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现代特种兵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现代特种兵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现代特种兵 > 第2章 古代王朝若想武德充沛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第2章 古代王朝若想武德充沛的几个关键性要素

加入书架
书名:
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现代特种兵
作者:
扑街扑街死扑街
本章字数:
97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天幕之中,新的视频缓缓刷新。

【爵位、授田、世袭,封建王朝武德充沛的三大法宝!】

看到这个标题。

历朝历代的众多皇帝顿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紧紧盯着天幕。后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枪杆子里出政权!

只有武德充沛的国家,才能称为强国,并且不断对外扩张。

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国之主,皇帝们当然想要自己的王朝武德充沛。“爵位、授田、世袭?”

很多皇帝口中念念有词,心里冒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大部分人这一辈子想要的很简单,年轻的时候有钱、有地位,老了有保障,下一代有希望。】

【这些原始欲望社会属性下的投影,就是:金钱、权力、传承。】

【而最早运用这些的老板,叫吴起。】

【他这套做法,搁今天相当于发年终奖。】

【立有大功的员工坐第一排,每人面前放一大捆钱。】【做出贡献的员工坐第二排,每人给一小捆钱。】

【剩下那些摸鱼躺平的坐第三排,发点大米拎桶油就当过年了。】

【另外,还要请他们的家人看着他们领年终奖。】

【并且每年都要有人上门慰问父母,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在如此赏罚分明的操作下,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这是吴起在魏国进行的改革吧,确实很成功,让当时的魏国一跃成了天下强国,打得周围六国抱头鼠窜。”

“这种激励机制放在两千年后都不过时,太牛了,我见过很多大公司都是这么干的。”“当然,是别人家的公司,我自己可没遇到过···”

“确实如此,很多老板还不如两千年前的古人呢!纯纯把员工当牛马,要是我们也能遇到这样的公司就好了。”

大秦位面。

赢政看着天幕,面色有些不愉。无他。

被吴起打得抱头鼠窜的六国,其中就有一个秦国。

“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说的就是秦国与魏国之间的阴晋之战。

而这场战争,秦国败得很惨。大汉位面。

刘彻眼前一亮。

士为知己者死的道理,他自然明白。

吴起这么一出,他麾下的魏武卒,怕是当场就要痛哭流涕,感动不己。

“此种方式确实不错,只要做得到位,能使天下将士归心!”刘彻盯着天幕,点头赞同。

他深吸一口气,愈发专注地看向天幕。

......

【同样吴起也创造性地提出一点,兵不在多,而在精。】

【他认为,一个部门的人数,如果远远超过需求人数,就会有人滥竽充数,有人浑水摸鱼【就像1000个士兵去追杀一个贼人,明明是1000:1的优势在我,但每个人都紧张得要死。】

【因为他害怕这个贼人,突然跳出来袭击自己。】

【同样吴起注重照顾下边人情绪,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合理的奖金制度,人才才不会流失:】

【所以吴起这个老板,真的把人研究的特别透,你要是就给个底薪没提成,那底下人就上班带薪拉屎糊弄你。】

【那你要是给他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拿大捆现金发年终奖,那员工必然有积极性。】【注意,必须给现金,不是现金,没这么大冲击力。】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面露憧憬。这吴起是个好老板啊!

能解决手底下人的后顾之忧,还能当场发现金薪水。

这样的人,谁不争着抢着替他卖命?大唐位面。

李世民笑着点头。

“不愧是兵家亚圣吴起!”“与朕所见略同!” 兵不在多,而在精。

这几个字他可再认同不过了。

三千玄甲军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足以证明这个理论非常正确。

军队里有一部分精兵就足够。

那些老弱病残,甚至只是进来混吃混喝的士兵,除了装腔作势毫无用处。

【而继承吴起衣钵,并把他发展到极致的那个人叫商鞅。】

【商鞅平生最不爱给群众画饼。】

【过去河西之地一丢,秦王会对秦人讲,河西民众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一样吧,我们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积极踊跃为收复河西做贡献。】

【回到家,老秦人就得骂,这个臭傻十三,又搁那画饼PUA我。】【但商鞅一来,秦军立刻变成虎狼之师。】

【因为商鞅认为,宣传讲究的就是对口,秦王有统一六国的理想,很好,很有精神。】【但你给老秦人讲这个理由,不现实。】

【老秦人就是想要钱,想要房子,想要地位。】

【给他们讲大秦一统万世,如何如何,这不是扯淡吗?】

【于是,商鞅设置了18等爵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什么意思呢?封建封建,就是每一等级的人,都有相应的特权。】

大汉高祖位面。

刘邦很是认真地看着天幕。

大汉和大秦紧紧挨着,大汉的军功爵位可以说是照抄大秦学来的。此等制度,不用的时候不知道。真正上手的时候才发现,是真的好用。

“谁生存在这世上不是为了这些?”

