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亦辰闭目盘坐在聚灵阵内,识海中幽蓝魂火如烛台悬照。神识细丝随着呼吸节奏不断向外延展,在触及十五米界限时便停滞不前。他眉间微皱,将神识收回识海反复凝炼:"凝!"
连续三日反复锤炼,神识覆盖范围终于突破二十五米。
第七日破晓,洞内突然卷起灵气风暴。三十五米内每一粒尘埃都在识海中纤毫毕现,甚至能捕捉到石缝中盲蛛吞吐灵气的轨迹。
十日后,周身灵气如潮汐涨落。每当呼吸吐纳,气息犹如白练在石壁上蚀出蛛网状纹路。最后一日晨光初现时,他抬手一挥,洞内顿时响起裂帛之音——二十步外一人高的剑石应声炸裂,断面光滑如镜。
神识扫过三十五米范围,苔藓下的蚁群触须颤动都清晰可辨。青年收功起身,衣袍无风自动震落满身尘垢,露出莹润如玉的肌肤。洞顶凝结的灵露尚未坠地,便被无形气劲牵引着凝成水镜,映出双目中流转的星辉。
“按照原身记忆,灵海境才能将灵力外放,看来我如今的境界相当于灵海境。就是不知道实力在灵海境几重 。”
“是时候离开了,找几只妖兽练练手检验一下实力熟悉一下力量。”
白亦辰足尖轻点洞前青岩,晨雾中灵气自发托起袍角。灵力流转,原本沉重的身躯竟如坠羽般飘然而起,落地时己在十丈开外的古松枝头。松针未及轻颤,人己借力掠向山谷,只在苔藓上留下半枚月牙状的水痕。
三日后暮色初临,少年倒悬于千年榕树气根之间。下方岩缝里钻出的六足火蜥(相当于灵海境三重)刚吐出赤焰,他旋身踏碎半空飘落的枯叶,青衫翻卷间剑锋己剖开妖兽下颌鳞甲。初入山林时腾跃间尚会踏断枝桠,如今却能在树冠间折转七次不沾片叶。
第七日正午,白亦辰单足立于百尺危崖边缘。对面山壁扑来的铁翼鬼面枭(相当于灵海境六重)卷起腥风,他竟顺着风压后仰,背脊距突起的岩锥仅余半寸时猛然拧腰,剑光如银鱼逆流剖开妖禽腹腔。鲜血尚未溅上岩壁,人己踩着坠落中的尸身借力腾空,落地时连发梢都未沾血珠。
当夜篝火旁,篝火跃动的光影在白亦辰脸上明灭,橙红余烬映着少年沉静眉目。逐风剑横卧膝头,这柄黄阶中品的青钢长剑是师傅所赠,此刻剑身倒映着跃动的火星。
"寻常灵海境七重修士,遇到六重妖禽少说要周旋半炷香。"他屈指弹在剑身,清越铮鸣惊散夜雾,"而我不过用了七分灵力。看来如今实力在灵海境中应该鲜有敌手,五行造化诀果然玄妙。"
白亦辰闭目凝神,神识如涟漪般扫过腰间储物袋。芥子空间内存放着七具形态各异的妖兽尸骸,火蜥尾椎泛着赤铜光泽,鬼面枭的玄铁翎羽根根倒竖如刃。指尖轻叩袋口,所有物品尽数取出。
三株三叶青冥草悬空浮出,草茎上凝结的夜露还带着地脉阴气。
"六足火蜥的毒囊能换十块下品灵石,鬼面枭的翼骨倒是炼器的好材料。"
将六足火蜥精血提取放入玉瓶中,斩下铁翼鬼面枭的三片铁羽——“这些灵海境妖兽材料即便在宗门之中也算得上珍稀,能够换三十块下品灵石。”
剩下五十块下品灵石在篝火旁整齐摆放,其中二十块表面流转着云絮状纹路——这是师傅用自身灵力温养过的特征。指尖掠过灵石堆时,明显察觉到这些特殊灵石蕴含的灵力更为凝练,足够支撑一段时间五行造化诀的运转。
将所有东西悉数收进储物袋后,忽然屈指敲了敲逐风剑的剑镡。
"五行造化诀攻守兼备,但是缺少攻击手段,而且身为剑修怎能没有强大的剑诀呢。"他闭目凝神翻检识海中的记忆残卷,忽然有青光文字如剑痕劈开迷雾——
【蜀山御剑诀总纲:以气御剑,以神养锋。御剑乘风去,除魔天地间。剑光所至,山河洞开......】
"我去这不就是李逍遥的台词吗?"白亦辰猛地睁眼,差点把剑甩进火堆。
篝火噼啪炸开几点火星,白亦辰忽然对着剑身哑然失笑。前世看过的仙侠剧画面在记忆里翻涌,那些踩着飞剑遨游云海的画面让他心尖发烫。手指着剑柄上"逐风"二字铭文,忽然想起幼时举着竹竿在麦田里奔跑,把惊起的麻雀当作御剑斩妖的幻象。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倒是魔幻,当真是大肠包小肠世事无肠啊!”随即闭目凝神将心法口诀铭记且按照功法开始修炼。
数日后………
白亦辰并指凝诀对准三丈外的逐风剑,突然暴喝一声:"剑来!"青钢剑在岩石上纹丝不动,惊走两只树梢的灰雀。少年尴尬地挠了挠鼻尖:"灵力运行路线没错啊...难不成要喊台词?"
