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晨雾比往日更浓,像一层轻纱笼罩着璃月港。埃尔塞坎踏着潮湿的石板路来到码头时,东方的天空才刚刚泛起鱼肚白。仓库区在昨日的清理后显得整齐了许多,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他放下随身携带的行囊,开始检查最外侧仓库的墙壁。手指轻轻敲击砖石,通过声音判断结构的完整性。这是他在故乡学到的技能——建筑如同人体,细微的异响往往预示着内在的损伤。
"埃尔塞坎先生!您果然己经来了!"
行秋的声音穿透雾气传来。少年今天换了一身靛青色的短打,腰间系着一条做工精致的革带,看起来比前两日更加利落。他手里提着两个油纸包,热气从缝隙中袅袅升起。
"我带了刚出锅的葱油饼和豆浆,"行秋小跑过来,将其中一个油纸包递给埃尔塞坎,"趁热吃最香。"
埃尔塞坎接过早餐,葱油的香气立刻唤醒了他的食欲。饼皮酥脆,内里柔软多层,热乎乎的豆浆醇厚香甜。他吃得很快,但每一口都咀嚼充分,像是在认真对待这个简单的早餐。
"今天我们从哪个仓库开始?"行秋一边吃一边问,目光扫过一排排建筑,"商会的人说东北角那几个受损最严重。"
埃尔塞坎指向最远处的一座灰顶仓库:"那里,墙壁倾斜。先处理。"
行秋点头:"好眼光!那是存放瓷器的主要仓库,幸好地震前刚运走一批货,不然损失就大了。"
两人向目标仓库走去,雾气渐渐散去,阳光开始洒在码头的水洼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仓库大门半敞着,里面昏暗潮湿,隐约能看到倒塌的货架和散落的稻草。
埃尔塞坎在门口停下,从行囊中取出一个铜制的提灯,熟练地打火点燃。暖黄的光线立刻驱散了门口的黑暗。
"您准备真充分。"行秋赞叹道,跟着他走进仓库。
"基本准备。"埃尔塞坎简短回应,将提灯举高,照亮仓库内部。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不仅货架倒塌,北侧的墙壁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屋顶的横梁有一根己经断裂,斜斜地悬挂在半空。潮湿的海风从缝隙灌入,带着咸腥的气息。
行秋吹了声口哨:"这可真是个大工程。"他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我先清点一下还能抢救的货物,您看结构方面..."
埃尔塞坎己经走向那堵危墙,手掌平贴在砖石表面感受震动。他回头对行秋说:"站远点。"
行秋立刻后退几步。只见埃尔塞坎从腰间工具袋取出一把短锤,在墙上不同位置敲击,仔细倾听回声。片刻后,他在几个关键点做了标记。
"这些地方需要加固。"他指着标记说,"暂时安全。先清理内部。"
行秋松了口气:"太好了。我来整理这些货架下的东西,您负责那些重物?"
分工明确后,两人各自忙碌起来。行秋穿梭在货架间,小心地捡起散落的瓷器碎片,将完好的物品分类放回木箱。埃尔塞坎则处理那些倒塌的货架和横梁,他的力量在这种场合显得尤为珍贵——沉重的橡木货架在他手中如同孩童的积木,被轻松地扶正或移开。
"您知道这些瓷器上的花纹代表什么吗?"行秋举起一个青花小碗,碗底绘着莲花和鲤鱼的图案。
埃尔塞坎停下工作,走近查看:"吉祥?"
"没错!"行秋高兴地说,"莲花象征纯洁,鲤鱼代表富足。璃月的工匠喜欢在器物上寄托美好愿望。"他小心地将碗放回垫着稻草的木箱,"每个图案都有故事。比如这个波浪纹,传说是根据岩王帝君平定海啸时的浪花设计的..."
埃尔塞坎安静地听着,偶尔点头。虽然他的话依旧很少,但行秋能感觉到他确实在认真倾听。这种沉默的专注反而让行秋更愿意分享这些文化细节。
上午的时间在平静的劳作中流逝。当阳光首射进仓库的天窗时,他们己经清理了大半个空间。行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满意地看着整齐排列的木箱。
"照这个速度,下午就能...小心!"
埃尔塞坎突然大吼一声,一个箭步冲向门口。行秋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惊呼。他连忙跟出去,看到埃尔塞坎正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而他们身后,一段砖墙刚刚轰然倒塌,扬起一片尘土。
"多谢壮士相救!"老工匠惊魂未定地拍着胸口,"老朽只是路过,没想到这墙..."
埃尔塞坎检查了一下老人的状况,确认没有受伤后,简单地说:"墙基己经腐蚀了。"
行秋赶紧上前:"洪师傅!您没事吧?这是商会请来鉴定瓷器的那位老师傅,"他向埃尔塞坎解释,然后转向老人,"您怎么一个人来这里?太危险了!"
