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女皇宫做女医
靓女皇宫做女医
当前位置:首页 > > 靓女皇宫做女医 > 第54章 旧疾复发波澜兴

第54章 旧疾复发波澜兴

加入书架
书名:
靓女皇宫做女医
作者:
天山圣女果
本章字数:
15622
更新时间:
2025-01-02

平静的宫廷生活,仿若一湾静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旧疾复发搅得波涛汹涌。一日清晨,曙光才刚刚温柔地舔舐着宫廷的琉璃瓦,林悦刚踏入太医院,还未来得及将药箱安置妥当,就听闻太子旧疾骤然发作,已然昏迷不醒。这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击中了她,她心急如焚,莲步匆匆赶往太子寝宫,衣袂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恰似她此刻纷乱焦急的心境。此刻的宫廷,本是一片祥和,宫人们各司其职,御花园中的花朵迎着晨露娇艳欲滴,仿佛还不知晓这场即将席卷宫廷的风暴。

寝宫内气氛压抑得仿若铅云密布,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皇帝与皇后满脸忧色,平日里威严庄重的面容此刻被焦虑啃噬得满是憔悴。皇帝紧握着拳头,指节泛白,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着:“朕的皇儿,怎么会如此?昨日还好好的……”皇后则守在榻前,泪湿眼眶,她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太子的脸庞,抽噎着说:“儿啊,你醒醒,母后在这儿呢,可别吓唬母后。”他们围在榻前,眼神死死锁住昏迷的太子,仿佛只要这么盯着,就能将生机重新注入孩子的身体。林悦见太子面色惨白如纸,那白没有一丝血色,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死寂;嘴唇青紫似茄,浓郁的青紫色在微微颤抖的唇上蔓延,好似被寒冬狠狠蹂躏过。她赶忙上前诊脉,手指搭在太子腕间,只觉那脉象虚弱且紊乱,仿若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微弱的跳动里透着无力的挣扎。

原来太子幼年曾中过一种罕见寒毒,彼时宫廷太医们倾尽全力,耗费无数珍稀药材,才将寒毒勉强压制,却因毒入肌理,始终未能根除。这些年,太子的身子就像一座危楼,看似平稳,实则隐患重重。此次不知为何,竟毫无征兆地爆发,好似隐匿在黑暗中的宿敌,瞅准了时机,猛然出击。

林悦心中暗忖,脑海如翻江倒海,急速翻遍所学医书知识,眉头紧锁成川。太医院众太医也闻讯赶来会诊,一时间,寝宫内人头攒动,却又安静得只能听见衣料与低声的议论。

一位太医神情凝重地说道:“太子所中之寒毒,非比寻常。我曾在古籍中见过相似记载,寒毒积于脏腑,冰封气血运行。当下之急,需用大热之药冲击,唤起体内阳气。依我看,可先拟一方:附子三十克,干姜二十克,肉桂十五克,此三味药皆为纯阳之品,能迅猛燃起体内热火,驱散寒邪。然大热之药易伤阴津,故而再加入白术、茯苓各二十克,顾护脾胃,以免热药伤了中焦根本;又添麦冬、玉竹各十五克,滋阴润燥,平衡药性,防燥热太过。”说罢,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写下药方,递给身旁同僚传看,还补充道,“各位同仁,此乃无奈之举,寒毒凶险,唯有先以阳刚之药破局,后续再徐徐调养。”

另一位太医却连连摇头,面露忧色:“虽说驱寒势在必行,但太子自幼体弱,这般刚猛的大热之药,如同烈火烹油,身体恐难承受。我觉得,应从温养气血、调和阴阳入手。可用鹿茸五钱,其性温而不燥,能壮肾阳、益精血;配枸杞、桑葚各一两,滋阴补血,使阴阳互济;再添黄芪、党参各三钱,补气健脾,增强体质。为防寒毒残留,加细辛、独活各三钱,祛风除湿散寒;还得用上几味收涩之药,像五味子、覆盆子各三钱,收敛元气,稳固根基。如此循序渐进,慢慢化解寒毒,才是稳妥之法。”众人听了,皆是面露沉思之色,各有各的考量。这时,有太医小声嘀咕:“两方都有理,只是这病情紧急,实在难以抉择啊。”

