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 第49章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第49章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古人物:盘点十大遗憾
作者:
夕阳红骑士
本章字数:
566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大秦

咸阳宫,秦始皇嬴政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

扶苏在旁恭敬侍立。

嬴政轻哼一声:

“这所谓的居鲁士,不过是化外之民的首领罢了,能有何了不起?” 扶苏微微低头,不敢贸然回应。

然而,随着嬴政继续观看金榜,他的神色逐渐发生变化。

最后,嬴政不禁赞叹:

“此人才智非凡啊!原以为化外之民只知武力征伐,没想到这居鲁士竟能以这般巧妙的手段,不费过多兵力便稳固统治。

嬴政目光中却透着一丝欣赏,开口道:

“这居鲁士,于巴比伦城破之后,未效仿亚述之残暴,而是另辟蹊径,实非常人所能为。

着巴比伦长袍于神庙加冕,一句‘从今日起,你们既是巴比伦人,也是波斯人’,便巧妙打破民族隔阂,此等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还有那让战俘走在凯旋队伍前列之举,化敌为友,使不同民族为其所用,真乃大才!”

扶苏点头称是,恭敬回应道:

父王下明鉴。居鲁士此举,以包容之态赢得巴比伦民心,避免了因残暴统治而可能引发的反抗,实乃明智之举。

其让不同民族战俘于凯旋仪式前列,化敌为友,使他们为波斯荣耀而战,真正诠释了征服之真谛在于凝聚人心,非单纯武力压制。

大秦虽以武力横扫六国,但治理天下,亦当适时恩威并施,此可为借鉴。”

嬴政微微颔首,认同了扶苏的话,不过又神色傲然地补充道:

“然我大秦与波斯不同,朕以法家之术治国,律法严明,令出必行,方能铸就这千古未有之伟业。

居鲁士虽有可取之处,但我大秦制度乃顺应历史潮流,绝非蛮夷之法可比。

朕的举措,皆是为了大秦千秋万代的基业,断无差错。

这居鲁士的手段,不过是在特定情形下的权宜之计,我大秦自有一套完备的统治之法,岂是轻易能改的。”

说罢,嬴政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大秦帝国的不可撼动。

…………

大汉

未央宫中,汉武帝刘彻与卫青一开始谈及居鲁士。

刘彻一脸不屑:

“那些远方蛮夷,能有什么像样的治国方略?不过是些野蛮之徒罢了。”

卫青点头称是。

但当详细看了金榜里居鲁士在巴比伦的举措后,汉武帝不禁动容:

“看来是朕小瞧了这蛮子了。

卫青,你看这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不以武力威慑,反而用这般智慧包容之法,稳固统治,实乃令人赞叹。

他在神庙的加冕之举,还有凯旋仪式的安排,尽显王者风范,深知民心向背之重要。

他让不同民族和谐共处,共同为帝国效力,这等成就,即便是我大汉,也可从中学习一二。”

卫青抱拳行礼,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原以为他们只懂征战杀戮,没想到竟有如此高明的统治手段。

居鲁士此举,实乃非凡,使被征服者心悦诚服,甘心为其所用。

我大汉征伐匈奴,开疆拓土,虽情形不同,但对待归附的匈奴部落,或许也可参考其以包容促融合之法,使其真正融入大汉,为我所用,而非一味打压。”

刘彻目光望向远方,若有所思:

“不错,一味杀伐并非长久之计。

居鲁士不愧是金榜上的征服者,以文化融合与宽容政策,让不同民族和谐共处,这的确值得朕正眼看待他!”

…………

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轻抚书页感叹道:“玄龄,朕观这居鲁士治巴比伦之事,颇有感触。

其入主城池后,非但未毁神庙、废旧制,反重修马尔杜克神庙,保留巴比伦历法。

这种‘尊重当地风俗,慢慢推行新政’的做法,朕十分欣赏。”

房玄龄赶忙起身,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想当年汉武帝打通西域,设立都护府,但并没有强行改变当地的风俗;

如今大唐设置安西都护府,确实也应当效仿这样的法度。

微臣看金榜里居鲁士常常说‘吾衣波斯袍,亦戴巴比伦冠’,他这般广阔的胸襟,确实与陛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主张相符啊!”

