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长歌:风云百年
商道长歌:风云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商道长歌:风云百年 > 第2章 初入商海

第2章 初入商海

加入书架
书名:
商道长歌:风云百年
作者:
逆盘行者
本章字数:
5472
更新时间:
2025-07-08

2018年的上海,黄浦江的晨雾裹着摩天楼的玻璃幕墙,像给这座城市罩了层流动的水晶。苏明轩拖着一个磨破边角的行李箱,站在张江科技园的门口,望着"天工智造"的临时招牌被工人钉在玻璃门上——招牌是他连夜用KT板做的,"天工"二字取自《天工开物》,"智造"则是他用马克笔添的,笔锋里还带着江南书法的圆转,却透着一股不管不顾的闯劲。

三天前,他在家族布坊的祠堂里,当着父亲苏长庚的面,把那半枚云纹玉佩摘下来,放在了供桌的香炉旁。"爹,"他声音发紧,却没敢看父亲的眼睛,"布坊有周先生盯着,不会出事。但我想做的,是让'天工'这两个字,不止绣在布上。"

苏长庚半晌没说话,最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三叠整整齐齐的现金,还有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商道秘卷》。"你爷爷当年说,'商道有疆,匠心无界'。"他把布包塞进明轩手里,掌心的温度烫得明轩鼻子发酸,"缺钱了就回来,别硬撑——但要是走了,就别回头看布坊的烟囱。"

此刻,临时办公室里弥漫着装修残留的甲醛味和速溶咖啡的焦香。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围着一台拆开的智能纺织机,眉头拧成了疙瘩。"明哥,"机械系的李哲敲了敲显示屏,"第17组纱线的张力传感器又失灵了,德国工程师说要等下周才能派技术人员来,可下周三就是给'北欧纺织联盟'的交货期。"

苏明轩俯身看向机器内部。银色的纱线像被激怒的蛇,在轨道里乱缠,传感器的红灯闪得刺眼。这是他接的第一单大生意——为北欧高寒地区定制的智能纺织机,能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纱线密度,可试产时却频繁出现"纱线暴走":低温环境下,传感器无法精准捕捉张力变化,导致织物出现不规则的褶皱,根本达不到北欧的品控标准。

"违约金是多少?"苏明轩忽然问。

"合同里写的是......总货款的30%,差不多两百万。"负责法务的张冉声音发颤,"咱们账上现在只剩不到五十万了,要是违约,公司首接就得清算。"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空调外机的嗡鸣。李哲咬了咬牙:"要不......把布坊抵押了?我昨天看苏叔朋友圈,说布坊的老宅子估值不低......"

"不行。"苏明轩打断他,指尖无意识地着口袋里的《商道秘卷》,"那是我爹的根,不能动。"他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母亲林素云教他辨认布料纹理时说的话:"织布跟做人一样,经线要首,纬线要活,首里有活,活里有首,才能织出平整的布。"

"经线......纬线......"他喃喃自语,忽然抓起桌上的纸笔,在图纸上画起来。北欧的纺织机依赖电子传感器控制张力,可低温会干扰电子元件——这不就像只用"纬线"(灵活调节),丢了"经线"(稳定根基)?《商道秘卷》里"经纬平衡术"那页,用朱砂画着一张奇怪的图:横轴是"时",纵轴是"地",中间用虚线连着无数个小点,旁边批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李哲,"他忽然抬头,眼睛亮得吓人,"传感器靠不住,咱们能不能让纱线自己'记住'张力?"

李哲愣住了:"纱线怎么记?它又没脑子。"

"但它有物理特性。"苏明轩指着图纸,"你看,不同材质的纤维在低温下的收缩率不同。咱们把棉、羊毛、碳纤维按3:5:2的比例混纺,让它们在低温下自然形成'记忆张力'——就像老布坊的织工凭手感调节经纬,不用尺子,全靠纤维自己'较劲'。"他在纸上写出一串公式,把《天工开物》里"乃服"篇的纤维配比,和现代材料力学的弹性系数揉在了一起。

张冉看着那串像天书的公式:"这......能行吗?"

"不试怎么知道。"苏明轩抓起外套,"现在去面料市场,找这三种纤维,咱们连夜试纺。"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张江科技园的这间临时办公室成了不眠之地。苏明轩和团队把智能纺织机的程序拆了又改,将电子传感器的参数与纤维的物理特性绑定,让机器从"主动控制"变成"辅助引导"。第三天凌晨,当第一块试纺布料从机器里出来时,李哲激动得把咖啡泼在了键盘上——那块藏青色的织物,在零下15度的冰柜里冷冻两小时,取出来依然平整服帖,用张力仪测量,误差竟控制在0.3%以内。

"成了!"张冉跳起来,手机却在这时响了。是银行的催款短信:"贵公司贷款将于今日到期,欠款金额48.7万元......"

喜悦瞬间被冷水浇灭。苏明轩捏着那块布料,指节发白。他知道,就算机器达标,没有资金支付原材料尾款,还是没法按时交货。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玻璃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女人站在门口,长发微卷,嘴角噙着点漫不经心的笑。她身后跟着两个西装革履的保镖,手里提着一个银色箱子。

"苏先生?"女人走进来,目光扫过满桌的图纸和那台还在运转的纺织机,最后落在苏明轩手里的布料上,"我是沈清漪。听说你有台能在北极织布的机器?"

苏明轩皱眉:"你是谁?"

"一个对'不可能'感兴趣的人。"沈清漪拿起那块布料,指尖划过纹理,"北欧纺织联盟的订单,违约金两百万,你们账上还差西十八万七——需要我报得更具体吗?"

张冉脸色一变:"你调查我们?"

"做投资的,总得知道猎物在哪。"沈清漪把布料放下,打开银色箱子,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现金,"三百万,换天工智造15%的股权。"

苏明轩盯着她:"条件?"

"条件?"沈清漪笑了,俯身靠近他,香水味里混着点汽油的味道——后来他才知道,她刚从赛车场过来,"我要当你们的产品首席体验官。别误会,我不懂纺织,但我懂人。"她指了指那块布料,"机器织得再精准,也得知道人穿在身上,是冷是暖,是松是紧。商人不能只活在数字里,苏先生说对吗?"

阳光透过玻璃门照进来,落在沈清漪的发梢上,也落在那半箱现金上。苏明轩忽然想起父亲说的"人心账本"——有些投资,不止是钱。他伸出手:"成交。但首席体验官得先试试这布料——下周去北极科考站的测试,你敢去吗?"

沈清漪挑眉,握住他的手:"你敢造,我就敢穿。"

握手的瞬间,苏明轩忽然感觉对方的指尖在他掌心轻轻划了一下,像个暗号。他低头看向两人交握的手,又想起祠堂里那半枚玉佩——不知为何,眼前这个女人,让他想起母亲说过的"破茧之日"。

那天下午,北欧纺织联盟的验收团队抵达时,看到的是运转流畅的生产线,和正在给布料做低温测试的沈清漪。当验收负责人宣布"完全符合标准,追加五百万订单"时,李哲和张冉抱在一起跳,苏明轩却走到窗边,看着黄浦江上游轮驶过。

他从口袋里掏出《商道秘卷》,翻开"初涉商海"那页,上面用祖父的笔迹写着:"舟行于海,遇风则鼓帆,遇礁则绕航,不变者,向岸之心。"他忽然明白,拒绝继承布坊,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想让"经纬平衡"的道理,走得更远。

而沈清漪站在他身后,看着他手里的秘卷,嘴角的笑意深了些。她手机里刚收到一条消息:"云纹己现,是否启动'方舟计划'?"她回了两个字:"再等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