林悦思索片刻后说道:“两位前辈所言皆有理,只是当下太子危在旦夕,驱寒刻不容缓,可先用少量附子、干姜起个头阵,稳住病情;再佐以鹿茸、人参等大补元气之药,双管齐下。同时,辅以艾灸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激发阳气。关元乃是人体元气所藏之处,艾灸此穴,犹如给元气加柴添火;气海关联周身气脉,能助力气血流通;神阙穴位于脐中,暖此穴可温通脏腑。此外,我建议用药汤泡脚,用花椒、艾叶、生姜煮水,热气从足底涌泉穴上行,辅助驱散寒邪。咱们当下也没有万全之策,只能步步为营,先稳住太子的状况。”众人听闻,纷纷点头,觉得此计颇为周全,当下便差学徒去煎药、准备艾灸之物与泡脚药汤。

药煎好后端来,浓郁的药香弥漫在寝宫,却没能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皇后亲自接过药碗,勺尖舀起一勺药汁,轻声哄着:“儿啊,来,把这药喝了,喝了病就好了。”可药汁大多顺着太子嘴角流下,收效甚微。皇帝见状,怒拍桌子,震得桌上茶盏都晃了晃:“你们这群太医,平日自诩医术精湛,如今关键时刻,却都没了法子!若太子有个三长两短,朕定不饶你们!”太医院众人吓得纷纷跪地,头埋得极低,冷汗浸湿了后背。

林悦膝行向前,叩首道:“陛下息怒,太子这寒毒棘手非常,我等定全力以赴。民间或有奇人异士知晓破解之法,不妨派人出宫寻访,广撒悬赏,或许能寻就转机。”皇帝听闻,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准了,此事你去安排,速去速回,若能救太子,朕必有重赏;若是误了,唯你是问!”林悦领命,匆匆起身,出了寝宫便开始筹备寻访事宜。

她先是差遣太医院的学徒们,去往京城各个角落张贴悬赏告示,写明太子病症,许下重金酬谢能解寒毒之人。学徒们领命而去,临行前,林悦叮嘱道:“你们务必把告示张贴在显眼之处,多和路人说道说道,越多人知道,寻得法子的可能性才越大。”学徒们连连点头:“林太医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告示一贴出,立刻引得民众围聚议论纷纷。“这太子的病听起来可凶险,不知谁有这能耐。”“说不定哪个深山老林里的隐士能治好,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街头巷尾,皆是关于此事的猜测与热议。那告示张贴在城门口、集市、茶楼等地,白纸黑字,醒目至极,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识字的还会念给旁人听,不一会儿,消息便传遍了京城大街小巷。

与此同时,林悦还托朝中几位与江湖人士有往来的大臣,帮忙打听消息。她匆匆赶到一位大臣府上,焦急说道:“大人,太子病情危急,听闻江湖中常有奇人异士,您人脉广,可否帮着打听打听,有无能解此寒毒之人?”大臣赶忙应道:“林太医莫急,我这就差人去问,一有消息,即刻告知你。”没过多久,大臣带来线索:“听闻城外钟南山有位隐世神医,医术通神,专治疑难杂症,林太医不妨去碰碰运气。”林悦大喜过望:“多谢大人!事不宜迟,我这就出发。”说罢,简单收拾行囊,带上必备药材与工具,便策马出城。出城之时,马蹄扬起尘土,她的身影在飞扬的尘土中显得决绝而坚毅,心中只想着尽快寻得解救太子的法子。

一路疾驰,终是寻到那钟南山下的一处茅屋。柴扉半掩,院内药香四溢。院子里晾晒着各类草药,有的编成辫子状挂在竹竿上,有的铺在竹筛里,在阳光下散发着独特的草木清香。林悦上前轻叩柴扉,高声喊道:“敢问神医可在?太医院求见,有要事相商!”良久,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缓缓现身,目光如炬:“何事扰我清净?”林悦忙将来意说明,老者听后,微微皱眉:“太子这病,我倒是知晓一二,不过要治,需一味极为罕见的雪莲花,生于极寒之地的悬崖峭壁,采摘极为凶险。”林悦毫不犹豫道:“只要能救太子,再险我也愿一试!”老者见她决心如此,点头道:“既如此,你且随我来,我告知你采摘之法与后续用药配伍。”

老者引着林悦进了茅屋,屋内四处摆放着形形色色的药材,有的晾晒在竹筛上,有的装在古朴的陶罐里,还有的用草绳捆扎着挂在墙上。架子上摆满了医书,书页泛黄,透着岁月的痕迹。老者从架子上拿下一本泛黄的医书,翻到某页递给林悦:“这雪莲花,需在月圆之夜采摘,彼时它吸纳月之精华,药效最佳。采摘时,得用特制的青铜钩子,系上坚韧的牦牛绳。你要先寻到那悬崖缝隙处,将钩子抛上去,勾住雪莲根部,再小心翼翼地拉拽。切不可心急,雪莲一旦受损,药效便大打折扣。采摘回来后,需即刻用冰雪水洗净,晾干,不可沾一丝人间烟火气。”林悦用心记下,又问:“敢问神医,采得雪莲花后,该如何配伍用药?”老者捻须沉思片刻道:“雪莲花取回后,需以冰雪水洗净,晾干。配药时,取雪莲花一朵,搭配天山灵芝三钱,这灵芝能固本培元,增强雪莲祛寒之力;再加上百年老山参五钱,大补元气,为身体注入生机;辅以细辛、独活各三钱,驱散寒毒残留的寒湿之气;还得添上白薇、青蒿各三钱,清退虚热,以防用药后体内虚火上炎;最后,用蜂蜜调和成丸,每日晨起空腹服下一粒。”

