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骤然狂跳起来!她几乎是扑过去,一把抓起手机,指尖因为紧张和残留的绝望而剧烈颤抖,差点没拿稳。她手忙脚乱地解锁屏幕,点开邮箱APP。
收件箱列表里,最新一封邮件的发件人栏,赫然显示着:“空白”。没有名字,没有邮箱地址,只有一片空白。
标题:《作业》。只有两个冰冷的汉字,不带任何感彩。
林溪的呼吸屏住了。她颤抖着手指,点开那封邮件。
正文区域,同样是一片空白。没有一个字的说明,没有一个多余的符号。
只有下方,静静地躺着一个醒目的附件。文件名是:《艺术鉴赏小组报告_印象派光影分析.pdf》。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电流瞬间窜过林溪的脊椎!她没有任何犹豫,指尖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颤抖,用力点下了那个附件下载按钮。
进度条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移动。几秒钟后,文件下载完成。她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点开了那份神秘的PDF。
清晰的排版,专业的字体,图文并茂。报告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印象派的起源背景,到代表画家及其技法特点,再到对“瞬间光影”捕捉的深度剖析,结合了美术馆特展中的具体作品实例,最后升华到其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甚至比她丢失的那份初稿更加成熟、更加深刻!而且,在报告的最后,清晰地列出了小组分工:林溪(理论分析与核心撰写)、苏晓(资料整合与格式排版)、江辰(实地考察与素材提供)。署名处,是三个并排的名字。
完美得…无可挑剔。
林溪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瞳孔因为震惊而微微放大。泪水还挂在睫毛上,忘了滴落。心口那股冰冷的绝望,被一种更加汹涌、更加混乱的情绪所取代——难以置信的狂喜,劫后余生的虚脱,以及…一股强烈到让她头皮发麻的困惑和悸动。
是谁?
苏晓?不可能,她早就睡了,而且这份报告的水准远超苏晓的能力范围。
江辰?更不可能。
李教授?没理由用匿名邮件。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屏幕,目光最终停留在邮件最上方那个空白的发件人栏。光标在那里无声地跳动着,像一颗无处安放、却又固执地宣告着存在的心跳。
冰冷空白的发件人,完美得不像话的报告内容,在凌晨三点这个最绝望的时刻,如同神迹般降临。
林溪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缓缓移向窗外沉沉的夜幕。视线仿佛穿透了黑暗,投向了校园另一端,那栋即使在深夜也可能亮着灯的建筑…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混杂着强烈的心悸和困惑,猛地冲垮了她心中刚刚筑起的绝望堤坝。她攥紧了手机,屏幕的光芒映亮了她写满震惊、茫然,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隐秘期待的脸庞。
匿名邮件带来的震撼余波,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在林溪心里一圈圈扩散了好几天。那份完美得诡异的报告,那个空白的发件人,像一道无解的谜题,日夜萦绕在她心头。她旁敲侧击地问过苏晓和江辰,两人都是一脸茫然。苏晓甚至夸张地摸了摸她的额头:“小溪,你是不是熬夜熬出幻觉了?还是…被哪个暗恋你的神秘学霸盯上了?”这话让林溪瞬间红了脸,脑海里不受控制地闪过某个清冷挺拔的身影,又立刻被她强行按了回去。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周三《艺术鉴赏》课,李教授对小组报告赞不绝口,尤其点名表扬了林溪的核心分析部分“视角独特,见解深刻”。在同学们或羡慕或探究的目光中,林溪只能挤出僵硬的笑容,心虚得不敢抬头。那份不属于她的赞誉,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课间休息,她甚至能感觉到斜后方那道若有似无的目光,让她如芒在背,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转眼到了周五中午。熬过了上午两节枯燥的理论课,饥肠辘辘的学生们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星大最大的“揽月”食堂。空气瞬间被各种饭菜的香气、鼎沸的人声和餐具碰撞的叮当声填满,闷热而喧嚣。
“我的天!今天人怎么这么多!”苏晓拉着林溪的手腕,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艰难穿梭,目标明确地冲向最受欢迎的“江南风味”窗口。那里永远排着最长的队伍,而队伍尽头,是让无数星大学子魂牵梦萦的招牌菜——糖醋小排。色泽红亮,酸甜汁浓稠挂浆,是林溪的最爱。
“为了小排!冲啊!”苏晓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拉着林溪挤进队伍末尾。队伍像一条臃肿的巨蟒,缓慢地向前蠕动。林溪被前后左右的人夹在中间,汗味、香水味、饭菜的油烟味混合在一起,闷得她有点头晕。她踮起脚尖,努力越过前面人的肩膀,望向窗口里那一盘盘闪闪发亮的糖醋小排,胃袋适时地发出一声小小的、清晰的“咕噜”声。
“饿了?”苏晓笑嘻嘻地撞她肩膀,“再坚持一下,胜利在望!”
林溪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脸颊微热。她收回视线,百无聊赖地盯着自己的帆布鞋尖,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背包带子。匿名邮件的困惑、沈屿若有似无的目光…各种乱七八糟的思绪又在脑子里纠缠起来。
就在这时,一种极其细微的变化,像投入喧嚣湖面的一粒石子,清晰地传递到了林溪紧绷的感官上。
身后原本拥挤推搡的人潮压力,似乎…减轻了一些?
一股熟悉的、清冽而冷调的雪松气息,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无声无息地、不容置疑地侵入了她周围的空气。那气息像初冬清晨松林里干净的空气,瞬间压过了食堂里浑浊的油烟和汗味,清晰地钻入她的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