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荣耀背后的裂痕
2025年1月18日晚,燕城五星级酒店宴会厅,穹顶漂浮着由全息投影构成的数字烟花。
我站在两位手持明亮智慧灯的高管中间,脚下是流转的星河光影,耳畔是此起彼伏的掌声。
“和光同尘”乐曲随着优美的环绕立体声在水晶吊灯下回荡。
我挺首脊背,伴随着优美的乐曲缓步迈向T台,脚下的T台镜面地面倒映着璀璨的水晶灯。
伸手接过话筒时,金属外壳还带着温热,仿佛传递着全场期待的温度。
清嗓的瞬间,原本嘈杂的宴会厅骤然安静,只余柔和的乐曲与灯光交错。
我的目光扫过全场伙伴,最后落在穹顶流转的星空投影上,那些闪烁的“星辰”,恰似创业路上熬过的无数个不眠夜,以及窗外倔强发光的孤星。
“各位同仁,今天不仅是集团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跑线……”
话音落下,掌声轰然响起,“感谢各位同仁的支持……”
我的声音被电子混响修饰得沉稳有力。
身后的巨幕开始播放集团宣传片。
镜头掠过我的创业初期,创业中期,创业后期。
掠过孩子们在智慧教室里使用Al设备学习的画面。
这时镁光灯突然聚焦,我下意识抬手遮挡,却在指尖缝隙里,瞥见电子相册角落闪过的一张黑白照片,记忆在时空里重叠回响……
五年级的深秋,外婆家,母亲咳着血染红了外婆床枕边的帕子。
我攥着满分的数学试卷冲进房间,消毒水的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
她枯瘦的手抚过试卷上鲜红的100分,嘴角扯出一丝笑意:“我们小乐...以后要读大学...”
话音未落,母亲己永远逝去,而那张试卷上晕开的水渍,不知是泪还是母亲最后滴落的指腹温度。
记忆里的母亲永远带着淡淡的浆糊香与棉布气息。
每天清晨,当我揉着惺忪睡眼走出房间,总能看见她伏在缝纫机前的身影。
老旧的缝纫机“嗒嗒”作响,她戴着银顶针的手指灵巧地穿梭,将布料裁成温暖的形状。
寒冬腊月,别的孩子穿着臃肿的棉袄,我却有母亲亲手缝制的碎花棉衣。
她会在领口处绣上小小的蝴蝶,针脚细密得像春日的雨丝。
每当我穿着新衣转圈圈,她就倚在门框边,眼角眉梢都是温柔的笑意:“我们小乐真好看。”
夏夜燥热,她放下手中的活计,摇着蒲扇给我讲睡前故事,扇出的风里混着棉布的清香,将我轻轻送进梦乡。
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级生日那天,母亲神秘兮兮地拆开层层叠叠的油纸,里面是件粉色连衣裙,裙摆处缀满亮片,在阳光下像撒了一地的星星。“这是妈拼拼凑凑做的。”
她笑得有些腼腆,而我早己扑进她怀里,布料柔软的触感贴着脸颊,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后来每当我遇到挫折,只要摸着衣柜里那些带着母亲体温的衣物,就仿佛又回到了她的怀抱,重获继续前行的勇气。
记忆的齿轮加速转动,又停在初三那年潮湿的梅雨季节。
距离中考还有十三天,父亲的肝硬化病又患,而且特别严重。
我在医院走廊里对着班主任的电话嘶吼:“我要请假!”听筒里传来老师的叹息:“孩子,你父亲会好起来的。〞
白炽灯的光晕在头顶晕成模糊的光斑,我机械地数着监护仪跳动的数字,每一声“滴答”都像重锤砸在心上。
书包里的中考复习资料硌着后腰,那些背得滚瓜烂熟的文言文和化学方程式,此刻都成了虚幻的泡影。
我多想冲回家把自己锁进房间,疯狂刷题首到手指发麻,可眼前父亲枯瘦如柴的模样,让我连呼吸都带着钝痛。
“要是能分他一半寿命就好了。”
这个念头突然冒出来,让我喉咙发紧。
记忆里父亲总是把热乎的饭菜推到我面前,自己啃着冷馒头;下雨天把伞全罩在我头顶,自己半个身子淋得湿透。
而现在,他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用浑浊的眼睛望着我,每一个眼神都像是在说“对不起”。
泪水不受控地滚落,滴在父亲插满针头的手背上。
我颤抖着伸手想擦去,却发现他的皮肤己经干瘪得像片枯叶。
十三天后的考场、堆积如山的习题、老师殷切的叮嘱...这些曾经天大的事,在死亡面前都变得轻如鸿毛。
我多希望时间能倒流,回到他背着我走过放学小路的那些日子。
那是他的脊背还是我最坚实的靠山,而不是如今病床上摇摇欲坠的身影。
宴会厅的掌声再次响起,“接下来,请吉总为我们揭晓集团下一个五年规划!”
主持人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全息投影切换成未来校区的3D模型,悬浮的虚拟屏幕上跳动着炫目的数据。
我伸手触碰屏幕,却在指尖触碰到虚拟按键的瞬间。
想起创业初期那个无尽的夜晚,为了赶开学,彻夜赶工,自己也亲自投入装修队伍中。
但正是这些艰辛,让每一次突破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那些在困境中咬牙坚持的瞬间,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星火。
“吉总?”主持人小声提醒。我深吸口气,正要开口,电子相册又翻到新的一页。
这次是张泛黄的作业本纸,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等我长大了,要建一座很大很大的幼儿园,里面有彩虹滑梯,有永远吃不完的糖果。”
落款是1978年的我,字迹被泪水晕染得模糊。
宴会厅的音乐不知何时换成了钢琴曲,音符在空气中流淌,像极了童年时屋檐下的雨。
我望着虚拟屏幕上闪烁的蓝图,突然觉得那些冰冷的数据、华丽的模型,都比不上当年母亲在缝纫机前,用顶针将希望一针一线缝进布料里的温度。
“我们的愿景,”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不仅是培养未来的精英,更要守护每个孩子眼里的光。”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此刻宴会厅的镁光灯突然变得刺眼。
恍惚间,我看见当年那个背着父亲遗照、攥着皱巴巴录取通知书的少女,正穿过二十年的光阴向我走来。
我的校服袖口磨出毛边,眼神却比此刻台下任何一道聚光灯都要明亮。
“各位同仁,”我握紧话筒,声音里带着与当年一样倔强的颤抖,“今天不仅是集团的里程碑,更是无数个‘我们’在绝境中开出的花。”
掌声如潮水漫过耳畔,而我知道,那些生命里最深的裂痕,终将成为光照进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