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点了点头,同意了胤禛说的话,其实她也不爱出去交际的,毕竟她觉得她跟那些女人真的是说不到一块去。
每次宴会大家坐一起聊天时,聊的不是丈夫就是孩子,她理解这个封建的时代这些女人也只能围着丈夫孩子转悠,但是理解归理解,她是不认同的。
所以每次跟那些福晋相处时,宜修真的表示很尴尬,也幸好她身份够高,基本上没什么人敢跟她上来搭腔聊这些。
而其他的妯娌这就更好解决了,她们每次来跟她搭话时她都是附和着点头摇头,时间长了,她们就了解了她,觉得她是个木头桩子,渐渐的也不太爱凑到她跟前说话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能推的宴会她也基本上都推了,实在推不了的她也才去。
所以宜修现在在皇家的圈子里还有一个木头无趣的外号。
一场庆祝胤禛荣封亲王的宴会结束后,雍亲王府的大门立刻就关闭了,所有的宴请王府也都推了个一干二净。
整个雍亲王府都都开始了闭门谢客,这样的时间一直过了两个月后,宫里传出了消息,要大选了。
一听说大选,府里后院的这些女人顿时就坐不住了,如今王府里有名有姓的女人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了。
这些年王府陆陆续续的也是赐了不少女人进来的,如今后院有名有姓的女人可是有十几位。
前年时皇帝刚赐了格格耿氏跟武氏入府,就是这历史上的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宜修是没瞧见这个女人的。
按理来说这几人入府的日子应该也就是这几年,很相近,但是宜修就是没瞧见选秀名单上有这个钮祜禄氏。
她好奇之下,后来去查,好家伙,这个凌柱的女儿有是有这么个人,但是此人在选秀时莫名感染了风寒,因此错过了选秀。
而下一次大选那就要等三年后,结果三年后耿氏跟武氏都被康熙赐进了府,这个钮祜禄氏还是没有在选秀的名单上,这时候宜修就感觉到不对劲了。
按理来说不应该的,难道剧情的力量就是这般强大?为了将来让那个假的钮祜禄氏进宫,所以想把这个真的钮祜禄氏给蝴蝶掉?
宜修看着这情况,那怎么能允许,她倒要看看这次府里进了一个真的钮祜禄氏,到时候皇帝还怎么给甄嬛抬旗钮祜禄氏。
宜修大手一挥,立刻救下了这个这次大选又要莫名生病的钮祜禄氏,然后她就成功的去参加了选秀,在康熙四十六年进入了四贝勒府成为一个格格。
与钮祜禄氏一起入府的还有一个格格乌雅氏,这个乌雅氏不是别人,正是宫里德妃的娘家侄女。
人家这个乌雅氏可才是德妃真正的侄女,一入府整个人就嚣张跋扈的不行,仗着她那身份到处截宠。比起她这个外八路的来人家名正言顺多了。
不过宜修也没有因为她的身份惯着她,笑话,她连德妃都不惯着,还能惯着她一个小小的格格?
这四贝勒府就是她的地盘,她可不会允许一个小小的格格嚣张到自已跟前来。
没惹到她跟前来就算了,她也不过多计较,若是惹了她,她可不是个吃素的。
乌雅氏这些年许是在她这里吃了不少亏,如今已经是非常的乖觉了,整个人缩在后院老老实实的,一点也不敢在她面前蹦跶了。
这次宫里传来大选的消息后,府里安静的日子也打破了,因为她们知道这次大选估摸着府里又要进新人了。
别问她们为什么会这么确定,历来就是如此的,每次大选府里多多少少都会进几个人,这次估摸着也是一样的。
事实果然如众人所料,大选结束后,皇帝给雍亲王府赐进了两个女人。
分别是格格冯氏跟费氏,宜修知道是这俩人被赐进府后,心里就知道年世兰估计快入府了。
她就说嘛,这些年怎么不见李氏被他请封侧福晋,原来这个侧福晋的位置是给年氏留着的。
不过也有可能是之前胤禛只是一个小小的贝勒,而柔则这个侧福晋又还没有被废,所以胤禛才没有请封的。
现在胤禛倒是成亲王了,但是李氏也已经容颜不再,胤禛自是不再宠爱于她,更别说给她请封侧福晋了。
这要不是她膝下还有着一子一女,估摸着胤禛都不会再踏足她的院子。
李静言虽没有被请封侧福晋,但是她膝下毕竟有子嗣,所以宜修还是进言给了她庶福晋的位份。
应该说,府里只要是生育有子嗣的,宜修都很大方,都给了庶福晋位份。
两个格格才入府不久,胤禛又找上了她,整个王府都在宜修掌控之下,宜修自然是很快就知道胤禛来找她干什么了。
果不其然,胤禛过来坐下后,不多时,便开口提到了年世兰入府一事。
宜修嘴角含笑地看着胤禛,轻抿了一口茶后才说到:“爷放心吧,年妹妹既然是皇阿玛亲赐的侧福晋,这婚礼妾身定是会好好的操办的。”
胤禛闻言满意地点点头,轻拍了拍宜修手,“还是福晋你懂我的心思,福晋放心,世兰是个懂规矩的,就算是入王府,也必是尊重你这个福晋的。”
宜修闻言,心里暗自撇了撇嘴,半晌后站起了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景色,心中暗自盘算着。
西院的阁楼空着,环境清幽,冯氏已经住那里了,上辈子宜修本来就是安排年世兰住到那个院子去的,但是这辈子宜修觉得还是不要再让年世兰去祸害人家冯若昭了。
“王爷觉得年妹妹入府后让她住在东院怎么样,那里离爷的书房近些,想必年妹妹会喜欢的。”
胤禛听了,觉得宜修果然懂他,“那就按福晋你说的办吧,只是东院东院的叫,本王觉得不好听,爷想给世兰的院子提上一个名字,宓秀院福晋觉得如何。”
宜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王爷的决定,妾身自是没有意见的,宓秀院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