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罗盘逐层详解
玄幻小说
首页 > 玄幻小说 > 中国罗盘逐层详解
作者:
春风十里赏桃花
主角:
杨筠松 曾文遄
更新至:
第1章 导语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0.47万字
作者是一位具有几十年风水实战经验的“古法三合派”风水大师,是《中国风水罗盘48层详解》(香港聚贤馆出版)作者,中国风水大师李定信先生的嫡传弟子。此次,作者对其师的原著进行全面修订升级,从实战的角度全面诠释中国罗盘构成的易学原理与哲学原理。书中的第17章,第十三层:中国罗盘穿山七十二龙卦气盘,为作者独立发明,全面诠释了汉易卦气与穿山七十二龙的相辅相成。这篇论文荣获重庆市社科院举办的易经大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能与清华大学易学教授及各路易学精英同台领奖,荣幸之至。此书,是中国罗盘诞生千年以来第一次将汉易卦气纳入罗盘的盘面。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风水罗盘,是古代堪舆家和现今风水师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清代著名学者罗国桢的《罗经解定》的序言说:“罗经者,以其收罗天地之蕴,上拨星辰之缠度,下察山水之峙流,以形应气,以数合理,无不森罗密布,而阴阳两宅由是叶吉,如制丝者之有经方能制锦而成章也,故曰罗经”。罗盘除用于磁针的指向定位外,还记录了一些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历史和古代哲学文化知识。可以说罗盘是包罗万象,经纬天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载体。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0.47万字
简介
其他
作者是一位具有几十年风水实战经验的“古法三合派”风水大师,是《中国风水罗盘48层详解》(香港聚贤馆出版)作者,中国风水大师李定信先生的嫡传弟子。此次,作者对其师的原著进行全面修订升级,从实战的角度全面诠释中国罗盘构成的易学原理与哲学原理。书中的第17章,第十三层:中国罗盘穿山七十二龙卦气盘,为作者独立发明,全面诠释了汉易卦气与穿山七十二龙的相辅相成。这篇论文荣获重庆市社科院举办的易经大会颁发《优秀论文证书》。能与清华大学易学教授及各路易学精英同台领奖,荣幸之至。此书,是中国罗盘诞生千年以来第一次将汉易卦气纳入罗盘的盘面。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风水罗盘,是古代堪舆家和现今风水师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清代著名学者罗国桢的《罗经解定》的序言说:“罗经者,以其收罗天地之蕴,上拨星辰之缠度,下察山水之峙流,以形应气,以数合理,无不森罗密布,而阴阳两宅由是叶吉,如制丝者之有经方能制锦而成章也,故曰罗经”。罗盘除用于磁针的指向定位外,还记录了一些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历史和古代哲学文化知识。可以说罗盘是包罗万象,经纬天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载体。 ...

第1章 导语

导语

中国罗盘,宛如一部神秘的宝典,要了解它的真相,需要逐层揭开其神秘面纱。

罗盘,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工具,有着诸多称谓,如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地脉堪舆罗盘等。它是古代堪舆家和现今地脉堪舆师从事堪舆活动的得力助手,不可或缺。清代著名学者罗国桢在其《罗经解定》的序言中说道:“罗经者,恰似一张神奇的网,收罗天地之精华,上拨星辰之缠度,下察山水之峙流。它以形应气,以数合理,如同一幅森罗密布的画卷,而阴阳两宅则在这画卷中展现出叶吉之象,犹如制丝者有经方能制锦成章,故曰罗经。”罗盘不仅用于磁针的指向定位,还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记录了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历史和古代哲学文化等丰富的知识。可以说,罗盘是包罗万象、经纬天地的,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载体。

中国罗盘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它由立杆观日影的土圭,逐渐演变为具有汤匙形磁针的司南和六壬盘,再由六壬盘发展为杨救贫创制的具有磁针方位的地盘和近似日影方位的天盘,被称为杨盘。至南宋赖文俊(公元 1132 至 1162 年左右)撰写《催官篇》时,又创立了以近似极星方位的人盘。时光流转,延至明末清初,蒋大鸿为了配合他的三元“地理”,精心创制了蒋盘,设有内外盘二圈,皆为磁针方位。