“无论帝王将相还是百姓士卒,都是如此。”想起自己当年做泗水亭长的情景。

刘邦眼中露出追忆之色,点头认同。

【想吃香喝辣?那可是浪浪山熊教头都不敢有的非分之想。】

【所以,商鞅明确规定,只要干掉一名甲士,爵位升级,得良田一顷、房子一套。】【并且每升一级,就会多一个仆人为你服务。】

【同样,军爵带来的特权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升一级能穿更好的衣服,吃更好的食物,死了坟前能多一棵树。】

【成为奴隶的家人能够成为自由人,犯法了也不怕。】

【同样战死沙场也不怕,爵位和功劳都由儿子继承,就是让你往前冲。】【所以,商鞅用爵位、授田、世袭满足了人最原始的功利心。】

【不过杀敌就拿一套房,秦国哪来这么多资源赏赐士兵?】【于是,就有了后来应对的方法,提高任务难度。】

【以前的时候杀一人就可以,接下来就最少要杀五人,要授田之类,必须要真正的胜利。】

大明位面。

朱棣认真听着,凝神思索。

这样的方式,无疑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一旦把目标提得太高,就会让士兵丧失动力。

但如果提高得太缓慢,土地之类的资源又会很快耗尽。“这不是万世长久之计!”

“天下之土有限,但人心欲望无尽。”朱棣感叹一句,皱眉沉思。

“爹,其实无需担心这些,天下难道有千年不灭的王朝吗?”

朱高炽大着胆子开口道。

他觉得父皇考虑得太远了。就像彼时商鞅变法的秦国。

国家都快灭亡了,还想着以后作甚?

赶紧用这种方法,快速提升战斗力才是正理!

也对。

“朕确实有些想得太多了,倒没有高炽你看得透彻。”朱棣眉头一舒,

脸上露出几分自嘲。

身为皇帝,他情不自禁想得有点多。

“百年千年之后的事,自然交给后人去头疼。”“纵观古今,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

【但是大秦给的地,相当于大厂给的代持股,一旦去世,国家也就收回。】

【因为商鞅考虑到,如果不收回,几十年后大秦就无地可封。】

【如此一来,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请问,谁会在死前,会不把财产,一分也不留给后代?】

【如果你是一个大秦人,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吃饱穿暖,临死了被一下子全没收了,你会没意见?】

【所以,商鞅的死,不只是老贵族想要他死,一些新得功勋的人,也想要他死。】

【后来,秦君从公升级为王后,军爵加入关内侯和彻侯,朝着世袭制方向发展,有意保护既得利者者。】

【高级爵位并不是靠军功,而是政/治需求,在这些方面,商鞅就没注意,犯了大忌,也就必死无疑。】

“说实话商鞅真的挺惨的,不但主持变法让秦国强大,最后还要替国君背锅,落得个车裂的下场。”

“没办法,商鞅的变法那是把秦国上上下下都得罪完了,哪怕是秦王都不敢护住他。”“这就是‘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按照阶级斗争理论,商鞅的做法损害了所有阶级的利益,他不死谁死?”

