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26章 语言能力

第426章 语言能力

加入书架
书名: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作者:
我是泡泡
本章字数:
6894
更新时间:
2025-07-04

第426章 语言能力

沈应经虽然心里不认可陈凡的教学方法,但他毕竟只是旁听的客人,肯定是不能当着学童的面质疑人家夫子的。

很快,学童们便循着黑板上的题目开始思考了起来。

《天下有道 四节》这个题目出自《孟子·离娄》,全题目是“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天下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时代,这时道德水平决定地位高低;天下无道指乱世,纯粹以暴力强弱定尊卑。

孟子认为这两种状态都是【天】的体现——这里“天”不是宗教概念,而是指客观历史规律。

最后结论强调顺应规律才能生存。

在学童们思考的时候,沈应经也在搜寻《四书集注》中对这四节经文的注释:

有道之世,人皆修德,而位必称其德之大小。

天下无道,人不修德,则但以力相役而已。

天者,理势之当然也。

这时,一旁的俞敬摇了摇头道:“《孟子》虽然大多数读书人接触的都很早,但《离娄》这段话却不是这个年纪的孩童能够深刻理解的。”

沈应经听到俞敬这话,心中暗自点头:“稚子心性未定,骤闻天理势变之说,犹植幼苗于疾风,非但不能固本,反有摧折之虞。”

“此章熔义理、势道于一炉,即如朱子《集注》‘理势当然’四字,非二十年功夫不能参透其中机锋。”

“师者当如医家辨证施治,今以虎狼药投之总角童子,虽出于望生成才之心,其如揠苗助长何?”

在沈应经看来,眼前这群孩童,最大者不过十二三岁,他们的人生阅历根本难以支撑起“道德理想和暴力现实”理解。

陈凡这阶段应该循序渐进,解释经义中的含义,再辅以历史上的典故加深学童们的理解,而不是直接让学童们依靠自己的小脑瓜子写出八股文章来。

这一切对于这个年纪的学童还是太早了。

“县试就算能过,但还需时间打磨几年,或许十七八时再参加府试,方才能成。”

就在他看着黑板上的题目,心中暗自思存之时,刚刚被点名的薛甲秀已经举起手来:“报告,夫子,我已经有了破题。”

沈应经闻言惊讶地看着薛甲秀:“这么快?这题就算是给安定书院破岩斋的那帮秀才,也断然不可能破题如此之快。”

随即他摇了摇头:“必然是瞎破一气!”

“夫子,我的破题是:欲王者致其德,而天可得而用矣!”

薛甲秀的话音刚落,沈应经、俞敬、包括刚来不久的陈轩全都长大了嘴巴,惊讶地盯着薛甲秀的背影。

“不是,这孩童不是说他破题不行吗?”

“这就是你说的不行?”

这个破题不仅高度浓缩了《孟子》这段话的主旨,能把复杂的政治哲学凝练成一句话。

但更厉害的是,这个破题将“致德”与“用天”建立了因果关系。

什么意思?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只有以小役大,以弱役强,信那有道之天不过。

但在薛甲秀的眼中,天岂肯去做无道者?

明明是人无道。

人若有道,则天自然转无道为有道了。

为什么沈应经、俞敬、陈轩三人惊讶?

因为薛甲秀这个破题,可以让那些功利者、腐儒们胸胆、眼孔为之一开。

陈轩感叹道:“文章到理透时,真能推排豪杰,展拓万古。实在没想到文瑞教的学生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境界了嘛?”

再想想自己在安定书院蹉跎的这两年,破岩斋的情况每况愈下,估计破岩斋的学生们拉过来跟弘毅塾这几人相比,在某些方面也要相形见绌了。

沈应经听到陈轩的话,心中大赞,可以说,这陈文蔽的话扎扎实实说到了他的心里。

也就在这时,他对接下来负责“承题”之人的应对更加好奇了。

难道是这县试案首太过优秀?

将破题破得如此别处生面,下面承题之人可就难了。

又等待片刻,刚刚那个王瑛举手道:“夫子,承题起讲有了。”

陈凡用鼓励的目光看向他:“好!今天这速度快了很多,念来听听。”

沈应经等人方才知道,原来弘毅塾搞这种形式不是一次两次了啊!

这时候王瑛清越的声音传来:

夫德则得天,文王是已,欲为政天下,舍此能得志乎?

且知天之说者,则王事可成。天之道主于扶德而已随其世之有道无道,展转属之,未有易也已。是故有时而行正道,有时而行权道。行正道则专属于贤德,行权道则若附于强大。

王瑛讲完,在场的俞敬和沈应经同时站起,因为太过激动,腿部带动了凳子,搞得原本安静的塾堂内发出“哗啦啦”桌椅碰撞的声音。

一众学童全都转过头来,好奇地看向两人。

两人站起身后神色激动,似乎想要辩驳些什么,但想了想之后却又神色肃穆的重新坐下。

但这次他们重新坐下后,沈应经和俞敬二人的腰杆子挺得笔直,显然是要用心听陈凡分说了。

陈凡似乎对二人的反应一点都不好奇,他笑着对众学童道:“夫德则得天,好啊!”

王瑛的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德行修养是获取天命的根本途径,周文王就是最佳的例子啊(文王是已),想要治理天下,舍弃修德之道岂能实现抱负?

这段话是对刚刚薛甲秀破题的进一步阐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但衔接的非常自然,且语出有典,分别引用了“文王视民如商”和“论语·为政”,且最后用反诘的口吻强化必然性,这在沈应经等人看来,已经比大多数生员的承题都厉害了。

可让沈应经和俞敬二人反应这么强烈的并不是这里,而是第二段起讲部分,王瑛的言论实在骇人。

他表面延续朱熹“扶德”说,却将天道动态化为“正道/权道”双轨模式。

最震撼的是“行权道则若附于强大”

这是什么?这是王瑛竟承认暴力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合理性,这完全突破了程朱理学的道德绝对主义。

这就是两人激动站起,想要反驳的原因。

可两人激动一下之后,只是激动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王瑛在句子里加上“若附”的微妙表述,这两个字既描述现实又不予价值认同,堪称语言艺术典范。

什么意思呢?

就好比另一个时空的网络中,很多人发表的言论都很偏激的,有的甚至有些“异端”,但却用一些标准词汇将这些私货包装了起来,人们看了,如果加以思考,其实是可以察觉到私货的存在,可又偏偏抓不住对方的痛脚。

这就是水平。

王瑛的水平是什么?

是用标准的八股格式,包裹了“理势合一”的历史哲学思想。

要知道这思想,可是另一个时空中王船山“发掘”出来的。尤其是“展转属之”四个字,不就是最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吗?

这就难怪沈应经和俞敬两人惊讶如斯了。

反倒是陈凡根本不慌,他一直以来培养学生,就是要他们多思考,不要思维僵化人云亦云。

看来,目前这效果还算不错。

最让陈凡欣慰的是,他的学生现在已经有了既能独立于这个世界思考的能力,又学会了用语言包装自己,不会被这个世界攻讦的能力。

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