中国罗盘大小各异,有二寸之小巧玲珑,有西寸之精致典雅,有六寸之端庄大气,更有十二寸之气势磅礴。其圈数亦不相同,有三圈的日昝,如三颗璀璨明珠,有 4 至 36 圈的,似众星捧月。诸多罗盘注记的内容往往大相径庭,甚至出自同一厂家,其先后出厂的,盘面注记也会有云泥之别。中国罗盘的注记宛如一部成长史,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层数少到层数多的漫长历程。而这一过程,恰似中国地脉堪舆历史的一面镜子。罗盘盘面注记的繁复性,犹如夜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彰显了中国诸多流派风水术的多样性。

据考,清代中叶以前,科第失意的读书人大致有以下几条出路,或如继承祖业的财主,或如兼而经商的儒商;或似苦守聊斋的隐士,清高闲居,读写诗文,偶或授私塾,有的研习中医;亦有部分文士如痴如醉地研习堪舆术,寄情山水,与山水为伴。

然而,也有科举登榜,为官为文皆出类拔萃者钟情于堪舆术。如东晋的郭璞(公元 279――324 年),这位奇才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他的词赋在东晋独占鳌头,其才华横溢,令人赞叹不己。他曾任著作佐郎,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他博采众长,集历代中国地脉堪舆之大成,犹如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废除了陈旧的八宅风水术,继承了《狐首经》和《青囊经》的精髓,撰写了具有古代科学思想的《葬书》、《玉照定真经》等书籍。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地脉堪舆界的泰山北斗,受到后世地脉堪舆界的顶礼膜拜,被尊称为中国地脉堪舆的鼻祖。

又如晋代陶侃(公元259---334年),初为县吏,渐至郡守,依次为武昌太守,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一生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常勉人惜分阴,为人所称。他也是地脉堪舆名人,留下许多传说。

又如唐末的杨益,字筠松,号救贫(另有称号叔茂者)。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观天象、察符瑞、候灾变、卜吉凶之职。杨公丰富和完善了以郭璞《zang书》为理论基础,具有古代科学思想的、理论系统的、有操作规程的堪舆术,并著述了一批堪舆秘籍。而被历代中国地脉堪舆界尊称为地脉堪舆宗师。

又如南宋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公元1135---1198年)。为朱熹弟子。著有《律吕新书》、《洪范解》、《大衍详说》、《燕乐原辨》等书。他也是风水历史名人,但其理论多有参差,后人评价不一。

再如明代大臣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1375年),曾是元末进士,任过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督,处州总管府判等职。曾为朱元璋谋士,多有业绩。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被皇上封为诚意伯。著有《郁离子》、《诚意伯文集》等,著作多有见地。他也是一位风水界的历史名人。

远古乃至近古的堪舆师,无论是科举得意、仕途亨通者,还是科第失意、流落故里者,就其整体的文学修养以及治学严谨的态度而言,皆犹如高山仰止,是我们当今堪舆界群体难以企及的,实乃值得我们推崇备至。尤其那些才华横溢、思辨奇敏、文章锦绣的鸿儒,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和著作典籍,宛如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去精心研究、深入分析、仔细整理和合理继承。

然而,近古以来,堪舆术的传承却如江河日下,逐渐从学者文士常年苦守寒窗、斟字酌句的研习和孜孜求真的实践,转化为社会流民、“白丁”的江湖“工匠化”师从。于是,从事风水职业的社会层次主流,开始如日落西山,由学者逸士渐渐蜕变成一些文化层次低浅、德才黯淡,又善于油嘴滑舌、信口开河的庸俗之辈。特别是明代堪舆术大紊乱,清代风水术“江湖化”以后,堪舆著述更如泛滥的洪水,剽窃、拼凑、浅薄、言之无物、隔靴搔痒,毫无理论根基的风水书,如雨后春笋般日益俱增,随处可见。江湖风水先生亦多如过江之鲫。如如此一来,这源远流长、蕴含深邃奥义、璀璨夺目、流光溢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那质朴醇厚的民风民俗,就被生拉硬拽地拖入了牵强附会、故弄玄虚、厚颜无耻的庸俗泥沼。这导致堪舆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量多而质劣己成为近代堪舆术历史的总体走向。

有鉴于此,中国堪舆术必须剔除杂质、去粗取精。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中国罗盘进行大刀阔斧的更正与改革,如此才能契合中国堪舆术的实践。

本书为学习中国地脉堪舆术的易学爱好者逐层详解中国罗盘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初学者能很快掌握这门绝学。

最新章节
作品目录
错乱章节催更
没有了
1-100章
继续阅读
最新更新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