“满朝上下都是敌人,商鞅只顾着以法来治理国家,却忘记了国家也是由人构成的。”

大秦位面。

赢政长叹一声,眺望远方。

“商君啊商君,是大秦对不住你!”商鞅对他的大秦,可以说是再造之功。

秦国能摆脱危机,最弱小的国家摇身一变成为强国,变法一事至关重要。但正如后世之人所言,商鞅得罪的人太多了。

变法之后,无论是大贵族、地主、还是新晋的军功勋贵,都对商鞅的种种做法不满。满朝皆敌。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国君也不得不把商鞅做弃子。

丢出来平息各方的怒火。

大汉位面。 司马迁提笔蘸墨,

缓缓在竹简上写下几个大字。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商鞅亦不能幸免。”

【今天出土的汉简表明,汉朝功侯明显在巩固既得利益,比如他们将20等爵分为八级民爵和12级官爵。】

【什么意思呢?】

【就是平民这辈子奋斗到底,也就是八级爵,永远不可能跨越阶级,除非皇帝越级提拔。】

【公乘立功本应该升卿,但汉朝规定,多升的这一级,只能转在你儿子的头上。】

【意味着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八级公乘。】

【这相当于人为给高级功侯画了一块大蛋糕,而且绝对不能被底层分掉。】

【那么此时,军爵基本不能实现大的阶级跃迁,而是单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

【同样为了保护高级功臣,汉廷也有意削弱底层待遇,比如不再拥有仆人,缩小田宅数量等。】

天空上弹幕飞出:

“总结一下,就是蛋糕不够大了,或者说蛋糕不够分了。”

“要依靠特定手段,提前截留下一块蛋糕给上层。”

“汉朝也没办法,毕竟大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战争机器不能无限制地开动下去,没法停止,那就只好减速了。”

大秦位面。

秦始皇面露意外之色。

“将二十级军功爵制,继续细分?”

从先前的一些视频中,他己经知道,后来的汉朝也延续了军功爵制度。

但没想到,汉朝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搞出了“八级民爵,十二级官爵”这样的制度。

“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利是弊?”

秦始皇看着天幕,在心中思索起来。

如果汉朝对军功爵制度的改进确有可取之处,

他也会参照此法,进行相应的制度调整。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眼泛思索之色。

大秦和汉朝的制度,他自然己经在史书中有过了解:

故而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后人对此事的分析上。

即事件的核心点:

如何才能持续保证大明的武德充沛?

【汉军这样的整法,看似不公,但实际上,他的中流砥柱,还真的就是这帮贵族子弟。】

【这群人,在史书当中被称为良家子。】

【他们其实是有一定资产的小地主,他们拥有的条件好,也就有条件读书,有条件习武。】

【并且,他们不是混不下去的地痞流氓或者贼配军,他们对为国征战有强大的进取心。】

【毕竟,既能建功立业,国家还给土地,双赢。】

【汉代六郡的良家子,条件好,又识字,稍加训练,就是各个部门的优秀骨干。】

【比如李广、赵充国、冯奉世,都是良家子出身。】

“无恒产业者无恒心,很有道理。”

“古代的时候很多士兵都是凡人或者死囚,要逃脱惩罚,必须当兵立功。”

“但这样的犯人组成的军队,战斗力难以保证,毕竟不上战场还有可能不死,上了战场就不好说了。”

“所以这时候,良家子才是军队战斗力强大的保证。”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面露佩服之色。

“精辟!”

“千年之后的后人,竟对大汉分析得如此鞭辟入里!”

身为大汉皇帝,他对招募兵制度再清楚不过。

他心中自然知道,良家子才是汉军的核心。

一方面,是因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业者无恒心。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良家子本身的兵员素质,也比地痞和囚犯等好上许多。

大宋位面。

赵匡胤头上冕旒摇动,站起身来反复踱步。

他自然明白,良家子要比其他人好用很多。

但是他手里的大宋,经历五代十国战乱,百年烽烟。

但是大宋面临的情况不一样。

大汉经过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人口充足。

随便就可以招募很多良家子入伍。

哪里找得出这么多良家子?

宁可军队战斗力底下,也不可没有军队。

在兵员素质和兵员数量面前。

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所以他才会选择通过军队扩招,以把地痞流氓吸纳进入军队安置的方式来缓解社会矛盾。

“但朕万万没有想到,此法,会使得大宋军队变得孱弱无比。”

并且还带来了无数的负面影响。

这证明,他当初的判断出错了。

“兵贵精而不贵多,朕不可再重蹈覆辙。”

赵匡胤负手而立,眼中坚定道。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民爵泛滥,民爵逐渐成了百姓的荣誉头衔。】

【到了曹魏时代,高层考虑到,要是这一群手拿刀枪的特权阶层,想要反咬一口怎么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