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群像纷呈,暗潮汹涌
洛阳城南的太学讲堂里,马钧正站在青铜浑天仪前授课。这位发明“武钢车”的寒门官员,此刻正用竹尺指着星图:“诸君请看,此乃张衡所制浑天仪,其精妙之处在于——”
“马大人!”一名小吏气喘吁吁地闯入讲堂,“陛下召见,说有要事相商!”
马钧匆匆整理衣冠,跟着小吏首奔尚书台。殿内,荀彧正在与数位官员争执。“《均输法》必须即日推行!”荀彧的声音带着少见的激动,“各州郡的物资囤积如山,而洛阳粮价己涨到石米八百钱!”
“荀令君,”新任的户部侍郎郑泰拱手道,“推行《均输法》需要各地配合,可士族豪强……”
“豪强?”马钧突然插话,“我在冀州时,亲眼见过士族粮仓里的粟米都发芽了!”他转身向陆川,“陛下,臣愿领命前往各州督办均输。”
陆川点头:“准奏。即日起,马钧兼任均输使,持节行事。”他又转向荀彧,“仲德,你随朕去见张角。”
巨鹿黄巾军大营,张角正与部将们研习《孙子兵法》。看到陆川到来,他起身行礼:“陛下亲临,不知有何指教?”
陆川指着沙盘上的冀州地形图:“朕要在常山郡设立屯田都尉府,由你节制三郡黄巾军屯田。”
张角皱眉:“黄巾军向来以劫掠为生,恐不惯农耕……”
“所以朕让马钧送来新式农具。”陆川展开一幅图纸,“这是翻车,可引水上山;这是耧车,一日能播种百亩。”他忽然压低声音,“若屯田有成,朕可为黄巾军正名。”
张角眼中闪过精光:“贫道必不负陛下厚望!”
返回洛阳的途中,荀彧突然开口:“陛下可知,何进大将军近日频繁宴请士族?”
陆川冷笑:“他是想在朕与士族之间找平衡。传令许褚,密切监视大将军府动向。”
太极殿内,何进正与王允密谈。“大将军,”王允压低声音,“陆川如此重用寒门,将来恐无我们容身之地啊!”
何进把玩着玉珏,沉默不语。忽然,殿外传来通报:“黄巾军渠帅张宝求见!”
张宝大步流星地走入殿内,腰间佩剑叮当作响。“大将军,”他开门见山,“我兄长让我转告,若朝廷再打压士族,黄巾军将重新举事!”
何进瞳孔骤缩:“你们想反?”
张宝突然跪地:“不敢!我兄长只是想提醒大将军,如今的冀州,可不止有汉军。”
与此同时,洛阳西市的一家酒肆里,数位寒门官员正在聚会。“听说了吗?”新任的豫州刺史邓艾压低声音,“马钧在兖州推行均输法,竟查获司徒府隐匿的十万石粮食!”
“嘘——”颍川名士郭嘉急忙摆手,“小心隔墙有耳。”他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这是各州支持新政的寒门官员,我们需要一个联络机制。”
邓艾会意地点头:“我在荆州训练了三百水军,随时听候调遣。”
酒肆二楼的雅间里,陆川放下酒盏,对荀彧笑道:“仲德,你看这些寒门官员,像不像当年的党锢清流?”
荀彧正色道:“陛下,党锢之祸殷鉴不远。臣建议成立‘新政同盟’,将支持新政的官员组织起来。”
陆川摇头:“不,要让他们自发形成势力。”他忽然起身,“走,去看看朕的新式武器。”
皇家工坊里,马钧正在调试一台巨大的投石机。“陛下请看,”他转动绞盘,石弹呼啸着砸向远处的土墙,“此机射程可达三百步,若装备边境……”
“好!”陆川赞叹道,“朕要在三个月内打造五百台,全部运往幽州。”
“陛下,”马钧犹豫道,“工坊缺少精铁,冀州士族不肯出售……”
“朕自有办法。”陆川冷笑,“传令下去,即日起,所有士族的私矿必须向朝廷报备,违者抄家。”
回到皇宫,陆川召见了张让。“你去告诉十常侍,”他把玩着玉玺,“若想在新政中保住富贵,就帮朕盯着何进。”
张让跪地叩首:“老奴明白。”
是夜,陆川在御花园遇到了何皇后。“陛下,”她忧心忡忡,“臣妾听说您要清查士族私矿?”
陆川点头:“皇后放心,朕会给何家留条生路。”
何皇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揖:“臣妾告退。”
陆川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暗叹。他知道,何进的妹妹入宫为后,本是士族与外戚的联姻。如今新政触动了双方利益,这场平衡游戏愈发艰难。
深夜,陆川独自登上宣平门。望着城下万家灯火,他忽然想起张角的话:“百姓要的是吃饱饭,谁当皇帝不重要。”
“朕偏要让他们知道,谁当皇帝,很重要。”他轻声说。
城楼下,一队巡逻的羽林军经过。为首的正是陆抗——陆川特意将儿子调入禁军,培养他的实战能力。
“父亲,”陆抗低声道,“孩儿己联络了三百死士,随时待命。”
陆川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记住,真正的力量,不在刀枪,而在民心。”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陆川望着天际的银河,忽然意识到,自己己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他不再是后世的旁观者,而是真正的汉灵帝,是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的掌舵人。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历史修正度多少了?”
【历史修正度65%,检测到黄巾势力忠诚度+200,士族仇恨值+300】
陆川笑了。他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他己做好了准备。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他将与马钧、荀彧、张角等无数人物一起,书写属于大汉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