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30章 徐怙做题

第430章 徐怙做题

加入书架
书名: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作者:
我是泡泡
本章字数:
6004
更新时间:
2025-07-06

第430章 徐怙做题

过了两天,徐怙登门拜访陈凡。

两人在书房坐下后,徐怙笑道:“乡试在即,大哥让我给文瑞讲一讲乡试需要注意的事项!”

随即他解释道:“虽然弘毅塾有海公在,大哥说他不应班门弄斧,但智者千虑,或有一失,大哥怕影响弘毅塾诸位乡试,便命我来给诸位讲一讲。”

陈凡闻言大喜,连忙叫来其余三个考生。

众人见礼后,徐怙道:“咱们大梁乡试,考生于每场当日四更前便要携带笔墨砚台等考具齐集龙门。”

“然后分三门点名入场。”

“哪县考生于何时何门点名,事先都会公布。”

“跟府试、院试一样,到时候都有贴着各县名的长牌灯作为指示。点到我海陵县时,海陵县长牌灯点燃。到时监临点中门、提调点东门,监试点西门。”

“进了场,找到座号,咱们每个考生都会拨一名号军看守,以防考场作弊,是每一个人都有对应的号军,不再是院试时,号军巡看十几二十人了。”

陈凡等人连连点头,虽然这些海公跟他们大体上说过,但人家专门来讲,再听一遍不是坏事。

“我大哥说,入场后,第一件紧要的事就是赶紧钉好油布防雨,然后趴在席舍中的木板上灭烛睡觉。咱们半夜就起床了,若不抓紧休息,弄个通宵不睡,真要到做题的时候,神情会十分疲乏!”

说到这,徐怙郑重道:“特别是第一场的七篇八股文,若真是一夜没睡,哪有精力能作得出,诸位切记切记!”

众人连忙点头,应承了下来。

徐怙见众人记下,于是接着道:“接到考题,诸位先在草稿纸上写出初稿,修改好后,一定要在黄昏前誊正,不然时间肯定不够。虽然乡试可以继烛,但连继三烛而不完成者扶出!”

“誊写时字迹务必端正工整,题目和正文都有规定的格式。比如试题上,不许加奉试字,正卷务依所出题目次第楷书,不许草书!”

这一点,众人都是从院试出来的,自然是知道的,徐怙强调了一下便没有多说:“到时候县学会有格式要求与避讳的要求,一张纸兒,大家熟背即可。”

到了这会儿,徐怙才道:“下面是我兄长参加乡试的体会,诸位请用心听了!”

“场中作文,先作首艺,随即作第三艺,再作第二艺。何也?人的精神,三只蜡烛点完后便消耗的差不多了,到时,不可能有不萎顿的人。”

“首艺时用全幅精神,到了第二作便有兴到笔随之处,三则竭矣!”

“帘官挨次看去,每况愈下,索然无味,将二三篇换个顺序,帘官阅至三艺,兴致勃勃,毫无委顿之态,则售矣!”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劲。

这是什么?

这就是活脱脱的考场经验啊,而且是不外传的考场经验呐,就连海公也没有提到这点。

那么徐述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乡试一共考三场,最重要的当然是首场的八股文章。

第一场的八股文章,一天要作文七篇,三篇四书题,四篇五经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篇四书题,而三篇四书题中,又以第一题最为重要,分值最高。

不过四书题整体都很重要。

可以说,只要三道四书题作好,那基本上乡试就80%的几率考中了。

那么徐怙的意思是什么呢?

第一场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先作第一题,这是肯定的,那时候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嘛。

第二要做四书题的第三道,因为阅卷官是按顺序读卷的,如果第一篇好,第二篇稍好,第三篇一般,那读卷官的印象就很一般。

这里若是小小调转一下顺序,第一题好,第二题一般,第三题也很不错,这样读卷官就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说不定你就被录取了。

接下来,徐怙不厌其烦的讲解了考场里可能出现的很多问题。

众人也不敢怠慢,细细将这些考试须知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待众人走后,徐怙喝了口茶,对陈凡笑道:“文瑞,前曾拟定了几个题目,我拿回去后也请教了大哥,最后做了几篇来,请你斧正。”

陈凡连忙站起躬身道:“不敢。”

待他接过文章后翻阅了起来。

第一篇是陈凡随便拟的一个题目——《盖均无贫》。

这句话出自《论语》,全文是: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在这段话中强调了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要实现了这三点,就可以吸引远方的人来归顺,使得他们安居乐业。

同时,他也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不均、不安与不和,那就回导致内乱,这才是最大的忧患。

陈凡看向破题:观均安之效,而知不患贫寡之由也。

通过观察财富分配公平带来的社会安定成效,就能明白为什么说,治国不必担忧国家贫穷或者人口稀少的真正道理了。

说白了,徐怙的破题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陈凡抬眼看了下徐怙,他跟这位徐家二爷接触甚少,没想到对方文章水平竟如此之高。

在他看来,对方这文章或许是经过了徐述的润色,但第一句话就点名了儒家治国理念中,关于财富问题的核心逻辑。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接连看了几篇,陈凡越看眼睛越亮。

“二爷的文章登堂入室矣,阐发之精准,就算是不少进士也不及也,不知二爷年轻时师从何人?”

徐怙摇头谦逊了一番后道:“年轻时跟大哥的岳丈车公学习过四书和《诗》。”

陈凡恍然大悟。

车家是大梁有名的《诗》经世家,从南宋以来便大儒层出不穷。

徐怙兄弟跟着车家学习,难怪文章水平超过常人不少。

这时候,他又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写着《生财有大道》。

再看第一句破题:

传者论裕国之道,不外乎经制之得宜而已。

“叮!”

检测到宿主收集了绝品《生财有大道》,可获得系统奖励。”

“恭喜宿主获得任务奖励:《生财有大道》神品一篇(暂不发放),头衔:正嘉折文。”

“正嘉折文:国家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主。得此头衔者,行文瑰丽浩演,气跃而不穷,转折处皆折!”

PS:最近的情节都是乡试,可能文言文很多。

大家谅解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