应付得来的?

你若执意如此,哀家绝不答应,定要与你抗争到底!”

朝堂之下,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声音此起彼伏,如同嗡嗡作响的蜂群。

有的大臣支持董太后,认为传统不可轻易打破,祖宗之法不可废。

有的大臣对刘辩的想法表示理解与认同,但又畏惧董太后的权势。

所以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将想法深埋心底。

刘辩看着这混乱不堪的局面,心中暗自思忖。

这内阁制的推行困难重重,荆棘满途。

但自已身为大汉天子,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绝不能轻言放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

目光扫视全场,缓缓说道:“朕今日并非与诸位商议是否要设立内阁制。

“而是要商讨如何妥善推行,寻求一个可行之策。”

“朕会给大家三日时间,各自回去好好思量,三日后咱再朝堂议事。若到那时还有人敢无故阻拦,可别怪朕不讲情面,定当以国法严惩不贷!”

说罢,刘辩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甩了甩那宽大的袖子。

随后,他大步流星地径直离开了朝堂。

这一下,朝堂里剩下的那一帮大臣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

一个个全都愣在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不知所措。

刘辩回到寝宫后,心里那股子怒火依旧熊熊燃烧着,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

他心里头清楚得很,这内阁制可是拯救大汉的唯一救命稻草,绝对不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人给破坏掉。

这时,宫女急匆匆地跑进来,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蔡文姬姑娘求见,说是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和您商量呢。”

刘辩听了,稍微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随即果断地说道:“快让她进来。”

不一会儿,蔡文姬迈着轻盈的步伐缓缓走进了殿内。

她身上穿着一袭素色的衣衫,那衣衫质地轻柔,随着她的走动,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朵在春日里静静盛开的百合花,显得格外清新脱俗,美丽动人。

她走到刘辩面前,慢慢地屈膝行礼。

她缓缓屈膝行礼,声音温柔如水:“陛下,臣妾听闻朝堂上之事,心中甚是担忧。”

刘辩急忙快步走到蔡文姬身边,轻轻地伸出手,扶起了她。

他用充满关切和温柔的目光注视着蔡文姬,语气温和地说道:“文姬,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朕对你有着十足的信心,这内阁制可是咱大汉的希望之光啊,是拯救天下苍生的关键所在。朕现在真的非常需要你的智慧和帮助,你可别太担心了。朕一定会想尽办法,为你清除所有的障碍,确保你的安全,不会让任何人伤害到你。”

蔡文姬抬起头,说道:“多谢陛下。”

刘辩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董太后在自已的宫殿里,也没闲着,正紧锣密鼓地谋划着应对之策。

她把自已的心腹大臣全都召集过来,眼神中透着凶狠与决绝:“那刘辩如今铁了心要推行内阁制,还想让蔡文姬那个丫头掌权,这绝对不行!你们都给哀家好好想想办法,咋才能阻止此事,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一位大臣满脸谄媚地凑上前去,笑嘻嘻地说道:“太后娘娘,依老臣之见,咱可以。。。。”

董太后微微皱眉,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倒也是个法子,不过可得做得巧妙些,不能让陛下察觉出是咱们在背后捣鬼。”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下暗流涌动。

支持刘辩的大臣和支持董太后的势力明争暗斗,朝堂之上的气氛愈发紧张。

三日后,朝堂之上再次聚集了众多大臣。

刘辩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大声说道:“今日,众爱卿可曾想好对策?朕再强调一遍,这内阁制的推行,朕势在必行,绝不退缩!”

董太后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辩儿,哀家还是那句话,这内阁总管之位,必须由哀家来担任。你要是不听从,这朝堂怕是要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