白亦辰盘膝跌坐在青苔斑驳的岩石上,指尖无意识地着逐风剑的云纹剑镡。神识沉入识海深处,幽蓝魂火忽然映出几缕游丝般的记忆残片——某位白袍道人负手立于瀑前,松涛声裹着剑气铮鸣:"剑随心动,心随意动,非在形拘,蜀山剑道首重观天地气脉。"
“重意而非拘于形吗?原来如此!”
一处飞瀑前,白亦辰在此闭目三日,耳中轰鸣渐化作剑鸣。忽有山风卷起水雾,他神识随水珠坠入深潭,竟见潭底暗流自成剑势——激流为锋,漩涡为镡,整座瀑布俨然一柄倒悬天地的巨剑。少年伸手虚握,逐风剑破空穿透三重水帘,却在最后一寸颓然坠落。
他转战松林,昼夜观察针叶飘落轨迹。第七日晨露未晞,剑气忽与松针共鸣,方圆十丈针雨凝成青色旋涡。剑锋轻颤间,十三根松针依次钉入岩壁,排列竟与蜀山剑诀残卷上的云纹分毫不差。
正午立于危崖,见云海翻涌如剑意奔流。白亦辰并指虚引,云气竟在神识牵引下凝成三寸剑芒。剑光劈开夜雾的刹那,忽觉掌心逐风剑震颤如龙吟,剑脊云纹竟与天穹星斗遥相辉映。
清晨,两手双指并拢放在腰间步入河中,任由河水没过胸间,神识随水波漫过青荇,感悟河流涌动。
暴雨倾盆时,他持剑跃入雨中。雨水砸在剑锋迸发细密铮鸣,每一滴都映出不同角度的剑招残影。当紫电劈中山巅古松的瞬间,逐风剑忽然自行悬空,剑尖挑起的水珠串成银河倒挂的轨迹。
"收!"少年并指回勾,长剑化作游龙归鞘。转身时瞥见被剑气削成圆镜的岩壁,倒映着自己双眸中流转的星辉,在雨幕中拖曳出三尺流光。
剑鸣未绝,白亦辰忽觉足下青岩震颤。方圆十丈的晨露同时悬空,折射着朝阳凝成千万柄碎金小剑。逐风剑自行出鞘,剑尾竟拖曳着整条山涧的水雾,在他周身旋成螺旋状的气旋。
山风骤止。
林间飘落的松针忽定格半空,叶尖齐齐指向少年眉心。白亦辰下意识张开双臂,整座山谷的灵气仿佛被无形之手揉捏,化作九道乳白气带灌入周身大穴纳入丹田。衣袂翻卷间,脚下经年风化的青岩竟生出嫩绿苔纹,石缝里钻出三寸新芽。
"原来剑道通明时,天地自会馈赠。"他望着掌心浮动的灵气旋涡轻笑,忽然并指划向苍穹。逐风剑应声冲入云海,搅动的气流竟在云层间撕开环状裂隙。阳光穿过云环洒落时,方圆百里的灵气如倦鸟归林,顺着光柱倾泻而下。
感受着体内充沛的灵力,心念一动。逐风剑悬在离地三寸震颤不休,白亦辰刚踏上剑脊便踉跄如醉酒。剑身忽左忽右蛇行,他伏身贴住剑背,任由飞剑拖行着擦过灌木丛,靴底在苔藓上犁出五丈长的蛇形轨迹。
三日后,低空穿行仍险象环生。逐风剑突然失控扎向石林,白亦辰猛拽剑柄强行抬升,左肩堪堪擦过尖锐岩柱,震落簌簌碎石坠入深涧。待稳住身形后突发奇想,竟驱使飞剑贴地两尺疾驰,剑尾掀起的旋风卷得满地松果凌空爆开。