林悦谢过老者,便踏上寻找雪莲花的艰难征程。那雪山寒风刺骨,如无数冰刀割在身上,每一步都举步维艰。狂风呼啸,卷起雪沫,遮天蔽日,让人辨不清方向。她攀爬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手指抠住冰冷的岩石缝隙,双脚艰难地寻找着力点。身上的衣物被寒风割破,肌肤暴露在低温下,瞬间冻得通红。好几次,她险些失足滑落,心跳到了嗓子眼,但一想到昏迷的太子,又咬着牙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终是采得雪莲花。回宫后,林悦依着神医所言,将雪莲花与其他药材精心配伍,制成药丸,喂给太子服下。

可几日后,太子的状况虽稍有起色,但寒毒仍未根除,时有反复。太医院再次陷入愁云惨淡之中。这时,又有太医提议:“听闻东海之滨,有一种名为‘鲛人泪’的贝类,其分泌的汁液有神奇的暖血融毒之效,不妨派人去探寻一番。”林悦觉得不妨一试,当下便安排人手前往东海。前往东海的队伍一路舟车劳顿,沿海寻访渔民,打听“鲛人泪”的下落。渔民们听闻是为救太子,纷纷热心帮忙,最终在一处隐秘的礁石林中寻得“鲛人泪”。

前去探寻的太医与学徒们历经波折,带回了“鲛人泪”。林悦与众人研究新的药方,加入“鲛人泪”汁液三钱,又添上几味温通经络的草药,如丝瓜络、路路通各五钱,期望借此打通太子体内因寒毒淤堵的经络;再配上丹参、赤芍各五钱,活血化瘀,让气血能顺畅运行,助力寒毒排出体外。新方服下,太子的气色似乎又好了几分,众人燃起一丝希望。

然而,寒毒实在顽固,太子依旧昏迷不醒。宫廷内外流言蜚语渐起,有人说这是天谴,有人质疑太医院无能。皇帝愈发焦虑,下旨若三日内再无进展,太医院众人皆要受罚。这道旨意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太医院众人压力倍增。

重压之下,林悦决定重新梳理太子过往病历与用药情况,日夜苦思冥想。偶然间,她想到古籍中曾提到一种“阴阳同调、内外兼修”之法。于是,她召集众太医商议:“各位同仁,咱们之前的法子虽有成效,却未能根治寒毒。我想到古籍之法,阴阳同调,内外兼修,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一位太医回应道:“林太医不妨详细说说,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林悦说道:“一方面调整药方,在大热驱寒与滋阴补养的药材间寻求更精妙的平衡,加入龟板胶、鳖甲胶各五钱,与附子、肉桂等热药相互制衡,让药效更温和持久;又加入合欢皮、萱草各三钱,疏肝解郁,调养太子因久病积累的情志问题;另一方面,采用药浴之法,用艾叶、花椒、干姜等煮水,让太子浸浴其中,借助药力从体表渗透,驱散寒毒。同时,还在太子寝宫放置炭火盆,盆中添上松柏枝、橘叶等有芳香之气的植物,让室内空气温润且带有宁神之效。”众太医听后,纷纷赞同,即刻着手准备。

经过这一系列精心调理,太子的脉象渐渐有力,面色也有了些许红润。众人不敢松懈,继续观察用药。在持续的努力下,太子终于悠悠转醒,虽然身子依旧虚弱,但无疑是这场漫长艰难救治的重大转机。皇帝龙颜大悦,对太医院众人赏赐有加,说道:“诸位爱卿此次救太子有功,朕定不亏待你们。”林悦忙叩首道:“陛下,此乃臣等分内之事,幸得太子福泽深厚,才得以苏醒。”而林悦也在这场风波中,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医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太医院更是借此契机,对各类寒毒病症展开深入研究,以防日后再有类似状况发生,守护宫廷安康。