老工匠不好意思地捋着胡须:"听说仓库开了,老朽想来看看那些传世瓷器是否安好...多亏这位壮士眼疾手快。"
埃尔塞坎己经走向那段倒塌的墙壁,检查周围是否还有其他隐患。行秋安抚好老工匠,让路过的工人送他回家休息,然后回到埃尔塞坎身边。
"您怎么发现墙要倒的?"行秋好奇地问。
埃尔塞坎指了指耳朵:"我能捕捉到很多细微的声响,比如砖块间的摩擦。"
行秋肃然起敬:"这都能听到?您的感官真敏锐。"他记下这段倒塌的位置,"看来我们得在仓库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了。"
正午的钟声从总务司方向传来,行秋的肚子也应景地咕咕作响。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该吃午饭了。今天我们去尝尝码头的小摊如何?有家卖海鲜炒饭的特别地道。"
埃尔塞坎点头同意。两人离开仓库区,来到码头边一排小吃摊前。行秋所说的那家摊位挂着蓝色布幡,上面绣着一条金枪鱼图案。摊主是位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看到行秋便热情招呼。
"行秋少爷!还是老样子?"
"两份招牌炒饭,林婶。"行秋笑着回应,然后对埃尔塞坎解释,"她家的炒饭用的是当天捕捞的鲜虾和贝类,配上独门酱料,包您喜欢。"
他们找了个靠海的木桌坐下。海风轻拂,带着咸鲜的气息。不一会儿,两盘金黄灿灿的炒饭就上桌了,米饭粒粒分明,点缀着的虾仁、翠绿的葱花和嫩黄的蛋花,香气扑鼻。
埃尔塞坎尝了一口,颇为感叹的说道"每次吃到都会感到美味啊。"
行秋得意地笑了:"对吧?林婶的手艺在璃月港是一绝。"他也开始享用自己那盘,"等海灯节的时候,这里的摊位会更热闹。整条街都挂满灯笼,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海灯节?"埃尔塞坎重复道。
"璃月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行秋兴奋地解释,"人们将写着愿望的灯笼放入海中,祈求平安与丰收。夜空与海面都被灯火点亮,美不胜收。"他眼中闪着光,"今年应该会照常举办,到时候您一定要来看看!"
埃尔塞坎慢慢吃着炒饭,似乎在想象那个场景:"那一定很美。"
"是啊,而且..."行秋突然想到什么,"对了!您救下洪师傅的事,给了我新的灵感。小说主角也可以有这样一幕——凭借超凡的感官救下村民,然后..."
埃尔塞坎微微皱眉:"只是反应快罢了。"
"但正是这种本能的反应最能体现人物性格。"行秋认真地说,"不假思索地帮助他人,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埃尔塞坎没有回应,继续专注于眼前的食物。行秋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介绍起璃月其他节日的习俗。两人就这样,一个滔滔不绝,一个安静聆听,在码头喧嚣的背景音中享用着简单的午餐。
下午的工作主要是巡查其他仓库的受损情况。行秋拿着总务司提供的清单,一一核对库存;埃尔塞坎则继续检查建筑安全,偶尔停下来修补一些小问题。他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往往不需要言语就能明白对方的需要。
夕阳西下时,两人站在码头尽头的灯塔下休息。橘红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铺了一层金箔。行秋靠在栏杆上,满足地叹了口气。
"三天时间,码头区基本恢复运转了。明天开始,我们该去看看城区的修复情况了。"他转头看向埃尔塞坎,"您有兴趣继续同行吗?"
埃尔塞坎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可以。"
"太好了!"行秋开心地说,"城区有许多历史建筑,我可以给您介绍背后的故事。"他从包里拿出笔记本,"今天观察您工作,我又想到了几个小说情节...您要听听看吗?"
埃尔塞坎点头。行秋便兴致勃勃地讲述起他的构思,主角如何在异乡默默付出,如何用行动赢得尊重...埃尔塞坎大多时候只是听着,偶尔简短地评论一两句,但行秋能感觉到他并非敷衍。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山后,码头的灯笼逐一亮起。行秋合上笔记本:"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商会汇报进展。明天早上在绯云坡的牌坊下见面如何?"
"好。"埃尔塞坎应道。
两人在码头分别,行秋轻快地走向灯火通明的城区,埃尔塞坎则站在原地,望着海面上初现的星光。平静的一天结束了,但某种温暖的默契正在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之间悄然生长。
……
……
……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种风格,如果不喜欢的话我就尽早结束,还有我打算在之后加入一个星际战士,现在有几个预选,黑色圣堂,哭哭人,火蜥蜴,大家可以投个票,大家可以倾尽所言,我会采取呼声最高的)