李世民微微点头,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到殿前。

他抬头望向屋檐外那弯弯的新月,眼神中透着思索,说道:

“爱卿可知道,昨日殿内呈上奏报,康国的使者请求学习我大唐的《贞观礼》。

朕己经下令让人挑选精良的版本赠与他们。

治理国家就如同烹制小鱼,既要保持咱们大唐自己的章法,也要包容西方蛮夷的不同风味。

房玄龄心领神会,赶忙回应道:

“陛下圣明。

微臣认为,咱们在安西都护府选用人才的时候,也应当兼容蕃人和汉人,这样才能彰显我大唐的恢宏气度。”

李世民听后,欣然地点了点头。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毛笔,郑重地写下“王者无外,怀远以德”八个大字。

随后,他转头对房玄龄说道:

“明日早朝,朕要与诸位爱卿一同商议西域州县官吏选任的事情。”

…………

大清

乾隆年间,紫禁城养心殿内,烛火通明。

乾隆帝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拿着一本西洋传教士进献并翻译的关于居鲁士事迹的书籍,身旁站着和珅与纪晓岚。

乾隆帝随意翻了翻,嘴角泛起一丝轻蔑的笑意,说道:

“这所谓的居鲁士,不过是化外之邦的首领罢了。

看他入主巴比伦城后,又是保留旧制,又是重修神庙的,虽有些手段,但终究是蛮夷之道,怎能与我天朝上国的治理之法相提并论?

我大清以礼教治天下,西方蛮夷皆来朝贡,那才是真正的威服西海。”

和珅听闻,立刻趋前两步,他恭敬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回皇上,微臣听闻此人在西域史书上确有些名头。

不过终究是化外之邦的酋长,怎及我大清列圣相承的恢弘气象?

我朝受西方朝拜,威德远播,那些蛮夷之地实难望我朝项背。”

纪晓岚恭敬地跨前半步,脸上满是谨慎与思索之色:

“陛下,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通西域时曾提及波斯旧事。

这居鲁士能令被征服之民自愿臣服,其怀柔之策与‘柔远能迩’之道暗合。

以德服人,以仁治国,或许其中有些值得借鉴之处。”

“纪大人此言差矣!”

和珅突然提高声调,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与不屑,

“我朝理藩院规制详备,蒙古西十九旗、回疆八城、卫藏十三林卡,哪个不是心悦诚服?

去年缅甸国王三跪九叩进献驯象,不正是慑于我天朝威仪?

我朝制度之完善、国力之强盛,岂是那些蛮夷可比?”

说罢,和珅他偷偷抬眼观察皇帝神色,生怕自己的言论不合圣意。

“不错!”

乾隆帝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地图上广袤的疆域。

“我朝对蒙古行盟旗制,对西藏设驻藏大臣,哪样不是因俗而治?

我大清的治国方略,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高瞻远瞩。”

和珅连忙跪倒在地,重重叩首:

“皇上圣明!那些蛮夷怎懂得‘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真谛?

我朝的制度与智慧,实乃天下典范。”

纪晓岚暗自叹息一声,心中虽有不同见解,但也深知圣意难违,转而奏道:

“陛下,波斯古法确有可取……”

“纪昀!”

乾隆突然转身,面色沉了下来,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悦,

“你近日校书太多,怕是糊涂了。

传旨,明日让阿桂把新疆的折子先递上来。”

说罢,乾隆他将手中的洋装书随手扔进盛满奏折的鎏金匣中,动作中带着几分随意与不耐烦。

“喳!”

和珅响亮地应声,还顺势用脚轻轻踢了踢纪晓岚的袍角,示意他不要多言。

纪晓岚无奈,只得俯首:

“微臣……遵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