第七日晨雾未散,他操控飞剑钻入千年古树盘根错节的空隙。碗口粗的气根间仅余半掌宽缝隙,剑身侧立如梭子穿行,衣袂擦着湿滑树皮掠过。最险处腰腹紧贴虬结树瘤,后颈能感受到朽木碎屑簌簌落在衣领里。
正午骄阳下,突发奇想挑战瀑布逆行。逐风剑载着他扎进轰鸣水帘,剑尖精准刺入水流最薄弱的间隙,却在第三层瀑幕前失控打旋。白亦辰猛然蹬踏岩壁借力,硬生生推着飞剑挤过水墙,浑身滴水未沾冲出瀑布时,剑柄己嵌进掌心半寸深。
月夜初临,突发奇想闭目御剑。神识化作细网笼罩三十丈林地,逐风剑如游鱼般钻入石林缝隙,剑脊距左右岩壁始终保持着发丝间距。最险要处突然横生断木,他凭神识感应提前半息仰身,后脑勺擦着腐朽木刺掠过,扬起的发梢被木屑染成霜白。
待到晨露沾衣,白亦辰己能驾驭飞剑在藤蔓交织的密林中折转九次。逐风剑时而侧翻避开垂藤绞杀,时而倒飞着穿出蛛网般的气根阵,最精妙处竟以剑镡勾住横枝借力,载着主人完成鹞子翻身的同时,靴尖踢落的三片枯叶依次落在十步外的树桩年轮上。
此刻他负手立于剑锋,忽以脚跟轻磕剑镡。逐风剑顿时如游龙戏水,载着主人接连做出"云里翻"、"九曲折"、"惊鸿点"等蜀山秘传姿态,最后竟创新招——剑身回旋如陀螺急转,人在离心力最强的瞬间撒手腾空,待飞剑绕山一周归来,恰好接住下坠的身形。
"这才算得御剑乘风。"白亦辰掸去袖口晨霜,足尖轻点剑身。逐风剑立时化作流光穿透云海,飞行轨迹己看不出刻意招式,倒似飞鸟振翅般浑然天成。
"成了!"云端传来变了调的欢呼,惊雷般的剑啸撕开雾霭。逐风剑载着少年破空折返,剑尾拖着的云痕竟是个狂草写就的"帥"字。白亦辰踩着剑柄降落时,还不忘对惊呆的松鼠拱手:"见笑见笑,这招叫《侠客行》御剑特别版。"
随后脚踏逐风剑冲破云层,忽然撤去御剑灵力。青衫猎猎如旗,自千丈高空倒坠而下,身后拖曳的云痕被气流撕成碎帛。
距一处崖壁百丈时屈指成诀,逐风剑化作青虹自九霄贯下。剑柄入手刹那,周身迸发灵力震散坠势,剑气迸发,三十步外崖壁轰然炸开蛛网状裂痕。
"刻!"
剑锋轻颤引动龙吟,石屑如雪纷飞间,逐风剑在他手中舞成银蛇狂舞,首笔竖钩破空时带起风雷之声,
身形下坠与刻字同步,剑锋所指处金石俱裂。当"除魔天地间"最后一捺收锋,整面崖壁恰好布满十丈巨字,每个笔画的深浅完全一致——最末笔尖的碎石尚在半空飞溅,最初刻下的"御"字沟壑己凝出霜色剑痕。
收剑回鞘的刹那,白亦辰足踏尚未散尽的剑气残影纵身而起,逐风剑自崖底倒冲云霄,载着他化作流星掠向天际。身后被剑气惊动的晨雾凝成旋涡状云洞,久久不肯弥合。
仅留下“御剑乘风去,除魔天地间”十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