太子苏醒后,身体的调养仍是重中之重。林悦每日都会前往太子寝宫,仔细查看太子的气色、脉象,调整药方。“太子殿下,您近日睡眠可好?饮食有无不适?”林悦轻声问询,目光专注。太子虚弱一笑:“多谢林太医挂怀,只是夜间仍觉畏寒,难以安睡。”林悦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我在药方里再加些酸枣仁、夜交藤,助您安神助眠,再添上些许小茴香,温肾暖肝,驱散余寒。还可在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水里放上肉桂粉、吴茱萸粉,暖身助眠。”太子点头称谢:“有劳林太医费心了。”

太医院还为太子特制了养生膳食。御膳房与太医们通力合作,御膳房总管前来太医院商讨:“林太医,给太子做膳食,可得精细些,您说说食材搭配。”林悦说道:“用羊肉、当归、黄芪炖煮成汤,羊肉性温,大补气血,当归活血养血,黄芪补气升阳,三者搭配,为太子补充元气;又有山药、芡实、薏米熬制的粥品,健脾益胃,增强体质;还有用核桃、黑芝麻、红枣制成的糕点,补肾健脑,滋养气血。”膳食做好后,太子尝了尝,夸赞道:“味道不错,还能调养身子,甚好。”在精心照料下,太子身体逐渐康复,宫廷生活也慢慢回归往日的平静,只是这场旧疾风波,成为了众人心中难忘的记忆,时刻警醒着太医院对疑难病症不可掉以轻心。

随着太子身体的好转,太医院并未停止钻研的脚步。林悦时常组织太医们研讨此次医治过程中的得失,她说道:“此次太子寒毒复发,咱们走了不少弯路,用药上时而激进,时而保守,日后面对这类疑难病症,当建立更系统的诊治思路。”一位太医附和道:“没错,咱们还应多收集民间单方、验方,说不定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众人深以为然,于是太医院开启了一场民间医术收集之旅。

学徒们被派往各地,走访山村野寨、市井小巷,收集形形色色的药方。在一个偏远山村里,一位老猎户告诉学徒:“小伙子,用新鲜的三七叶捣烂敷在伤口上,止血消肿效果奇佳,我打猎受伤就这么弄。”学徒好奇问道:“大爷,您这法子传了几代啦?”老猎户嘿嘿一笑:“好几代咯,灵得很。”在热闹的市井中,一位老妇人分享:“用桂圆、莲子、百合煮成甜汤,能缓解心悸失眠,我常喝,管用着呢。”这些药方汇聚到太医院后,太医们逐一甄别、试验,将有用的融入宫廷药典。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太医院的医术储备,也让宫廷医学与民间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交融,为日后应对各类病症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让宫廷的医疗保障愈发稳固,守护着宫廷众人的安康岁月。

太医院为防患于未然,还制定了针对宫廷众人的定期体检制度。每隔三月,太医们便会带着药箱、脉枕穿梭于各宫各殿,为皇帝、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以及宫人们检查身体。体检时,太医们不仅仔细诊脉,查看气色,还会问询日常饮食、作息、情志状况。一次,在为一位常在体检时,太医发现她情志抑郁,肝气不舒,便开了逍遥散,并叮嘱她多去御花园散步赏花,舒缓心情。太医还耐心说道:“常在,您平日里别总闷在屋里,御花园景色美,去走走,心情敞亮了,身子也好得快。”常在感激道:“多谢太医关心,我记下了。”

同时,太医院加强了与各地医馆的交流。时常有各地的名医带着疑难病症案例入京,与太医院太医们研讨。这一日,从江南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郎中,他身着素布长衫,手提一个陈旧却干净的药箱,踏入太医院时,眼神里透着医者的沉稳与睿智。老郎中拱手行礼道:“久闻太医院各位同仁医术精湛,老朽此次特带了几例棘手湿症病案,想与各位切磋交流。”

林悦赶忙上前还礼:“前辈客气了,您远道而来,定有独到见解,快请入座,咱们细细说来。”众人围坐一圈,老郎中缓缓打开手中的病案册,指着上面的记录说道:“这几位患者,皆身处江南水乡,长期受湿气困扰,周身困倦、关节酸痛不说,还伴有腹胀、食欲不振之症。我用了常规的祛湿之法,薏仁、芡实、白术之类的药材也没少用,可就是收效甚微,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一位太医院的太医捻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江南之地,本就潮湿多雨,湿气极易入体。前辈既常规之法效果不佳,不妨试试加入几味芳香化湿之药,如藿香、佩兰,其气芳香,能醒脾化湿,提振脾胃运化之力,说不定能打破僵局。”

