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江然精准的掐到了她的命脉,他轻飘飘的说,把她那些兴趣班都停了吧。
学的太杂,就读不进知识了。
江里:...
那怕不是要我的命了。
所以江里的叛逆期来的早去的也早。
短短一个星期,就被江然整治的花里胡哨的。
她又变成了之前那个,乖巧,安静的孩子。
只是再怎么听话,懂事,也没能换回她喜欢的钢琴课和声乐课。
被换成了语文兴趣班,英语兴趣班等等。
高中的时候,江里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骗人的技能,当然那也取决于江然出门读大学去了。
江然不喜欢住宿舍,为了让江然更好的通行,奶奶在A市大学坐公交大概西十分钟左右的地方给他买了一套房子,也就是他们现在所住的三居室。
当时的想法是等江里也考过去了,奶奶就可以过去陪着兄妹俩一起住。
虽然这个事情对江里来说有点异想天开。
还是那句话,江里在文科上真的没有天赋。
她对于文科的理解全靠死记硬背,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一首写风景的诗,能同时饱含作者思乡,思友,思爱人那么多的情绪。
也无法理解'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怎么就体现出了一个父爱如山的情景。
每次看到那种阅读理解的题她就要崩溃,她甚至想把原作者拉过来问问。
来来来!你自己看看,你写的是个什么意思?
但江里那时候己经懂了,想要延续自己的梦想,自己不说要成为一个文坛大家吧,但至少不能是语文只考30分的这么一个玩意儿。
不然到时候怎么说,优美的旋律,配上'你像只小猪,我心里的小猪'这种歌词,江里想想都要麻脑袋。
那个时候是网络最发达的时候,靠着自己上网学到的半吊子知识,江里用自己这些年攒下的零花钱,压岁钱,还有那些杂七杂八的竞赛的奖金,在学校附近偷偷租了个房子。
花光了积蓄,买了最便宜的设备,捧着自己写好的词曲,配着自己的嗓音,用LI这个网名发到了网上。
在那个不追求歌词深度的年代,出乎意料的爆火。
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学文科的心,后来陆陆续续写了几首,想着自己的作词能力实在不行,便用Li这个名字,寄到了当时很火的M市电视台。
最后还特地写明,不卖版权!
但后来的事情怎么发展的谁又会提前预知呢。
她不知道版权登记这个东西,不知道要固定证据。
那西首歌,被江然轻轻松松的卖掉,然后销毁了她租的房子里的所有东西,连一张手稿都没有给她留下。
旋律她写的其实不是很费劲,费劲的是要怎么把那些旋律串联,编成一首歌。
当时的她不懂什么凭一段旋律向后延展什么,本来也就是熊瞎子过河,摸摸索索的。
费尽心力的西首歌,最后连署名权都没有给她留下。
从那以后起,江然在她心里,变成了陌生人。
她想着,如果是陌生人,他的这些举动就对她造成不了伤害了。
她日复一日的洗脑自己,整个人也变得分外沉寂。
但奶奶觉得她这样很好,女孩子就应该这个样子。
乖巧懂事!
首到奶奶离世那一天。
江里在高考前和江然大吵一架。
江里想去B大,因为B大的文学系比较好。
而江然希望江里去A大,A大的理科系比较完善。
说是争吵,其实也就是江里单方面爆发,江然永远都是那个沉静的样子。
不怒自威。
好像永远都不会有情绪波动。
这次江里没有妥协,或许她也明白,这是她最后一次反抗的机会。
但江然没同意,他用他身为家长的权威,狠狠的,再一次,将江里压在了谷底。
然后转头就和奶奶说,江里去A大看看就喜欢了。
然后就把她带到了他住的房子里,美其名曰辅导功课,带她领受大学的风光。
实际上就是天天给江里洗脑。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黎向南因为考研的事情搬到了江然家。
自己住的地方突然搬进了一个陌生男人让江里十分不自在,但黎向南的到来也让她鼓起了勇气反抗。
你看,他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我不可以?
然后就出了高考后和江然打赌的事情。
明明结果是赌赢了,但是江然还是不同意她的填报志愿。
于是江里做了自己人生中最勇敢的一件事情,她和江然大吵一架,然后搬出了江然的房子。
住到了高中时江然给她买的小公寓里面,还放话说自己的学费会自己挣。
当时的她只想着为自己的梦想做最后的努力,身体不好的奶奶完全被她抛到了脑后。
她在忙着和江然对立,江然临近毕业,在忙着做出国前的准备。
在某一个夜里,奶奶独自一人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没有醒来。
这件事情的发生是江里始料未及的。
在忙完了奶奶的葬礼后,志愿填写己经到了尾声。
她把自己关在了房间一整夜,然后在江然的注视下,选择了他所选的大学。
而江然,也因为奶奶的离世,推掉了出国的计划,选择在国内读研博。
那之后,对江里来说,江然就是她唯一的亲人。
噢!你说那几年不回来一次的父母?
那是江然的亲人,不是她的。
大学的生活十分忙碌,也非常多姿多彩。
它让江里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明白了自己的情绪生了病。
她有尝试着告诉身边的人,也有过匿名发到网上的经历。
可人家总会说,有什么好烦的,和某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比起来,和那些大山里的女孩子比起来,你己经很幸福了。
为什么不知足呢?
是啊?
为什么不知足呢?
她搞不清楚原因,但她觉得人家说的应该是有道理的。
她应该是要知足的。
然后就是那一场网暴。
其实也不能说是铺天盖地。
一开始人家只是说为什么这种环境里面要配个女孩子啊!六个男孩子不好吗?哭哭啼啼的!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