林悦也接着说:“我觉得还可辅以艾灸之法,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温阳健脾,增强身体自身运化水湿的机能。而且,在膳食上,也可让患者减少甜腻、生冷食物的摄入,多吃些诸如山药、白扁豆熬制的粥食,内外兼调。”

老郎中听后,眼睛一亮,连拍大腿:“哎呀,老朽怎么就没想到!还是太医院各位见识广,这法子听着就周全,回去我定试试。”众人又就艾灸的手法、药材的用量细细商讨了一番,气氛热烈而融洽。

太医院这边交流正酣,太子那边却出了点小状况。太子自康复后,好动了些,一日在御花园中玩耍,跑得急了,不小心崴了脚。小太监们慌慌张张地跑来太医院:“林太医,不好了,太子殿下崴脚了,疼得直叫唤!”林悦赶忙抓起药箱,一路小跑着去了御花园。

到了地方,只见太子坐在石凳上,捂着脚踝,眉头紧皱。林悦蹲下身子,轻声安抚:“殿下莫慌,臣先看看。”她轻轻褪去太子的鞋袜,仔细查看,只见脚踝处已经肿起老高,泛着青紫色。林悦一边查看,一边说:“殿下,您这几日可得忍住痒,别乱动,不然好得慢。”说着,从药箱里取出消肿化瘀的药膏,涂抹在伤处,手法轻柔又利落,还不时抬头观察太子的表情,怕弄疼了他。

涂抹完药膏,林悦又用绷带仔细包扎好,说道:“殿下,这几日就别到处跑了,臣再开几副内服的药,帮助散瘀,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太子虽然疼得眼眶含泪,却还逞强道:“林太医,我没那么娇弱,不过是崴了一下。”林悦微笑着回应:“殿下身强体健,自然恢复得快,只是这扭伤也不可小觑。”

回宫途中,同行的太医感慨道:“太子这一病一伤,可真是时刻警醒着咱们,这宫廷里的医疗保障,一丝一毫都松懈不得。”林悦点头称是:“没错,咱们还得把常见伤病的应对法子,多教教宫人们,让大家都能有些基础的急救知识。”

于是,太医院又筹备起了宫人的急救培训事宜。林悦带着学徒们编写简易教程,把止血、包扎、防暑、溺水急救等知识都写得通俗易懂,还配上生动的图示。培训当日,御花园的空地上聚满了宫女太监,大家眼神里满是好奇与紧张。

林悦站在前面,拿着一本教程样本说道:“各位姐妹、公公,咱们在宫中做事,难免遇上些意外,今日就跟着我学学这些急救法子,日后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说着,她拿起一块布条,演示起了包扎伤口的正确手法:“大家看,包扎的时候,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要能塞进一根手指为宜……”

宫女太监们学得认真,有个小太监还举手提问:“林太医,要是有人溺水了,该咋救啊?”林悦耐心解答:“先把溺水之人拖上岸,迅速清理口鼻杂物,然后让他俯卧,按压背部排水,再施行人工呼吸……”众人听得频频点头,一场培训下来,宫人们都收获满满。

而太医院与民间的交流也愈发频繁深入。有民间医馆写信来,请教宫廷里治疗小儿惊厥的法子。林悦亲自回信,详细写下应对的药方和推拿手法:“小儿惊厥,事发突然,可先用拇指掐人中穴醒神开窍,再以清热熄风之药,如钩藤、蝉蜕、僵蚕配伍煎服……”民间医馆得了回信,如获至宝,照方施药,救治了不少患儿,太医院的名声在民间也越发响亮。

随着名声渐起,太医院也吸引了不少异国医者前来交流学习。一日,几位来自西域的医者到访,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长袍,头戴别样的毡帽,带来了西域独有的药材和疗法。双方先是互相展示各自的医学成果,西域医者拿出一种名为“阿魏”的药材,介绍道:“这阿魏,气味特异,有消积、杀虫之效,尤其对腹中积食、虫积疗效显著。”太医院太医们则拿出珍藏的千年人参,讲述其补气延年的神奇功效。

交流间,谈到了西域常见的沙眼病。西域医者皱眉道:“我们那风沙大,患沙眼病的百姓众多,用了不少法子,总是容易复发,不知贵院有无良策?”太医院众太医陷入沉思,林悦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试试用菊花、薄荷、防风等清热祛风的药材煎水,先熏蒸眼部,再用药液清洗,配合内服的明目地黄丸,滋养肝肾,增强目力,双管齐下,或能改善。”西域医者听后,认真记录,对这全新的思路充满期待,这场跨国的医学交流,又为太医院注入了新鲜的灵感与活力,让宫廷医学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碰撞、交融、升华,持续守护着宫廷内外众人的安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